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显灵
老话讲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乌拉跟老毛子常喊的“冲啊”、“万岁”没什么关系,就是东北的一种水草。早年老百姓生活水平不富裕,用不起棉花,都把乌拉草絮鞋里保暖,代替棉花,跟今天天津“狗不理”包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早年老百姓生活水平差,肚子里没油水,“狗不理”包子往死里往馅儿里放油,老百姓吃了觉得很香,其实馅儿和的没什么特别,就说油水大罢了。今天东北人要是想对某人表达特殊的关心,肯定不会说:“天冷了,我往鞋里多给你絮点儿乌拉草。”。人参干的、鲜的功效各有不同。干的通风储藏,避免潮湿,时不时的天好拿外面晒晒。干人参有醒脑、强心、降血糖的作用。今天科技发达,医疗行业有强心针。虽然不是什么原生态吧,但在活命面前还管那么多干嘛?有效才是硬道理。鲜的用苔藓包好,家里储藏的用保鲜袋,密封之前里面放点儿水。鲜人参有调节中枢神经、降低疲劳、美容养颜的作用,鲜人参也有强心的功效,我想这应该就是古代所说的“吊命”吧。这味中药自古就有灵性,古代没有种植技术,不像今天人参遍地都是,火锅底料里都放人参。人参不是看个头定贵贱,长的像生姜那么大也不一定值钱。一般采参人看它的叶子个数估价,一般超过九片叶子的,人参基本已经超过百年了,通常很名贵。清朝时候有个民间传说。说有个山东人叫孙良,娘快病死了,请大夫瞧病开药方,药方里有味人参的药材。人参太贵自己太穷又买不起,孙良又不会武功,没法像乔峰一样打劫药材铺,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挖。人参长在东北的山里,想从山东去东北那可难了。清朝东北算关外,严格控制汉人出关,孙良要去那用今天的话讲叫“偷渡”。最后孙良经过千难万险从海路偷渡成功,终于在东北某地进山了。进山就遇见个人,这人通体散发着阵阵异香。俩人一番交谈,那人自称张鹿,问孙良有把握采到人参么?孙良回答说不知道,碰碰运气呗。于是两人结伴进山采参。经过十来天的风餐露宿、觅迹寻踪的一番折腾,俩人运气不错,采到了一棵百年的老山参。俩人决定在山里过一夜就出山,可是第二天早晨醒来却不见张鹿的身影,随着张鹿一起消失的是他们挖到的那棵百年老参。孙良急啊,倒不是担心张鹿见财起意,主要是怕张鹿在林子里迷路。于是在山里四下寻找,始终没有发现张鹿的踪迹。一连找了几天,始终也没找到。此时的孙良已然走不动了,他靠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尖石头在上面刻了首诗“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亲兄弟,沿着古河往上寻。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不找到兄弟不甘心!入山再有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刻完孙良就死了,要说这张鹿本是麝鹿成精,和人参同在世间修行,非依靠人力自己不能挖掘。后来康熙东巡,见到孙良刻在石头上的字,随即封孙良为总把头,采参人的祖师爷。此举足以让无数东北人汗颜,采参人的祖师爷居然是个山东人。再有就是貂皮了,貂皮具有“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貂皮是裘皮的一种,貂皮属于细皮毛裘皮,皮板优良,轻柔结实,毛绒丰厚,色泽光润。用它制成的皮草服装,雍容华贵,是理想的裘皮制品。貂皮素有“裘中之王”之称。以前貂不能养殖,多数用狐狸皮。也有用别的动物皮的,有个词儿叫“狗尾续貂”,说的就是这种现象。电视上还演过一只没有皮毛的浣熊,血淋淋的往自己的皮毛上爬。还是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物以稀为贵,看着死个不常见的动物,特别是可爱的,难免动了恻隐之心。中国十四亿人口,一天死多少猪多少鸡多少牛多少羊?一种动物一旦养殖了,就意味着批量化了,宰杀是必然的。这貂跟黄鼠狼差不多,只是比黄鼠狼略大,大小像猫似的。肛腺也比较发达,遇到危险不知道会不会放屁。跟黄鼠狼捕食家禽和老鼠不一样的是,貂比较喜欢吃鱼。这种动物胃比较小,通常少吃多餐,三个小时就需要进食一次。野生的貂通常生活在寒带的树上,它要是生活在热带都对不起它这一身毛皮。野生的貂一年换毛两次,养殖的貂一般半年就剥皮了。通常十五张貂皮才能做一件大衣,价值三千六百元的皮草,手工费就要八百块。河北的肃宁、浙江的海宁、东北的佟二堡都是国内主要的裘皮集散地。人类就是矛盾,一方面说貂是保护动物不允许捕杀;一方面又养殖大肆剥皮做大衣。貂要知道都蒙了,到底保不保护了?以前貂不能养殖的时候裘皮多用狐皮。相传老罕王努尔哈赤冬天狩猎的时候多穿一件青狐大氅,一旦穿上这件大氅,每每都是猎物颇丰。宫里视青狐毛皮为祥瑞,多是王公大臣爵位够了皇帝才能赏赐。乾隆年间,乾隆想赏赐和珅一件青狐斗篷,被大将军阿桂拦下了,说这和珅爵位不够不能赏赐,乾隆只得作罢。反正不管是什么皮,没人穿就没市场,冬天穿棉服照样过冬,要非钟爱这东北三宝其中之一,那就继续养,继续剥。
上世纪末,那时候物件不像现在这样,大米一毛钱一斤。今天要是拿一毛钱买大米,卖大米的不说打人吧,就是想卖也没有卖毒品和黄金的秤啊。小亓二十多岁,东北人。人机灵、懂事儿,从社会大哥身边的“扒蒜小妹儿”一跃成为大哥身后的“江湖大嫂”,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不,眼瞅快过年了,一天,小亓半撒娇半认真的对身边的“社会大哥”说:“老公,快过年了,我身边的姐妹都穿貂,你也给我整一件儿呗。”。“社会大哥”一脸胸有成竹的说:“没问题呀!只要我媳妇儿喜欢,皇帝的龙袍我都给他扒下来。等着吧,过年之前就给你办。”。小亓一脸兴奋的说:“老公,你真好!”。小亓这个要求让“社会大哥”一筹莫展,上世纪末,貂皮大衣不像现在,几千块钱就能置办一件,一件貂皮大衣得两三万,那时候两三万和现在的两三万可不一样。正在这大哥犯愁的时候,机会也不期而至。一位大老板,拿了张十万块钱的欠条找到这位大哥,说有个人欠他钱,只要大哥能帮忙要回来,他愿意和这大哥一家五万。大哥一看欠条顿时来了精神,满口答应带着手下小弟就去了。到地方一看,欠债的是个做裘皮生意的买卖人。大哥亮出欠条,说明来意。那人先是说没有,别人也欠他钱。面对这种“哭穷”,大哥不为所动,带领手下小弟一通闹。虽然没有现在专业讨债的办法那么层出不穷吧,但黑社会要债都一个路子,想办法干扰呗。最后欠债那位抗不住,答应拿出五万现金,剩下的用两件裘皮大衣抵债。大哥一听正中下怀,于是就答应了。先拿了五万块钱现金,又跟着那人去库房取裘皮大衣。到库房大哥先给自己挑了件黑色的貂皮大衣,完了在库房里一通翻找。上世纪,貂还没有大量养殖,漂染技术也没现在这么成熟,貂皮大衣多是黑色的。大哥翻了个遍,大衣多是黑色的,少数几件其他颜色的,也大多是样式、大小不合适。这大哥琢磨自己媳妇儿的身材要是也穿一件黑色的,就显不出来与众不同了。于是又加大了寻找力度,就在他即将放弃的时候,从角落里翻出一件金黄色的裘皮大衣。这大衣入手细腻,皮毛轻盈、鲜亮,再一看款式大小,小亓穿正合适。于是大哥冲那人说:“就它了!”。那人闻言声调里带着哭腔说道:“那个可不行啊。那件上货就五万多,你拿走了我得赔死!”。好不容易找到这件衣服的大哥哪能理会那人的言辞,执意扔下欠条,带着两件大衣和五万块钱走了。回去以后拿出大衣交给小亓说:“事儿我办好了!”。小亓接过大衣穿在身上试了试,大小肥瘦跟给小亓量身定做的似的,非常合适。特别是这色泽,街面上几乎没有,小亓很是满意。试完衣服的小亓搂着大哥的脖子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说:“谢谢老公!”。小亓此举让社会大哥幸福感爆棚,大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意味。转眼就过年了,大年三十社会大哥跟几个兄弟聚一块儿,小亓跟几个姐们儿聚一起,平时她们都自称“黑社会家属”。其中一个姐们儿提议,明天是大年初一,一起去庙里烧第一柱香去,姐妹几个纷纷同意。初一上头柱香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习俗。北京雍和宫年年都有争这头一柱香的。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无非是封建迷信的一个升级版。各个庙里供奉的神祇也不一样,有佛教的、有道教的、有凡人修炼成神仙的、有动物精怪升级成神仙的……什么情况都有,东北信奉萨满教里的“狐黄白柳灰”五种动物。狐就是狐狸、黄就是黄鼠狼、白是刺猬、柳是蛇、灰是老鼠。萨满教的教义主要是信奉万物有灵,这五种动物在深山修炼遇到瓶颈,随即登堂入室,帮助人类消灾解难,换取香火供奉,通常以“保家仙”的身份出现。要说万物有灵未免也太片面了,那么多动物为什么只有这五种成仙儿了这方面比较全面的你还得服小日本儿,那家什么都能成仙儿。什么公厕的马桶啊、走廊的痰盂儿啊……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膜拜不到的。小亓家附近有个黄仙儿庙,庙里也是香火鼎盛,颇具人气儿。想抢头香,就得早去。东北冬天早上天亮的晚啊,室外温度不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死冷死冷的”。小亓和几个姐妹儿早上四点就出门了,一众姐妹裹着貂裘倒也不觉得冷。小亓一件黄色的裘皮在几件黑色大衣的簇拥下,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小亓自信满满,一行人来到了庙里。小亓突然觉得这大衣怎么越来越紧,慢慢的已经箍在身上自己已经喘不过气来了。随即小亓倒在地上,大衣则是如同真空袋里的衣物越勒越紧。几个姐妹见状纷纷跪倒,嘴里念叨:“黄大仙保佑,显灵救救弟子吧!”。一会儿功夫,小亓身上的大衣逐渐放松,再无异状。几天前的佟二堡,同行跟欠债的那人聊天。同行问欠债的那人:“今天来的那伙儿社会人是来问你要债的”。欠债那人回答说:“啊,我叫那伙儿人折腾不轻,最后逼的我没办法五万块钱加两件大衣了事儿。那个棒槌根本不懂行,我用几千块钱的黄鼠狼皮大衣骗他说很值钱,那人以为占了很大便宜拿走了,要不我赔的更多。”。小亓穿着黄鼠狼皮做的大衣去黄仙庙上香那还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