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雪域高原等你 > 第36章 信马由缰

第36章 信马由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春末夏初,沈城的气温急速升高,树上的柳絮漂浮在空中,扰得人情绪烦躁。下班时间,依念随着人潮走出厂门,在收发室窗口又被喊住:“小依,等等,又来信了,还挺勤的。”

    依念伸手接过厚厚的信封,向窗内的师傅道了谢,便快速向厂外走去。太阳此时已经移至正西,灼人的热度烤得人的半边脸生疼,依念已经顾不上这些,顺着厂区的大墙疾步向北,她的心早已飞回了家,帆布兜内跃动的信封好像随时要扑进她的怀里,向她述说这“八千里路”的归心似箭。

    依念进了父母家的院门,径自向西屋自己的小套间走去

    “小念,有封信”

    “啊”依念头也不回地钻进自己的小屋,信不就在自己手里吗。

    依云望着连个背影都吝啬留下的妹妹无奈地冲屋内摊手:“我这话还没说全她就知道了?大姐来信她怎么知道的?”

    “好像你俩说的不是一回事儿,你没看她刚才急匆匆地进屋了吗,没准是小川来信了。”张庆和一边摆弄自己的渔网一边撇了一眼依云。

    “不对呀,小川上礼拜不是刚来过信吗。”

    “那就不行再来?人家小两口新婚,那不得有的是嗑唠啊。”

    依云笑着白了张庆和一眼,“就你明白”,遂抬步跟进了西屋。拐进小套间果然见依念在看信,厚厚的一打信纸铺在小炕桌上,依念鞋也没脱,侧身坐在炕沿边,双臂平放在桌面上看的聚精会神。

    依云抬腿刚要悄悄退出去,依念头也没抬地叫住她:“你是不是有事儿?”

    依云笑着调侃她:”你这丫头后脑勺长眼了?”

    “还别说,我这耳朵灵着呢,一心能三用。”

    “嗯,这个我信,以前听大李明说过,你在厂里算账的时候都是双手打算盘,她还跟我说过,你统计单据的时候右手拨算盘珠,左手一页一页翻着单据,手都不带停的,右手算盘上的数就出来了,真这么厉害呀?上学的时候看你打算盘挺快,没想到能快到这个程度。”

    “这都得练,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打算盘的。”

    “这个我知道,可也不是谁都能练到这个程度的”

    “这就看他想不想练了,或者说练到什么程度就满足了。”

    依云点点头:“嗯,还真没几个能做到的,像我肯定就做不到。”

    依念噗嗤笑出声:“你还真好意思说,让你看个报纸都懒得看。”

    依云在依念后背轻拍了一下,“乐意。”眼睛却看向桌上的信纸,“小川又来信啦?这可够勤的,不是说西藏到这里要半个多月才能收到吗”

    “上次他就说过一周后再写第二封”

    “那你先看,不打搅你们小两口精神约会了,一会儿过来,跟你说个事儿。”依云说完转身出了小套间。

    依念的注意力再次移回信上,阚江川的讲述仿佛在她的眼前呈现出一幅立体的画面,那些有别于内/地的异域民俗和风貌,以及身处雪域高原的解放军官兵们所承受的难以想象的困难。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兵/种如何,都是值得尊敬的共/和/国/军/人,没有他们的千里奔袭,无悔戍边,哪会有后方万里山河的和平无虞。

    军人的职业注定了他们的铁血丹心,同时他们的内心也会保留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这是他们为自己的爱人、家人所留。大爱忠于国!小爱忠于你!举头是高天流云,回眸你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军人!

    依念的眼睛有些酸涩,她不是个爱掉眼泪的女孩儿,但还是被信里的汽车兵给震撼了。

    收起信,依念转身出门去了东屋,见依云已经开始摆桌,遂一边给大伙盛饭一边问:“啥事儿?”

    依念妈捞过放在炕里的信递给依念:“你看看,这是你大姐来的信”

    依念愣了一瞬,伸手接过已经拆开过的信,信上的字迹很工整,写字的人最起码是个初中生,自己家大姐没念过书依念是知道的,这一定是大姐的大女儿来来写的,这丫头应该是个大姑娘了。信里的口气是大姐的,大意是自己的大女儿今年初中毕业,但是因为当地受灾,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不想辍学,想继续念书,问父母和依云这边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让孩子继续念书。

    大姐还说,本来自己想着一个女孩子,念这些年书也够了,都十六了,就算现在下地挣/公/分也不算太小,可是孩子老师说这孩子书念的不错,下地干活太可惜了。孩子自己倒是挺懂事,虽然没有书读挺遗憾的,却又不忍心让父母为难,毕竟家里的经济条件和当地的环境都不允许。

    知道孩子的心事,大姐跟大姐夫商量后才发的这封信,想让大家帮忙出出主意,看能不能让孩子再来沈城念两年书,学点儿什么。之前孩子小的那会儿,因为下面的几个弟弟都小,照顾不过来,依念妈就让他们将大女儿送到沈城念小学,一直念到四年级结束才被父母接回老家,现在这孩子的户口还在沈城呢。

    依念将信放在炕上看向一家人,当年父母带着他们逃/荒到沈城的时候,大姐因为嫁了婆家,就没跟着出来,好在大姐夫一家老实勤恳,日子艰辛倒也挺过来了,大姐这些年和父母都有书信来往,因为大姐、大姐夫都没念过书,信是求别人写的,后来大女儿回到父母身边就可以代笔写信了。

    依云坐到炕沿上对依念道:“爹和妈的意思是想把来来接到沈城,给她找个念书的地方,你帮着打听打听,看她愿意念什么学校,等毕了业在沈城找个工作,能自食其力就行,总比回到山里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强。”

    依念妈也抬眼看向依念,“你比你两个姐姐见识都多,你看这么着行吗?”

    “有什么不行的,她要是书念的好,继续读高中,考大学也行啊。”

    “考大学倒不见得,大学学费贵不说,一上就是四年,光花钱不挣钱,不合算。以你大姐家的条件能进工厂当个工人已经很不错了,像你这样,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行,一个女孩子”

    “女孩子怎么了?女孩子就没有求学的权力啦?”依念

    就不爱听这话,白了依云一眼,“再说了,这得尊重她自己的意愿。”

    “行,行,小祖宗,我说错话了还不行。”

    依念妈摆了摆手,阻止了姐妹俩的争论,“那你就帮她打听一下,看哪里能念书,再给你大姐去封信,让来来过来。哎,要说我这心里还怪想她的,当初你大姐要不是嫁人早也不会留在山里出不来了,孩子们也不用跟着受罪,幸亏这孩子还有个沈城户口。”

    依云:“哎呀妈,你就别自责了,当初那不是没有办法吗,咱现在把来来接过来,好好照顾她,让她将来能有个好着落,你和大姐不也能安心了吗。”

    依念也跟着安慰道:“就是啊,妈,我跟你说,就来来这个沈城户口可有大作用了,不然按现在的政/策,她的户口要是农村的,想迁都迁不进来,没有户口,就上不了学,也没有口粮啊。你放心,我明天上厂子问问他们,现在马上就到六月了,不管是什么学校,下个学年的招生也快有信了,咱把来来先接过来,让她先适应一下沈城的环境,到时候考什么学校让她自己决定,好不好?”

    “行,听你的。”依念妈用袖子擦了一下眼角,点点头。

    ...........

    直到六月初阚江川才收到第一封家书,他终于明白了邮局工作人员说的话,自己的第一封信是五月一日发出的,五月中旬到沈城,依念回信路上再耽搁半个多月,可不就到六月初了。虽然见到妻子的家信略解了两个多月的思念之情,但这还远远不够啊,两封家信走一个来回儿要一个多月,对自己、对依念都是一种煎熬。两人在信中商量,这样通信速度太慢了,难解相思之苦,以后就不要收到对方的信再回信了,而是想到什么随时就写,可以两三天发一封、也可以一周发一封,反正邮局就在后院,也很方便。这样就等于是信马由缰,可以同时有几封信在路上走,两个人收到信的频率会大大增加。

    恰好听说黑河南面的当雄兵站附近有军/队的机/场,不定期的与内/地有飞机往来,赶上机会还可以发航空邮件。阚江川将这个信息告诉了依念,两人试图增加书信的传递速度。因为航班不固定期限,也只好碰运气,赶上就快些,赶不上就慢些。由于航空运输也不太稳定,偶尔也有耽搁的时候,有一次竟然两个月没有收到依念的信,等信到的时候是几封一起到的。

    小两口为了更多、更快地得到对方的消息简直是煞费苦心。

    工作安定之后,阚江川向其他人打听了一下兵站的休假制度,这里地处西藏地区,多年来一些制度执行的是当地的规定。军官家属在内/地的是两年休假一次,一次假期包括路途在内一共100天,自己今年初次入藏工作,自然本年度是没有假期的,想要与依念团聚只能等到来年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