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1625明末王爷自救指南 > 第十七章:明朝的织布技术

第十七章:明朝的织布技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洪熹交代好了事情就带着随侍人员和刘总管一起前往了大书房。刚到了书房的前院,洪熹就看见一个庞大的木质机器放在院子里面,旁边另有一男两女和府中的仆役小厮站在一旁等候。

    见洪熹来了,便上前见礼下拜道:“拜见王爷,王爷万福。

    织布机旁边的三人见王府的人拜见了洪熹,知道这是王爷正主来了,也生疏的按照先前进府时被教导的跪拜礼进行见礼,分别呼道:“小人拜见王爷”、“民妇拜见王爷”。

    洪熹终究还是不能习惯这样动辄跪来跪去的森严礼法,也害怕被跪久了自己也被这种礼法所同化,但是初来乍到的洪熹这这个现象也没有更好的意见,因为融合了两个灵魂的洪熹更能够理解封建礼法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根本支柱,突然废止了原有的架构却不能建立新的东西,就会出现大的乱子。

    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可能比暴君更残暴,贸然废除现有的礼法却没有新的思想进行填充,人的思想就容易陷入混乱,洪熹现在对于这个问题一时还没有明确的办法,只能以自己宽和待下和利于办事两个理由,规定在没有外人的日常中不必行跪礼只行拜礼。

    洪熹见他们跪了一地,便赶紧说道:“免礼,快请起。”

    见都众人礼毕起身,刘总管说道:“禀告王爷这分别是织室的钱管事和织女刘姚氏、织女贾柳氏,应王爷之命入府以备王爷询问织布之事。这是从织室搬入王府的两架织布机,分别是这台花楼机和这台普通织布机,王爷请看。”

    洪熹绕着两个织布机转了一圈,只见花楼机高达三米多高五米多长,另一个普通织布机则是一个桌子大小。

    看到这样结构复杂的织布机,洪熹问道:“这花楼机是如何织布的?”

    两个织女听到洪熹发问,对视交流了一下眼神,刘姚氏便站出来回道:“回禀王爷,这花楼机乃是两人配合,一人坐在上面提起要织花相应的经线。”

    刘姚氏指着花楼机上面三米多高处的一个座位:“王爷请看,织布时,由坐在上面的人发出指令,由下面的织手在对应的位置用相应颜色的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手法就可以织成繁复的图案花样。”

    花楼机太过庞大,洪熹知道织布机的效率在现代机械化的情况下是极其高的,绝不是现在的这种手工业可以比较,围着花楼机转了一圈,但对于花楼机的织布运作细节洪熹还是不太明白,便说道:

    “请两位大嫂为我演示一番这花楼机织花的过程。”

    两个织女被洪熹这一生大嫂喊得一愣,便马上蹲身行礼说道:”民妇如何敢当得起王爷称一生大嫂,王爷有命,民妇自当遵从。”

    “不必多礼,快请起。”

    “多谢王爷恩典。”

    说着两位织女走向花楼机,一个踩着花楼机的梯架攀爬到了上方的提花座位,另一个织女则坐在下方织布处,两人互相确认准备好了便开始织布起来。

    洪熹看见坐在上方的织女在上面提拉起相应的提花线,每一根提花线提着一根经线,提花线将下面相应的经线提起,然后下方的织女用装着不同纬线的梭子分别穿过提起的经线,穿梭完毕后再用筛板将纬线压实,这样就完成了一轮的织布,然后开启下一轮。

    看了一会后,洪熹心里已经有了底,便让织女从架子上的座位下来,说道:“我看这花楼机织布及其繁杂,刚才两位大嫂织了一会还远远不到一分,不知这一匹布要织多久。”

    织女刘姚氏上前说道:“回禀王爷,花楼机织锦的功夫主要根据其花样繁复的程度来决定,简单的三五月便可织成,复杂的则需一年以上,刚才我和贾柳氏所织的连云锦,一天可以织布一寸多,早织晚休半年可以将这张锦缎织完。”

    说道这里,洪熹想到前世被灵儿要求一起看钮祜禄传的时候有一个场景就说这“块布价值万金的场景”,原来以为是艺术夸张,却没有想到这是真的,便问道:“不知若是这样的一匹锦缎织成,可卖多少银子?”

    这时织室的管事上前行了拜礼,说道说道:“启禀王爷,刚才这张锦缎售价织成后售价可以卖35两银子一匹。”

    洪熹想着,这种花楼机的锦缎织法想要在现阶段改良恐怕是没有办法了,便问道:“我刚才观察两位大嫂织布时颇有默契,那么多提花经线竟然能每次都准确提起,互相配合顺畅做工,这样的精湛的技艺怕是要练许多年的时间才能到?”

    织女刘姚氏笑着回道:“多谢王爷称赞,民妇哪里敢说技艺精湛,不过是在织室里常年做工,熟能生巧罢了。”

    “大嫂谦虚,请大嫂再为我演示这台普通织布机的吧。”

    “是。”

    说罢刘姚氏便又坐在普通织布机上,这个普通织布机就没有花楼机那样复杂,经线仅被两组提花线分别提起,织布机下有两个踏板,用脚分别上下踏两个踏板就可以把两组经线分别上下分开,这时就用梭子穿过,再用筛板压紧,循环往复的进行这样的操作就可以得出素布。

    洪熹看着织女的操作,感觉织布速度已经比较快,洪熹又仔细查看了已经织出的布匹,发现布匹成布情况是较好的,缺点不过是没有飞梭只能用两手来回抓着梭子编织纬线,布匹的宽度也仅有四十厘米,看来仅凭织布技术的改良想要获得纺织业的很大优势地位是不够的的,还必须要加快纺纱技术的改进。

    洪熹问道:“我看这普通织布机所织素布来的极快,那么一天可以织布多少呢?”

    “回禀王爷,此等素布若是早织晚休,则可以每天得织布一匹。”

    至此洪熹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便说道:“刘总管,这织布机我看过了,便让人把这花楼机还归织室,这个普通织机则放到大书房放置。这位织室管事和两位大嫂今日辛苦你们跑着一趟,天色已经不早,你们也就早些回去吧。”

    “小人告退。”

    “民女告退。”

    见三人退下洪熹让人去叫张总管过来,又叫刘总管和自己一起进入大书房的偏殿。洪熹自己先落座,又说道:“刘总管不必拘束,请坐下吧。”

    “谢王爷赐座。”

    “刘总管,我要的一百套衣物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禀王爷,已经让布庄在加紧赶制,后天即可准备妥当送到府中。”

    “好,只需要后天下午能送到王府即可,想必他们赶制这衣物也十分辛苦,刘总管你回去后将他们的月钱按天计算,这几天赶工的月钱就按每天的一倍计算发放下去,些许心意以表慰。”

    洪熹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另外今天织室的三位人员的讲解我很满意,下去也给他们一人一钱银子,只是我想着这些年天气总是干旱,万一像府志以前记载的那样一年不下雨,到时候还希望用银子买些粮食供下面的人不要饿死,所以赏赐吝啬了些,希望他们不要嫌弃少了就是。”

    这些话让刘总管觉得奇怪,因为明朝后期的王爷控制着太多的经济权利的同时又几乎被完全限制了政治权力,混吃等死的生活的富足生活让王爷们精力充沛,这些精力却因为明朝宗室制度几乎不可能用在正途上,所以明朝的王爷为了消耗这些多余的精力就常常投进各种低级欲望之中。

    贪财、好色、好吃、嚣张跋扈、奢靡无度成了天下人皆知的明朝王爷精准自画像。

    所以刘总管心里觉得奇怪,怎地这个王爷突然关心起了明间疾苦,便说道:“王爷说哪里的话,王爷赏赐是他们的福气,他们岂敢有嫌赏赐少了的心思,王爷心忧百姓,实乃庶民之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