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水浒:娘子快跑,那泼贼又来也 > 第42章 码头力夫

第42章 码头力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宋政和八年的七月上旬,楚羽带领梁山一众到了鄂州衙门所在地江夏县。

    江夏(武汉)本就是南北通衢,江陆交接之所。自有南来北往的各地货物,行商旅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但近些时日,江夏街面上,明显多了很多操着各地口音,挎刀配剑的江湖豪客出入于码头酒肆,街面巷子中。

    待众人安顿好后,时迁因前番探了一个江湖几乎人尽皆知的消息,自感没脸面,显不出他的手段。

    就每天神出鬼没的走街串巷,有时晚上都不回酒楼,楚羽问他,他自嘻嘻笑,却没直接回答,只说待探查清楚了,再给寨主汇报。楚羽只得由他。

    这一日楚羽将众人全部撒出去探听消息。自己和朱武,焦挺来到码头上去看船。

    码头上,除了各式渔船客船以外,还有五艘官府千石大船,正在码头上装货,几十个兵汉隔开围观的闲人,有二三十个力夫正在将一箱箱货物抬上官船去。

    两个一起挑着一箱货物的力夫,不知怎的其中一个突然滑倒,将挑着的货物砸在码头的石阶上,里面装的货物散开了,几锭银元宝就滚到台阶面来。

    围观的闲人中,传出阵阵惊叹。一队披甲执刃的官兵,跑到那两个力夫前,用带鞘的刀,劈头盖脸的就向两个力夫打去。

    那摔倒的力夫连连躲闪,大声告饶。而另一个身材长大力夫,却是甚为倔强,兀自去夺兵汉的刀。结果是招来更多兵汉的击打,站在外围的几个兵汉甚至已把刀从刀鞘中拔将出来。

    这时一个带褐头巾,五十来岁模样的老汉从街面跑将过去,嘴中兀自喊道:“杨再兴,你要给某家招祸耶?快住手。”

    楚羽听到这名字,犹如遭了雷击一般,喃喃道:“杨再兴?岳家军?”

    朱武见到楚羽神态异常,不动声色的拉了一下楚羽衣袖。

    楚羽回过神来,再去看那群兵汉。

    那力夫可能听到了那老汉的话,也不反抗了,只呆呆的抱头站着,任那群兵汉击打。那老汉又是告饶,又是赔钱,还新叫来两名力夫,将摔坏的货物收拾好。

    那群兵汉又踢了那力夫几下,才怒气方消。那黄头巾老汉方将那呆呆的力夫拉走,向码头边一江湾停船处走去。

    “跟上去。”楚羽对朱,焦二人说道,便跟着那两人走去。

    离开了码头众人视线后,楚羽疾走几步,赶上了前面两人。

    那黄头巾老汉兀自数落那力夫,见楚羽三人走来,才住了嘴。

    楚羽给那黄头巾老汉唱了个喏:“劳驾老丈,小可向你打听个事。”从怀里掏出二两碎银,递了过去。

    那老汉收了银子,开始回答楚羽的问题来。

    原来这老汉姓张,家在岳州(湖南岳阳),有四艘驳船,在江夏和岳州之间给人运送货物过活。

    这力夫叫杨再兴,是个苗蛮子,是荆湖南路武冈军(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年前家中村寨被土匪屠了,土匪看他强壮,便留他一命,做个喽啰。

    某日杨再兴随土匪下山劫掠时,寻个空档,独自跑了。

    却也不知到了何处,只得随着一家路过的商队做力夫,到了岳州。

    又因语言不通,脾气倔强,主家就把他给赶将出来。杨再兴饿昏在码头上,被路过的张老汉救起后,就在张老汉的船队当个伙计过活。

    前两日张老汉给一大户送了一批货到江夏来,交接完大户的货后,正寻去岳州的货主,免得驳船放空跑回。

    又见码头上官府正装大船,力夫缺人,就让随船的几个伙计到码头来当力夫,免得白食几日。

    但心里又不放心这脾气倔强的苗蛮子,谈妥生意后就匆匆赶来码头,才解救了杨再兴。

    “这蛮子虽然力大,干活也卖力,但就是脾气太犟了,老是给我惹祸,为他我都赔了几回银钱了,少不得我这也养不了他。”

    那张老汉兀自抱怨。

    楚羽看着那杨再兴,只见那汉子留着两三寸的头发,乱糟糟,脸上身上还有不少血迹脚印,估计是刚才被那些兵汉打的。

    虽然身高近八尺,手脚骨架奇大,但却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唇上只有一圈细细的绒毛,胡子都还没长。

    楚羽放慢语速,缓缓说道:“汉子,你能听懂我说话么?”

    那力夫点了点头,说道:“说慢听得懂。”虽然口音有些怪异,但确是说汉语的。

    “你叫什么名字?”楚羽又和蔼的问道。

    “杨再兴。”

    “你家在哪里?”

    杨再兴叽叽咕咕的说了一大串,楚羽却一个字都听不懂了。

    边上的张老汉笑道:“这是他们苗语的地名,我经常跑沅州,靖州,武冈军那边苗蛮聚集区,倒是能听懂一点苗语。他说的是武冈军那边山里的一个苗寨。这蛮子只知一个汉名都没有的寨子地名,连属于何府何县管辖都不清楚,怪不得找不到回家的路,越走越远了。”

    “你多大了?”楚羽问道。

    杨再兴又说了句苗语,但他自家感觉不对,又马上改口,慢慢的说道:“十十四。”

    楚羽不禁又多打量杨再兴几眼,边上的焦挺也嘟囔道:“哎呦,我还以为是个汉子,却不想还是个半大孩子。”

    楚羽又缓缓说道:“杨再兴是吧,我这几日就要离开江夏,没法送你回家了,而你自己也没法找到回家的路。”

    “你跟我走,每天给你吃饱饭,找顶尖的好汉教你武艺,也不要你干苦力活,每月还有月俸拿,只要你跟着我做事,你愿意么?”

    那杨再兴听楚羽说吃饱饭后眼睛发亮,再听到还有好汉教武艺,就频频点头,后面说甚估计都没听全。

    他也不会汉人那种作揖,也不下拜,只是不住嘴的说道:“愿意,愿意。”

    楚羽又向那张姓老汉说道:“老丈,我将这小子带走,你看需如何补偿你,可有卖身文书?”

    那张姓老汉叹了口气,说道:“这小子是我从码头上捡来的,那有什么卖身文书啊?”

    又说道:“这小子虽然脾气犟,但也是个懂得报恩的人,干活从不偷奸耍滑,都是下力气去做的。只是我这的确也不是什么好去处。官人要带他走,只望好好待他,他是个好孩子。”

    楚羽想了想,从焦挺背上的包袱里拿了锭二十两的大银,递给那老汉道:“老丈,这是给那杨再兴承蒙你搭救,又给他过活的答谢。”

    那老汉推了两下,就收了。

    楚羽让杨再兴跪在地上,给张老汉磕了三个响头,以谢救命之恩。

    那老汉将杨再兴扶起,眼角也是泛起泪花,嘴里吩咐道:“好孩子,跟了这位官人,不要那么犟了,会吃亏的。”

    又对楚羽说道:“官人,这孩子虽脾气犟,但性直心实。官人如果厌了这孩子,还请让他回来寻我,总有他一口吃的。”

    楚羽笑道:“放心吧老丈,我自会好生待他的。”

    众人告别张老汉,楚羽让焦挺先带杨再兴去吃顿饱的,然后去成衣铺买几套换洗衣裳。

    自己和朱武先向落脚的酒楼走去。

    “当家的,这小子也是你好汉名录里的人?”朱武笑嘻嘻的问道。

    自从楚羽无人引见而认出史进等众头领后,山寨头领们就传开了,说当家的心中有一本好汉名录,还说得神乎其神的。后见楚羽认很多好汉都毫不费力,更是深信不疑了。

    “不是。”楚羽叹了口气,说道:“但如他是那人的话,比很多好汉都出彩。”

    朱武愕然。

    楚羽心中也是乱极了。当初他以为自己只是穿越到水浒世界,但是杨再兴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可能是由水浒好汉加真实的历史构成的。

    但如是这般的话,他得赶紧去河南汤阴。将那忠烈千秋的人,还有他的兄弟们带上梁山,让他实现心中的抱负。而不是功败垂成,冤死在那阳痿皇帝和长腿宰相之手。

    —————————————————————————————————————————————

    注:岳家军猛将杨再兴的身世,一直是众说纷纭。流传度最广是抗金名臣杨邦乂之子和现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苗人。

    乌鸦翻了不少史料,可以确定的是,杨再兴在流贼曹成入湘时,被其裹挟,成了曹成部将,随曹成从湖南劫掠到岭南,被岳飞所平,降了岳飞。后随岳飞抗金,战死在小商桥。

    先来查一下杨邦乂的历史行程轨迹。

    杨邦乂(1085-1129)字晰稷,吉水县杨家庄(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舍选登进士第。先后任歙州婺源县尉,蕲州学教授。授宣教郎、建康府溧阳县知县。建炎三年(1129)九月,除通判建康军提领沿江措置使司等职。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取建康,邦乂不降,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完颜宗弼命人剖腹取心。著名历史学家朱加雁曰:“真古今第一人也。”现南京还有地名“铁心桥”纪念此君。

    可以看出,杨邦乂主要轨迹是现江西,安徽,湖北,江苏等地,根本没到过湖南任职的记录。

    再来做逻辑推理。

    宋朝是一个极度重文轻武的朝代,各种囚犯,社会垃圾都是刺配到军队里。

    不光其他社会阶层看不起军人,连军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例如岳飞为他恩人张所的后人请恩荫官,都是请文职,还明确的说了文贵武贱。岳飞的后人,除了长子岳云外,如岳霖,岳震等,全部是文官。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就是从北宋开始流传的。

    回看杨邦乂,进士出身,当过州学教授,知县,通判。这种人在当时的风气下,怎么可能会让儿子去学武?还武技高超,历史上难得的猛将?

    而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里的杨再兴,都没有哪怕一丁点文人的气质,连“字”都不见记载于史料中,估计连“字”都没有。

    这种人怎么可能是进士的儿子?连最胡扯的历史小说都不敢这样编的。

    而如果杨再兴是湖南城步县苗人,在曹成入湘时被裹挟入流贼中,再到广西被岳飞平定,投降岳飞,再去抗金战死。这完全符合逻辑,也符合历史上对于杨再兴相关的记录。

    所以,乌鸦可以断定,一些史料和百度百科里的杨再兴记录是错的。至少岳家军里的那个猛将杨再兴不可能是杨邦乂的儿子。

    最有可能是有两个同名同姓的杨再兴,一个是杨邦乂的儿子,一个是岳家军猛将,后人记混了。也有可能杨再兴出名后,后人给他寻一个显赫的身世,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就太多太多太多了。

    所以本文采用杨再兴出身湖南城步县苗人的记载,如有错误,请大佬们轻喷,乌鸦拜谢。

    注段不算字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