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朱元璋的疑惑,朱瞻基的重任!
年轻的赤霄帝热爱踏云蹴,太师王振便劝诫道:
“昔日圣皇因一蹴鞠误了天下,陛下再沉迷此道,社稷何以稳固?”
王振乃是一介翰林出身的修真者,亦是儒门一脉中人。
他教育帝王的理念,与文臣集团虽有共通之处,却又不尽相同。
王振期望赤霄帝减少玩乐,勤修道法,望他能文武兼备,不仅在文治上精进,更欲磨砺赤霄帝的武道修为。
王振喜好带赤霄帝观览修士们举行的月辰演武,欣赏禁卫的法术演练,他的目标或许是令赤霄帝超越先祖朱棣,成为万世景仰的天帝。
这也是王振力促赤霄帝亲征的动机之一。
有战功的天帝,言辞间更具威严。
在修士之中立威,平日行事也更为硬朗,不会轻易受文臣牵制。
一旦能达成朱棣那样的成就,掌控修士军团,动怒之时,斩首之人必将如山崩地裂般众多。
朱高炽不明其中深意,但仍恭敬答道:“谨遵,祖父!”
“你们先退下吧!”朱元璋看向三杨、于谦与其他官员。
“遵命,太祖,微臣告退。”
待众人离去,几人落座。
“高炽,文臣集团不可坐大,须得压制,提拔武修,武勋过重,将来难以驾驭。”朱元璋已洞察内阁制度的隐患。
内阁必然由文臣主导,因它的存在,文臣的权势日渐膨胀。
朱元璋开始向朱高炽讲述嘉靖年间及土木堡事变后的明朝状况。
朱高炽如今能掌控朝政,却不能将这隐患遗留于后人。
“祖父,孙儿记下了。”朱高炽不得不正视此问题。
在土木堡事变之前,此问题尚不严重,朱棣、朱瞻基等帝并未过于重视。
土木堡之后的帝王,为此苦恼不已。
洪熙年间若帝王有意打压,实无大碍。
“不然,内阁三人中,可选一人自五军督府晋升,如此不至于让武修集团无人代言。”萧然提出建议。
“洪熙年间不必如此,杨荣精通兵法,让他去五军督府也可。”朱棣偏爱杨荣。
此人合他心意。
“张辅入内阁可行,张辅乃勋贵,亦是武修集团的代表。”朱元璋说道。
“张辅入阁,大伯父是要拆散三杨吗?”萧然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摇头:“这个组合不可拆。”
朱元璋舍不得这个完美的组合。
“洪熙与宣德年间可稍作等待,其他平行世界的内阁三人组,必得有一人为五军督府之人。”朱元璋提出建议。
此建议除洪熙与宣德年间,其他平行世界皆需实行。
“如此确能提升武修集团的影响力,武修也将有晋升空间。”朱棣赞同。
武修不至于在朝堂上无发言之地。
“之前六部皆由内阁统辖,如今把兵部划归五军督府统管吧!”朱元璋还想进一步分割文臣势力。
“这个可以尝试,如有问题再行调整。”朱高炽认为值得一试,具体问题需实践中发现。
“那就如此决定。”有朱元璋在,局势得以稳控。
如今朱元璋与朱棣涉足的平行世界,无论帝王还是文武百官,皆需规矩行事。
朱元璋有时并不讲理。
朱瞻基告知张氏,并携胡氏同行。
胡氏现为朱瞻基太子妃,进入嘉靖年间便是皇后。
张氏也随之而来。
“太祖父,国师,我已经准备好了。”朱瞻基说道。
“准备启程吧!”朱元璋看向萧然。
朱瞻基向朱高炽、张氏微微施礼:“爹,娘……”
胡氏也连忙行礼。
嘉靖年间
文华殿
萧然等人再度显现,这次多了朱瞻基与胡氏。
黄锦连忙行礼:“奴婢参见太祖,太宗,国师……”
“通知他人至文渊阁,商议瞻基晋升之事。”朱元璋欲尽快让朱瞻基晋升,接手嘉靖年间的政务。
黄锦也看到了朱瞻基与胡氏。
“遵命,太祖!”黄锦安排小太监去传令他人。
“如今后宫由谁管理?”朱元璋问。
“乃是皇太后张氏!”黄锦回答。
“张氏?皇太后?”朱元璋此前未知此事。
“是孝宗天帝皇后,也是唯一的嫔妃,孝宗天帝并无其他嫔妃。”萧然解释。
“即是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母吧!”朱元璋反应过来。
“正是。”萧然点头。
“也是可怜人,既如此,让她在后宫安度余生吧!”朱元璋对朱瞻基与胡氏说道。
往后嘉靖年间,朱瞻基为天帝,后宫由胡氏执掌。
“谨遵,太祖父!”朱瞻基连忙应是。
张氏,先丧夫,再丧子,确是可怜人。
“不可!”萧然说道……
朱棣等人惊讶地望向萧然,朱元璋询问:“有何疑虑?”
“先前忽略了张太后,此人非同小可。”萧然道。
“坐下详谈!”朱元璋拉过众人,在文华殿落座。
“孝宗天子的皇后,乃是一位秀才之女,其后便是文官集团!”
萧然此言一出,朱元璋与朱棣顿时察觉到了不妥。
此前,文官集团的子弟从未有过成为皇后的事例。
最强外戚无疑是永乐朝的徐皇后徐妙云,中山王徐达,魏国公府。
“自大姨父与大姨起,便未曾有过此种局面,张太后及其张家背后,乃是整个文官集团。”
张太后的父亲张栾虽仅为秀才,考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却是大明首位文官体系的国丈。
“皇后出自文官一脉?”朱元璋颇感不快。
他深知此事必生变故。
大明历代皇后除徐皇后徐妙云,多数出身卑微。徐妙云与朱棣的情况特殊,若无靖难之役,朱棣亦无法登基。
“确实,文官集团自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开始壮大,明宪宗朱见深虽稍加压制,成化年间尚不严重。”
“文官集团真正崛起,便在明孝宗弘治年间,其权力影响力急剧膨胀。”
“糊涂!”朱元璋对朱佑樘颇为不满。
“大明最受欢迎的天子,首推仁宗,其次便是孝宗。”萧然道。
朱元璋与朱棣明白,如今这位皇太后不能掌权,定要打压。文官集团本就离经叛道。
“因张氏的缘故,张家备受宠爱,张氏两弟更是嚣张跋扈,比起洪武朝的骄兵悍将毫不逊色。”
“张家如今还在吗?”朱元璋问。
“尚在,弘治朝的嚣张延续至正德,再到嘉靖……朱厚熜前期不敢动,张家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直至嘉靖十二年才清算。”
朱元璋怒意顿生,竟有如此之事。
“胖虎,详说一番!”此事朱元璋需谨慎对待。
萧然开口道:
“朱佑樘即位后,后宫仅张氏一人,他觉得应纳新人以添后宫活力。”
“然而此想法被文官集团的大臣阻拦,理由是先皇新丧,怎能沉迷美色,为人子者应守孝三年。”
“朱佑樘听从劝谏,果然未再提纳妃,大臣们甚是满意,认为辅佐了一位圣明贤德的君主,未来可期。”
“朱佑樘与张氏恩爱有加,成为一段佳话。”
“具体原因难以知晓,只知道二人情深意重……至少史书记载如此。”
这些记载出自文官集团之手,他们自然会大肆赞扬,朱元璋心知肚明。
“张峦去世,朱佑樘亲自撰写碑文,感谢他养育张氏之恩,追封张峦为昌国公。”
“张峦的两个未成年儿子,也就是张氏的两弟均获晋封,长弟张鹤龄封为寿宁侯,幼弟张延龄封为建昌伯。”
“张氏的堂叔张岳、侄子张教、表弟金琦,乃至无血缘关系的干亲,干伯伯张嶙、干弟弟张忱,皆封为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官衔!”
朱元璋和朱棣的脸色愈发难看。此举太过分,大明之前未曾有过。就连妖后孙氏也没能让孙家如此风光。
“张氏的其他亲戚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千户、副千户、百户等。”
“张氏的姑父高禄一路晋升至正二品的礼部尚书,这晋升速度,其他官员望尘莫及。”
“张氏娘家封官拜爵,人也变得狂妄,做了许多违背规矩甚至违法乱纪之事,有些大臣奏请弹劾,朱佑樘却因张氏而对亲戚们放任不管。”
“混账!这个朱佑樘也是混账!”朱元璋怒不可遏,对张家过于纵容。
“张氏常思念两弟张鹤龄与张延龄,时常召他们进宫共餐,朱佑樘每次都陪同。”
“史书记载,一日四人用餐时,朱佑樘外出,张鹤龄和张延龄这两个顽童竟拿起了朱佑樘的乌纱翼善冠嬉戏,还戴在头上玩耍。”
这是天子的帽子!如此行为可直接定为叛逆。
“侍候在一旁的太监何鼎惊恐万分,连忙制止他们的胡闹,跪地请罪。”
此事若发生在朱元璋或朱棣身上,必定不容忍。朱元璋急问:“结果如何?”
“朱佑樘归来并未生气,反而对何鼎略有不满,责怪他与两
&34;在玄灵王朝,咱得与朱佑樘探讨一番天地奥秘了。&34;
&34;张鹤龄与张延龄被这位姐夫宠得无法无天,后来竟敢闯入朱佑樘的禁地,掀开灵榻窥探,不巧撞见侍卫何鼎,何鼎对他们施以重惩。&34;
&34;随后,何鼎向朱佑樘禀报,直言这两个顽劣之徒若再放任,恐将触及天威。&34;
朱元璋握紧拳头,&34;这可是帝王的镇国神器啊!&34;
如此行为,实属过分。
&34;在朱佑樘的纵容庇护下,这两个小子日益长大,胆子也愈发膨胀。&34;
&34;私贩灵盐,侵占灵田宅邸,非法拘禁打人,受贿作恶,无恶不作。&34;
&34;他们的罪行激起民愤,朝臣纷纷上书请求朱佑樘制裁。&34;
&34;户部主事李梦阳呈上《应天命直言疏》,详尽列举了张鹤龄与张延龄的罪状。&34;
&34;朱佑樘的岳母金夫人出面哀诉,哭诉丈夫离世,留下她们孤儿寡母,外人便欺凌她们。&34;
&34;朱佑樘听后心如刀绞,立即下令逮捕李梦阳问罪。&34;
&34;李梦阳受尽酷刑,朝中官员皆感大明国运堪忧,于是团结一致上书,要求朱佑樘严惩张家。&34;
&34;包括首辅刘吉、刑部侍郎李东阳、刑部主事王守仁,乃至司礼监太监萧敬,皆摒弃前嫌,共同对抗张家。&34;
&34;王守仁便是阳明先生!&34;萧然补充道。
张家竟让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联手对付。
虽张家源于文官一系,但文官们也不愿有此等祸患。
朱元璋眼里不容沙子,连自己的女婿也不例外。
&34;这种祸患居然还能安然无恙!&34;朱元璋亦是感叹。
&34;面对滔天舆论与朝堂压力,朱佑樘依旧未曾动张家一根毫毛。&34;
&34;他找不到任何理由为张家开脱,只能在群臣面前示弱。&34;
&34;含泪道:不必再多言,我唯有这一脉亲人。&34;
暗示兄弟姐妹凋零,生母一族叛乱获罪,已无亲人可言。
&34;然后就不了了之了?&34;朱元璋对朱佑樘的好感再度下滑。
张家外戚超出了朱元璋的忍耐底线。
&34;直至孝宗帝驾崩,仍未有任何处置!&34;
朱元璋深深叹息,&34;荒谬!这算是宠爱吗?只会葬送张家。&34;
真心为张家好,就得严加管束。
张家如此,岂能安好?
&34;朱厚照在位正德年间,弹劾张家的奏折仍如雪花般纷至沓来。&34;
&34;正德八年,张延龄的心腹家奴之父曹祖揭露张鹤龄与张延龄,指控他们谋害家奴,侵占灵田,卖官鬻爵,甚至怀有颠覆之心。&34;
&34;于是朱厚照派人彻查,越查越心惊,因调查证实大部分罪名成立,唯有颠覆一事尚无确证。&34;
&34;而在调查期间,曹祖竟狱中暴毙。&34;
&34;此乃欲盖弥彰,八成是张家杀人灭口。&34;
&34;更有传言称张太后是幕后黑手,但此事调查随即中断,不了了之。&34;
&34;其实朱厚照也不想再纵容张家,但张家那顶不孝之帽,他难以承受。&34;
&34;且张家二十多年间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难以动摇。&34;
&34;这个张家,也该清算一下了。&34;朱元璋几乎宣判了张家的末日。
严嵩、仇鸾等人未犯事就被处决。
张家从弘治朝到正德朝的放纵,如今嘉靖朝朱元璋到来,必不会再容忍。
朱元璋不惧张家背后的文官集团,更不怕锦衣卫的牵扯。
若触怒朱元璋,锦衣卫将被彻底清理。
&34;二虎,传朱宸来见!&34;朱元璋欲询问一番。
&34;遵命,太祖!&34;
朱宸迅速被召来,见众人连忙行礼。
&34;微臣,参见太祖,太宗,国师……&34;
&34;锦衣卫之中,张家之人是否众多?&34;朱元璋直截了当地问。
朱宸犹豫片刻,心中忌惮。
以前与张家沾边者都没好下场。
想到朱元璋和朱棣,朱宸不再畏惧张家。
&34;回太祖,确实有许多张家之人,许多关键职位都是。&34;朱宸如实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