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61章 变得复杂起来

第61章 变得复杂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元璋的脸色瞬时变得复杂起来。

    朱元璋自然不会自贬,但李世民的贞观盛世确实威震八方!其盛名甚至盖过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贞观年间,风气淳朴,后世帝王梦寐以求的便是那般境况,即便是开元盛世,亦无法企及。

    开元盛世因安史之乱而蒙尘,唐玄宗的评价因此并不高。若他在动乱之前离世,历史地位定会有所不同。

    沉吟半晌,朱元璋开口道:“论文治,咱自愧不如贞观之治。”

    朱元璋充满自信地说道:“但在武力上,咱可不弱!”

    “夺得江山最为正统,唯有汉朝与明朝,大姨父你是历代皇帝中出身最低微的一位,这一点无人能及!”

    “咱不过一介布衣,仅凭一碗饭,便敢挑翻蒙古元朝!”朱元璋颇为自豪,“更有胆量将陈友谅困于鄱阳湖中。”

    刘邦只是泗水亭亭长,而朱元璋却是货真价实的平民。这一点,朱棣也深感敬佩。

    “对,您出身最低微,可老爷子您是首位成功篡位的藩王,历代独一份!”朱棣没料到会被这样反将一军。

    “小子,你别戳我的痛处!”朱棣赶忙回应。

    尽管朱元璋对靖难之役的评价认同,但内心深处对此仍感到不适。

    “老四你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朱元璋语气微妙。

    “爹,我也是迫不得已!”朱棣连忙解释。

    “罢了,此事不必再提!”朱元璋也感到烦躁。

    “方才说到哪儿了?”萧然巧妙转移话题。

    “咱觉得文治或许不如唐太宗,但在武力上,咱不应输给他。”朱元璋说道。

    “自古以来,能领兵者,无人能出李世民之右,次之便是朱元璋!”萧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句话。

    朱棣早已料到他会说这句。

    “胖虎,你也这么认为?”朱元璋不服气地问。

    “不是我!这句话出自一位与大姨父相似身份之人,同样出身平民,同样开创了一个时代……”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话也是他说的。”

    朱元璋虽不擅长诗书,但也感受到其中帝王般的磅礴气息。

    “这样的胸怀,咱确实不及!”这首词深深触动了朱元璋。

    “他并非皇帝,之后再无皇帝。”

    “文治武功,咱都比不上唐太宗?”朱元璋仍有些不甘心。

    “咱这位开国皇帝,难道没点威望?”

    萧然微微一笑:“秦始皇也算不得开国皇帝,他是第一个皇帝,但秦朝之前已有秦国。”

    “汉武帝也不是,唐太宗亦非。”

    “宋太祖算啊!”朱元璋坚信自己不输赵匡胤。

    “唯有宋太祖顺应天命,统一海域,国祚绵延三百年,天下文明。有君临天下之德,功垂万世。”

    “大姨父,这话可是你说的。”

    朱元璋认为赵匡胤顺应天意,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拯救了受战火折磨的百姓,让他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还延续了三百年的国运,功绩卓著。

    许多人认为应是秦皇汉武、唐宗明祖!

    朱元璋白手起家,以一碗开国,终坐江山,这点无人能及。

    有人则认为赵匡胤陈桥兵变,披龙袍,有欺凌孤儿寡母之嫌,相较之下,赵匡胤的确名声不佳。

    建国方面能与朱元璋较量的,唯有刘邦。

    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汉室江山,赵匡胤同样如此。

    “咱记不清了!”朱元璋直接否认。

    “你觉得是五代十国乱,还是元末乱?”萧然再问。

    “当然是五代十国乱!”这一点朱元璋十分清楚。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比起五胡乱华和战国七雄更为混乱,那是大分裂的时代,各地军阀混战,政权更迭频繁。

    大唐这个巨大的障碍倒下后,各地藩镇节度使便看到了机会。他们仿佛沐浴在圣光之中,受到神明的指引。

    相继宣布独立,建立起各自的政权。出现了五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梁、唐、晋、汉、周,这些朝代在当时影响力巨大。

    其中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将好友封为大臣,随后便去世。在临终之际,他将国家大权交给儿子刘承祐,并嘱托老兄弟照顾好儿子。

    然而,刘承祐是个有主见的皇帝,登基后发现几位叔父治理国家的能力不足,对他们极不尊重,一一赐死。最后他还密谋要杀郭威,郭威得知后,便举兵反叛。

    随后,郭威灭掉了刘承祐,接着建立了周朝。郭威去世后,因无子嗣,儿子都被后汉之人杀害了……

    他将皇威传承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这位英杰十五岁便踏入军旅,二十四岁成为统帅,三十三岁登基为皇,他曾勇夺燕云十六州的半壁江山。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最终不得不撤军。三十九岁时,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他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小儿子,却未曾料到契丹大军压境。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顺势登基,建立了宋朝,五代十国的纷乱年代宣告终结,大宋江山就此屹立。

    五代十国动荡持续了七十三载。

    【前文提及宋太祖赵匡胤终结数百年的乱世,引来许多读者质疑。】

    【乱世始于五代十国之前!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陷入混乱,从755年到大宋的960年,已历经两百年了。】

    【这么说也有两百年了。】

    宋朝以文抑武,贬低武将,这是对大唐遗留问题的回应。当年大唐的节度使握兵自重,导致后期的藩镇割据,朝廷无法掌控全局。宋朝军队虽力有不逮,但此前的问题确已根除。

    制度有利有弊。“宋太祖虽逊于唐太宗,差距却不会太大。”朱元璋颔首道。

    “宋太祖创立的制度延续了数百年,直至现代仍能找到类似的影子,比如军队权力分割的问题。”“大姨父,您留下的制度有何设想?”朱元璋思索片刻,“废除丞相!”

    “然而,后来的内阁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丞相。”“就历史影响而言,宋太祖并不逊色。”朱元璋熟知五代十国与宋朝的历史,尽管自信不凡,但他也承认宋太祖的功绩。

    “清朝的禁锢思想,大明的八股文亦然。”“这影响恶劣吗?”朱元璋问道。

    “影响是存在的,但谈不上恶劣。虽然大明和满清未再现唐宋的文化繁荣,但科举制度却发展至顶峰。”

    唐诗宋词的鼎盛在明清之后不再复现,那时的文人才华在唐宋时期恐怕难列前茅。“思想禁锢!”朱元璋低声自语。

    “这是时代的趋势,换作他人恐怕也会如此,这是统治的需要。”

    朱元璋点头,心中舒坦不少。“大姨父,老爷子你们的民众支持率非常高。”萧然继续说。

    “不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吗?”朱元璋仍有些不满。

    “宋太祖的争议也不少,欺凌孤儿寡母,燕云十六州未能收回……直至大明才得以收复。”朱元璋颇感自豪:“没错!”

    “因宋朝的靖康之耻、澶渊之盟等事件,许多人对宋朝及其皇帝抱有偏见。”“我大明还算不错吧?”朱元璋听出了弦外之音。

    “是啊!个人认为,大明的支持率,大姨父您占了百分之四十,老爷子也是百分之四十,其余合计百分之二十。”“我和老四一样啊!”朱元璋心想自己应该更高一些。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萧然说:“这是大姨父您定下的政策。”

    朱元璋点头,“我不想大明重蹈宋朝覆辙,所以如此行事。”“相比于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萧然说:“老爷子身为马上皇帝,战死疆场,更是赢得了无数人心。”

    “赢得无数人心?什么意思?”朱元璋问。

    “就是让更多人喜爱老爷子,热爱大明。”萧然解释。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暗自思量自己一生勤勉不懈,哪怕后世子孙不屑,也该有三分敬意。

    “老四是真不错啊!”大明的永乐大帝!朱棣爷孙三人政绩卓越,超越朱元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续的皇帝虽有不靠谱的,但最后一位骨气尚存。”几人均未提及大明战神朱祁镇。

    “等处理好其他朝代,咱们去看看最后一个朝代。”朱元璋打算亲自动手,将大明从困境中拯救出来。

    “最后一个崇祯朝代太艰难了,大明千疮百孔,祸不单行。”萧然想来都头疼。“我去把贪官污吏铲除,提拔有能力忠于国家的人,应该不成问题吧!”朱元璋认为自己可以胜任。

    “需要大量资源,从其他平行世界运来,那时大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萧然提醒道。

    “情况严重吗?”朱棣问。

    “岂止严重!”萧然连连摇头,“简直令人发指!”“有这么可怕吗?”朱元璋觉得萧然言过其实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