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来生日月朝梦录 > 第41章 一战

第41章 一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四十一,一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蓟州城。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想进去的人是鞑靼人,他们开始就地取材打造攻城器械。

    三百多年来,蒙古人都是以擅长旷野作战而声名远扬,在旷野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他们能够将其军队所独具的特性得以充分施展,发挥其的卓越能力。

    自伟大的成吉思汗起始,蒙古人便全力以赴地,大刀阔斧地推进游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使得蒙古马匹的产量迅速增加,数量极为可观。借着游牧民族善骑善射这一显著优势,成功构建起了一支规模宏大且皆由游牧民族所组成的精锐骑兵部队。其组织架构之严密程度,纪律要求之严格程度,战术运用之高超水平,于当时那个时代而言,绝对堪称独一无二、首屈一指。

    但是,有长处就有缺点。蒙古人的缺点就是不善于打攻城战。可没办法,面对的大明就是城连着城,城套着城的这么一个邻居,所以他们也开始和投降的汉人学习做攻城器械,虽然没有汉人做的那般全面,精致,但本着可用就行的原则,也在攻城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想出来的是明军。他们已经悄悄的出来了。十余股龙牙军,每百人一个分队,向着鞑靼这七十多里的联营的不同方向摸去。

    没过多久,达延汗便得到了一个令他愤怒不已的消息:那连绵七十余里的营地四处都燃起了烽火,许多地方的联军都遭到了小股明军的袭击!这些明军采取了一种“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策略,他们并不贪恋战斗,打了就跑。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并非只持续了一天,而是整整三天!每一天都是如此,这使得他的联军日夜不得安宁,整个营地一片混乱,鸡飞狗跳。

    打又打不着,防又防不住。无奈之下达延汗只好改变营帐阵型,开始根据地形,以中军大帐为中心,形成合围之型重新扎营。

    刚整顿好了军营就听见探马来报,蓟州城东发现大队明军动向,似乎是明朝廷派来的援军。

    “好啊!”这几天憋了一肚子的怒火的达延汗听了探报心中大喜!蓟州城东那里是一片开阔的旷野,正是他们鞑靼勇士施展武力,纵横驰骋的绝佳战场,明军敢在哪里出没,那不就是在往他的嘴里送肉么。为了确保消息准确,他又派出几匹探马不断打探,反馈回来的消息再度确认无误,明朝援军已经在蓟州城东的大片旷野之地扎下营寨。

    实锤了!这次来的明朝援军竟是明朝皇帝御驾亲征,才率了五万明军,领军的还是一个叫什么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骆智的十七八岁的一个少年。

    ““哈哈!哈哈!”此时的达延汗兴奋异常,他的笑声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着。明朝皇帝竟然御驾亲征!而且只带领了区区五万明军!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还让一个毫无名气的少年来统领军队!看看明朝军队选择的战场位置以及兵力部署方式,简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门外汉啊!难道他真的把这场战争当成了一场游戏?可见他根本就不了解我们鞑靼勇士,觉得仅凭五万士兵就能与我的十万大军一决高下?

    一直以来,外界传闻明朝皇帝年轻贪玩,宠溺奸臣,如今看来,他此次亲自出征必定是受到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骆智蛊惑。或许他们误以为我会像过去一样,抢到东西就迅速撤退。然而,他们大错特错了!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中的惨败被俘,今天将在我达延汗手中再次重演!我定要让明朝皇帝为他的轻敌付出代价!

    达延汗越想越得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紧紧握着手中的马鞭,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北京城的城头。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给明军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永远记住鞑靼勇士的厉害!

    于是,他连忙下令大军直抵蓟州城东,和还在休整那里的明军展开了对峙。

    只见那广袤无垠的平原之上,一座庞大而威严的明军军营矗立其中,营中战旗飘扬,迎风猎猎作响。在这片军旗的海洋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位于中军中的那一杆明黄色大旗。大旗高达数十丈,旗帜上绘有一条栩栩如生、蜿蜒盘旋的金龙,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金龙之下,用红金两色丝线绣制着大明正德皇帝朱七个大字,熠熠生辉,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见此情形,便可断定眼前这支军队乃是明朝皇帝亲自率领前来。然而,达延汗并未急于发动进攻。他深知此番对手非同小可,必须谨慎行事。于是,他下令全军在距离明君军营对面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并派遣使者前往明朝军营,郑重其事地下了一份战书。

    这份战书的大意如下:“今闻陛下亲临疆场,实乃我等之荣幸。事已至此,亦无需多言。三日之后,吾将率部与陛下决一死战。望陛下做好准备,勿失约期!”信中的言辞虽然简短,但却透露出达延汗对于这场决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同时,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震慑明朝皇帝表明自己是有着足够的勇气和实力与其正面交锋并将其打败。

    朱厚照看着眼前这份所谓的战书,仿佛只是在阅读一封平常的奏章一样,他面无表情地拿起朱笔,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字:已阅,朕允了。然后随手一甩,将战书丢回到了鞑靼的信使手中。

    “回去告诉你们的达延汗,朕在三日后等着他来拜见。”朱厚照的声音平淡而又坚定,听不出丝毫的紧张或者恐惧。他的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轻蔑,仿佛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游戏罢了。然而,在场的众人却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皇帝内心深处的自信和果敢。他的云淡风轻并非来自于对敌人的轻视,而是源自于对自己实力的绝对信任。在他眼中,这场与鞑靼人的交锋并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大战,更像是达延汗前来奏请三天后过来参拜大明皇帝一般微不足道。

    信使感到了一阵的羞辱,准备将这个消息带回给他们的首领达延汗。气的转身就气鼓鼓的走了,听到了身后一阵阵嘲讽的笑声。

    达延汗收到战书回复后,怒不可遏,暴跳如雷。他没想到明朝皇帝竟如此轻视他,决定给对方一个下马威。第二天一早,他便率军逼近明朝军营,试图挑衅。但朱厚照早有准备,命令士兵坚守不出。双方僵持不下,直到夜幕降临。就在达延汗准备撤军时,明朝军营中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鞑靼人以为明军要趁夜偷袭,顿时乱作一团。然而,这只是朱厚照设下的诱敌之计。就是利用声势吓唬吓唬他,让鞑靼人自乱阵脚。达延汗气极,但又害怕明军使用鬼计,急忙下令后撤,返回军营。

    两军就这么消停了两天,再无交集。达延汗这边整军励马,就等着给明军致命的一击,生擒大明皇帝,兵指大明京畿,再次中原称霸。

    明军这边,却没闲着,在十里之地悄悄地埋下了数千颗地雷。一直延绵到五里的范围。

    三日之期转眼即到。

    清晨,骆智一声令下,只见五十个天机神球缓缓升起,每一个神球都闪耀着神秘的光芒。这些神球吊篮内部空间宽敞,各自配备了五十枚神球炸弹和五名英勇无畏的士兵。

    首先是两名身负重任的主副驾驶员,主驾驶负责操纵神球。他需要具备高超的飞行技巧和敏锐的反应能力,确保神球能够稳定地悬停在空中,并灵活自如地移动。而与副驾驶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协助主驾驶员完成各种操作任务,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周围环境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敌人威胁。一旦有突发情况发生,副驾驶必须迅速做出应对决策,保障整个团队的安全。

    除此之外,每个神球还配置了三名军士,他们的职责是负责投掷炸弹。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工作,它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小事儿!投掷手可是一个实打实的技术活儿!

    首先,你得根据火信燃烧的速度,再综合考虑神球距离地面的高度,精心调整火信的长度,务必保证炸弹只有在接触到地面的时候才会爆炸。其次呢,还得学会根据神球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以及炸弹下落的速度等因素,精准地选定需要引爆的目标和投掷的时机。要是投掷得太早或者太晚了,那炸弹就会跟锁定目标失之交臂!所以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投掷手,不仅需要胆大心细,更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这些军士们在基地时训练有素、果敢坚毅,他们熟练掌握着各类炸弹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在战斗中,他们会根据骆智的指令准确无误地将炸弹投向目标区域,给敌人造成致命打击。

    而另外三万精锐,骆智每人均给配备了五颗手雷。手雷的操作也是在大军出京前的集训中训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每个士兵都要熟练掌握投掷要领和准确度,精准到投掷距离。这三万精锐分成两队侧翼列在大军两侧,刀枪寒光闪闪,战马萧萧嘶鸣。

    中军最前方是四千神机营的火枪军!这些士兵们手中紧握的武器,已不再是传统的火绳枪,而是经过精心仿制和改良的、源自荷兰传入的佛朗机技术的燧发枪。

    这种燧发枪相较于之前的火绳枪,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尽管它仍然只能发射单发子弹,但其装填弹药的过程却变得更加简便快捷,不再需要繁琐的人工点火步骤。这一改进不仅大大提高了射击速度,还使得枪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彻底杜绝了因潮湿导致哑火的尴尬状况。

    他们的身后就是一千五雷神机军,人手一把大号的五雷神机。所谓大号就是加长了枪管,由手枪改成了长枪,每个枪管也由装一枚钢弹改成装两枚钢弹。

    而龙牙军却不知了去向。

    对面的达延汗已经迫不急待的抽出了腰刀,高声喝道:“我们鞑靼的勇士们,这一战我们将千古留名,消灭明军,生擒正德!”他的将领和部众跟着高喊:“消灭明军,生擒正德!”声音如同巨浪,此起彼伏回荡在广袤的天空大地之间。

    接着,前锋的战马开始缓缓地向着明军移动,马蹄声轻而稳,仿佛在试探着前方的敌人。随着距离的拉近,它们逐渐加快了步伐,从慢走到快走,再到慢跑、小跑和奔跑。每一步都带着节奏感,仿佛在演奏一场惊心动魄的交响乐。

    然而,这还只是前奏。当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蒙古铁骑突然发力,全力狂奔起来!他们的速度快如闪电,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整个大地都在颤抖。这种狂奔不仅仅是简单的奔跑,更是一种冲锋陷阵的气势,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万马奔腾,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这股冲击波如同海啸一般汹涌澎湃,向明军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冲击下,任何阻挡在前方的东西都会被轻易撕裂,无法抵挡其威力。蒙古铁骑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特的战术,利用战马的奔驰惯力,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他们的冲锋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敌人要害,让对手防不胜防。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他们就是无敌的存在,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何等的震撼!

    朱厚照和骆智依然镇定自若的眼看敌军越来越近,骆智高举手中的令旗,用力一挥,五十个天机神球立即升上高空,向着奔驰而来的鞑靼大军飞去。鞑靼千军看见了天上的神球都是大惊,这不就是军中前几天传闻中看到的东西吗。怎么会有这么多!这是什么东西?疑惑中有士兵搭上弓箭想把它射下来。开玩笑,神球的高度足有五百米,弓箭最大的射程也就二百米,哪里射得到。

    马的奔跑没有停下,继续冲着明军的阵地狂奔,五里、三里……忽然间大地轰鸣,冲在最前面的鞑靼军士瞬间就连人带马在轰鸣中支离破碎,飞上了天空。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爆炸,马队进入了预先埋置好的雷区,前锋部队半数被地雷收割去了性命,更多的是相互践踏损失惨重。顿时陷入混乱,极其惨烈。

    鞑靼前锋首领连忙重整兵士,好一会被炸得晕头转向的鞑靼士兵才转过神来,又开始了第二次冲锋,随着敌军的接近,只听见明军中领队神机营的将军大声喊道:“放!”

    听到命令后,神机营最前排的士兵们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手中火枪的扳机。刹那间,震耳欲聋的枪声如雷贯耳,响彻整个战场上空。上千枚闪烁着寒光的钢弹,如同被激怒的猛兽一般,咆哮着、怒吼着向前飞射而出。这些钢弹带着明军的愤怒与决心,以惊人的速度穿越虚空,径直朝着鞑靼的前锋部队疾驰而去。

    鞑靼的前锋军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他们惊恐地看着密密麻麻的钢弹铺天盖地般袭来,却无法躲避或抵挡。片刻之间,鞑靼的队伍中响起一阵惨嚎声,人仰马翻的景象随处可见。许多士兵被钢弹击中,身体瞬间被撕裂,鲜血四溅;马匹也受到重创,倒在地上哀鸣不止。在强大的惯力作用下,那些中弹的人和后面上来的兵马相互撞击,场面混乱不堪,令人惨不忍睹。

    第一排的士兵们整齐划一地举起手中的枪支,瞄准敌人,扣动扳机,子弹呼啸着射向目标。射击完毕后,他们迅速转身,步伐稳健地回到第三排的后方,开始填装弹药。与此同时,第二排的士兵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移动,取代了第一排的位置,抬起枪口,继续对敌人进行射击。紧接着,他们也像第一排的士兵一样,迅速转身回到最后一排,开始填装弹药。这时,第三排的士兵们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接替了第二排的位置,继续射击……如此循环往复,一轮接一轮的攻击不断展开,这便是三段射击法。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排士兵都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一致。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毅,仿佛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只剩下眼前的敌人和手中的武器。这种默契和训练有素的表现,使得三段射击法成为一种高效而致命的战术手段。

    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尘土,枪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的战斗乐章。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坚守着阵地,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三段射击法不仅考验着士兵们的个人技能,更展现了他们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就在此刻,神球犹如一颗颗燃烧着熊熊烈火的流星一般,风驰电掣般地飘向了达延汗的中军!宛如一把锋利的剑,无情地戳穿了达延汗的大军心脏之处。神球的突如其来,引发了鞑靼中军内部的一片混乱,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瞬间陷入了恐慌之中。达延汗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那种对于危险的敏锐直觉,让他毫不犹豫地扭转马头,率领着身边的护卫军朝着后军疾驰而去。然而,神球内的士兵们却早已将目标牢牢锁定,他们迅速投下一颗颗致命的炸弹。

    那些仍在仰头凝视神球的鞑靼军兵,惊恐地发现天空中竟然飘落下无数个拖着长长烟雾的小黑点。这些小黑点越来越大,仿佛一群饥饿的猛禽,铺天盖地地朝他们扑来。鞑靼军兵们惊慌失措,纷纷四处逃窜,试图避开这神秘而恐怖的攻击。当小黑点变得如同人头般大小的时候,终于重重地砸落在地面上。紧接着,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战场之上。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尘烟滚滚而起,形成了一道遮天蔽日的沙尘暴。炸弹在鞑靼军中炸裂开来,刹那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破碎的肢体、猩红的鲜血以及弥漫的烟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画卷。

    鞑靼军的中军顿时慌乱成一团,惊慌之下相互踩踏,自顾逃命。

    逃往后军的达延汗听到身后的轰鸣,回头望去惊恐万丈,心知大势已去。他无奈地大声吼着:“撤,全军撤退!”鞑靼军慌忙转身跟着达延汗如潮水般向后退去

    此时鞑靼前锋军已经被明军的三段射击打的晕头转向,根本用不到后边的五雷神机军出手。骆智一挥令旗,两翼的三万精锐出手了。他们催动了战马,挥动着战刀向着支离破碎的敌军掩杀过去,大大千军本就慌乱不已,骆智这是趁你病要你命的节奏。鞑靼军兵哪里还有抵抗之力,活着的惊恐的掉转马头就向后逃。明军一路紧追不舍,火枪营和五雷神机军的士兵也纷纷上马,开始追击。他们熟练的分成了小组作战,前面两骑负责瞄点射击,后面三骑负责填装弹药,配合默契娴熟,完美之至。这也是骆智在火枪兵训练时严格要求的一项马上作战方法。就是为了起到在追击敌军和撤退时还可以消灭和震慑敌军的作用。

    这一路追杀可谓是惊心动魄、异常激烈!追击者们穷追不舍,各种武器轮番上阵。一旦追近了敌人,他们便挥舞着长枪和战刀,毫不留情地向鞑靼军发起猛烈攻击;若是距离较远,则会动用火枪进行远程射击,精准打击目标;而当遇到鞑靼军士人多聚集的地方时,更是毫不犹豫地抛出一颗颗威力巨大的手雷,引发爆炸,炸的鞑靼士兵是血肉横飞,肢体破碎,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天空中也不时落下一个个犹如催命符般的炸弹,这些致命的“天降之物”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后撤大军的密集处,瞬间引发一片惨状。鞑靼军在如此强大的火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无论是冷兵器的近身肉搏,还是热兵器的远程打击、轰炸,都让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伤亡情况十分严重。整个战场弥漫着硝烟和血腥气息,仿佛置身于人间炼狱一般。

    达延汗头都不敢回一路的奔逃,后边的残余也紧紧的跟在后边一路逃命。明军似乎就没打算停止,硬生生追出了一百多里,硬是追到了黄昏时分这才停止了追击。

    这场战斗以明军的胜利告终,达延汗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回了草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