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超市扛大米 > 第二十三章 如火如荼的服装生意

第二十三章 如火如荼的服装生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服装柜台的生意异常火爆,销售额节节攀升,姜然简直不敢相信,家乡生产的服装竟然如此畅销。尽管她的加工技术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家乡产出的高品质面料作为坚实基础,就算姜然技艺再高超,也只是空谈理论、无从下手罢了。然而,这也让姜然回忆起父亲曾说过的话:他们当年种植的棉花在全国享有盛名,可后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其他地区拥有更长的日照时间,于是家乡的棉花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不过,家乡的桑蚕养殖业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姜然依然清晰地记得,儿时每当桑葚成熟的季节,她便会与小伙伴们一同爬上桑树,尽情享受大把采摘桑葚的乐趣。那些野生生长的桑葚树所结出的果实,比起如今超市中售卖的个头较大却缺乏味道的桑葚要美味得多。熟透的桑葚甜如蜜饯,而尚未完全成熟的紫红色桑葚则略带一丝酸味,光是回想起来,就让人不禁垂涎欲滴。

    有时候超市里其他的员工也会过来瞅一眼,他们都对这些服装赞不绝口,表示很喜欢,并请求姜然给他们打个折扣。姜然也很乐意成人之美,于是便以八折的价格卖给了他们,同时还不忘叮嘱他们多帮自己宣传一下,多拉一些亲朋好友过来购买。

    此前该超市并未设立专门的服装区域。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因为商场的楼上已经有很多品牌服饰店以及一些以经营服装为主的快速消费连锁店。姜然曾经去逛过那些店铺,发现里面的衣服价格普遍偏高,一件普通的衬衫就要卖到 100 多元,而蚕丝质地的服装则更为昂贵。也许因为除了姜然的家乡外,其他盛产蚕丝的地区与宜省之间都相隔甚远,至少要跨越一个省份的距离。相比之下,省内运输无疑更加便捷高效。

    此外,姜然还会给予负责采购的亲戚一定比例的提成,大约是销售额的 10左右。而姜然家乡的服装厂家,其成品大多会销往北方地区,同时也会向省会城市供货。不过,由于缺乏姜然独特的设计和加工工艺,这些服装的款式往往略显陈旧老气,难以得到年轻白领群体的喜爱。

    服装柜台每月稳定收益 15 万元,这使得姜然有足够的底气让母亲提前退休安享晚年。从此,家中的空调随时可开,再也不必担忧电费问题。她那小小的工作室早已装上了空调,毕竟以前从事手工制作、焊接等工作时,如果不开空调简直难以忍受。现在开始加工服装,同样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

    再加上小说和超市的固定工资,就算没有外贸订单,姜然每月的收入也已高达两万元。她甚至计划购买一辆代步汽车,并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学习驾驶,以便日后驾车上班,只需 30 分钟就能到达公司。

    然而在此之前,姜然首先为父母购置了一辆老头乐。自从母亲辞去工作后,她便热衷于钻研美食烹饪,对食材的选择也变得极为讲究。过去,她们可以通过团购网站采购菜品,然后次日到小区自提点取货即可。但母亲更倾向于亲自挑选食材的购物方式。而这辆老头乐正好方便他们前往距离家 2 公里远的农贸市场选购食材。

    等到了秋冬季,姜然准备将家乡特产的棉服推向市场,同时还打算销售一些羽绒、兔毛和羊毛织物。这些产品都是家乡养殖业的副产品,得益于当地丰富的水资源,鱼鹅混养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养殖模式。

    考虑到宜省秋冬季节的夜晚相对较为潮湿,姜然特意与家乡的厂家协商,要求他们为其提供具有良好防潮性能的面料和里料来制作棉服。由于厂家的主要客户位于北方,那里气候干燥,对防潮没有特殊需求,因此必须提前沟通清楚,确保供应的棉服能够满足宜省的实际需求。

    在保暖性方面,羽绒无疑是最佳选择,且防潮性能也相当好。但棉服的价格更为亲民,这使得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相信会有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棉服。

    如果家乡的羽绒被产量足够高的话,姜然便计划着购买一个堆码陈列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推产品。在宜省冬季潮湿而冰凉的夜晚里,如果能够拥有一床价格平实、保暖性能良好的羽绒被,想必会给许多人带来舒适的睡眠体验。

    姜然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商人,必须要比顾客懂得更多,更为敏感才行。所出售的产品应当是为了让顾客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挣钱后也能够开发和提供对顾客更有益处的产品。因此,姜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不断地在各个领域汲取知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