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仆人奋斗史 > 第10章 迎春牛节

第10章 迎春牛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知不觉这中平三年就过完了,皖城处于中原的边缘地带,加上庐江太守陆康严整军事,受黄巾之乱影响较小,过年的气氛还是不错的。伍锦乐进皆孤苦无依,哥俩一起过年,心中也有了家的温暖。

    年后不久,就是立春闹春牛了。

    在《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中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也就是说,在先秦以前,迎春就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国家典礼了。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几千年来,我国一直以农业立国,春季正是播种的季节,所以每当立春的时候,各地节日习俗很多,俨然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立春这天有许多活动,最为重要的节日习俗,就是闹春牛。

    晨曦初露,城外的田野正中放着一头足有人高的“土牛”,伍锦站在大乔身后不远处,看着田野的人群摩肩擦踵,城中达官贵人与劳苦大众共处一地,也是难得的奇观了。人群口中呼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中闹腾起一片白雾。

    县令陆绪将一篇洋洋洒洒的祭祀文章念完,然后带头鞭打了“土牛”几下,各级官员,勋贵乡绅轮流上阵鞭打。最后随着陆绪的一声“开春——”,众多等了半天的百姓一拥而上,纷纷上前抢夺“春牛”身上的泥土。

    据说若能抢到丢回自家的田里,能保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桥夫人等桥家的女眷待在离着春牛不远的一处整平的土丘看台上,看着蜂拥而上的人群,伍锦下意识地往大乔身边靠近了一步,大乔感受到身后的脚步,嘴角轻轻扬起,心中涌起一丝温暖。

    “春牛”化作护佑千万家的肥料,被抢得不剩下一粒泥尘。

    接下来,还有城里富绅施食的环节。富绅收获名声,穷困之人收获食物,各取所需。

    维持秩序的衙差放开了阻拦,一众的流民乞丐终于盼到了每年的这一刻,疯狂地朝前涌来。

    大乔似乎对此事颇感兴趣,来到桥家的施食点,将一个个杂粮面饼亲手发给流民们。大乔娇美的容貌加上桥家大号的面饼,围在这里的人明显更多。

    此时,一名乞丐模样的小男孩好不容易挤到前面,紧走几步举起双手想要接过大乔递来的面饼,羸弱的身子禁不住身后人群的推攘,一个趔趄仆倒在地,眼看后面之人就要涌上将他踏成肉饼。

    大乔举起双手,边喊“停下,有人跌倒了!”,边急忙上前想将男孩扶起。但汹涌的人潮哪里是大乔能阻挡的,人还是朝前涌来,情形十分危急。

    伍锦两步跨上前,“锵”一下将腰刀拔出,护住大乔与小乞丐。武器的吓阻还是有效的,冲在前的几个流民可不会傻到往刀口上撞,纷纷避开。趁这功夫,伍锦一把将大乔往身后拉去,又一把将小乞丐拉起。几名桥家的仆人纷纷上前来维持秩序。

    这时,一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快步挤上前,拉过小乞丐,关切地问道:“石头,没事吧?”

    名为石头的小乞丐茫然地摇摇头,皆因腹中实在饥饿,只知道求取食物而忽略了人潮的危险。大乔这时递过一张面饼,小石头接过马上大口啃起来。

    中年乞丐朝大乔鞠了一躬,“小人谢过小娘子。”

    大乔微笑着摆摆手,又拿过一张面饼,递到中年乞丐面前。那乞丐左右张望一眼,似乎犹豫了一下说道:“小娘子慈善心肠,只是城外不安生,记得不要再往城外跑了。”

    说完连大乔手中的面饼也没接,拉着小乞丐,挤出人群而去。

    这句话没头没脑,伍锦大乔听了都不明所以。伍锦一手将大乔护在臂膀后,一边警惕地看着中年乞丐离去的背影。这人头发花白,但是看样子不过三十许岁。精瘦的身躯,露在外面的手臂青筋凸起,阴鸷的双眼不时左右张望。连到手的面饼都不要,哪里像是一个乞丐。

    很快食物就分发完了,意外的插曲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晚上陆绪在府中大宴城中富户。这是一年中难得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上流聚会。

    宴会之上,男人风度翩翩,女人花枝招展。

    陆绪与夫人坐在上首,身旁还坐着他的独子陆洪。

    陆绪四十出头,身材肥胖,是庐江太守陆康的亲侄子。

    光和三年(180年)庐江江夏一带发生了“黄穰之乱”,陆康被朝廷任命为庐江太守成功镇压叛乱,之后一直执掌庐江。陆康治军理政均是能手,陆家在庐江更是权势滔天。

    按理,桥家是商人之家地位不高,但桥钲与夫人却坐在左边上首位置,大乔小乔就坐在桥钲夫妇身后。伍锦与一名伺候的仆人则站在二乔的身后,以为使唤之用。

    陆绪对桥钲很是热情,多次遥向桥钲敬酒。

    歌舞毕,又有人提议赋诗。汉代的上层人士除了歌舞,最好诗赋了,正好可以体现他们独享教育的优越性(普通老百姓通常是接受不了教育的)。

    一众吃饱无忧米的上流之士,或讴功颂德,或无病呻吟,气氛热烈。

    此时一人站起说道:“我等需定下一个主题,就请陆大人黄主薄品评一番,如何呀?”

    皖县主薄名黄渊,在皖城颇有才名,伍锦依稀记得此人历史上是三国东吴的一名属臣。

    陆绪黄渊微笑点头答应,陆绪又开口说道:“今日立春,就以春为题,各位奉上佳作吧!”

    说完还从怀中掏出一块宝玉来,言赠与最佳者。这宝玉远看着已经流光溢彩、玲珑剔透,价值不菲。这一下场中气氛更加高涨了。

    在座的世家士子更是摩拳擦掌,纷纷站起奉上“大作”。

    东汉时期,文风鼎盛,文人追求“雅”,文章诗赋,无不是辞藻华丽,讲究字字珠玑,而且常常充斥着不常见甚至是自创的词汇,水平高如蔡邕、曹植者叫做“文采”,水平一般的就显得太过“浮夸”了。

    黄渊初时还微微笑着,但华丽的文风流行了这么多年,实在是有些“审美疲劳”了,而有些人又是滥竽充数之辈,作品更加不堪入耳。他只得微闭双眼,装出认真倾听的样子。

    伍锦本不熟悉汉朝的诗词歌赋,此时也摇了摇头:这群所谓的文人骚客,作的诗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怎么招摇怎么来。低头却看见小乔频频伸长脖子去瞅陆绪那块宝玉,这宝玉实在是漂亮,女孩儿家哪有不喜欢的。

    他灵机一动,起了一番恶作剧心思。俯下身去,在大乔的耳边轻轻说了几句。大乔听完,一脸不可思议地看了伍锦一会,跟着又跟身旁的小乔复述了一遍……

    待无人再出声,小乔却站起身来,朝陆绪黄渊行了一礼:“大人,山长,我有拙作一首奉上!”

    桥钲见小女儿竟然站起身来,他知道小乔素来大胆,马上轻声责备道:“你别胡闹,快快坐下!”

    黄渊是皖城陆氏私学的山长(校长),此时与陆绪相视一笑,对桥钲说道:“桥公,今晚赋诗不分男女老少,桥小娘子如此淡定,说不得是一篇佳作呢!”

    众人见桥家小姐居然要赋诗,纷纷起哄看热闹。

    既然黄渊开口了,桥钲也只能随他这个女儿了。

    小乔学着大人的样子冲周围拱拱手,朱唇轻启,一双明眸眼波流转,青春的脸上神采飞扬。还未开口,座上已传来赞叹之声。整个皖县均知桥家双姝容貌无双,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陆洪更是眼都不眨一眨,目光在大乔小乔的身上扫来扫去。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如莺声啼鸣,短短二十字的一首诗念完。

    稚气未脱的美少女徐徐吟诵,这场景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只要上过两年学的都能读懂此诗,没有如众人般一味歌颂春日的美好,反而另辟蹊径描写了生命的顽强。顿时场中鸦雀无声,众人久久回味。

    好一会,黄渊感叹一句“好诗!”,众人才回过神来。

    桥钲仿佛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小女儿,眼中满是惊喜。心想的却是:这一下我家二桥的名声更响了。

    “此诗用词平实,春风也是押题,看似简单,却道出生命的至理,实在是上佳之作啊!”黄渊赞不绝口,小乔是私学的学生,他脸上也有光。

    陆绪也面露惊叹之色,赞道:“美哉桥公,大小二桥,才貌双绝啊!”跟着爽快地让下人将美玉送给了小乔。

    陆绪都发话了,一时间夸奖赞美纷至沓来,让商人出身的桥钲飘飘然,好不快活。

    小乔得了美玉喜不自胜、面露得色,回过头去冲伍锦眨眨眼。伍锦则目不斜视,装作看不见。

    大乔的心里更加震撼,伍锦虽是一名下人,但对她有救命之恩,冷静果断更胜过常人,如今还会“作诗”,强烈的对比化作神秘的男子气质,让十二岁的少女不知不觉间被吸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