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58章 强者收养

第58章 强者收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戚景通,出身于幽燕南塘的戚宁家族,后被伯父戚宣,那时任天策卫指挥使的强者收养。”

    “他乃是一名武道卓绝,军纪严明的高级将领,威震四方。”

    “因原配张氏未能诞下子嗣,后娶王氏,直至五十六岁,得子戚继光,后又添子戚继美。”

    “戚景通天赋刚毅,嗜学不倦,智慧通灵,德行正直,受天之庇佑,任职期间忠诚耿直,以孝廉之名闻于世。”

    “他曾率兵荡平刘贼及青州妖孽李琪等,战功赫赫,历任江南水陆运使、东瀛防御使、大宁都司印信总领、神机营副统帅等职,清廉如水,口碑极佳。”

    此乃一位才情出众的武将,且是廉洁奉公的清官。

    “杨慎!”朱元璋高呼。

    “吾皇,臣在!”

    “速召此人进京!”朱元璋吩咐道。

    “遵命,吾皇!”杨慎望向萧然,欲了解更多详情。

    “国师!”

    萧然微微颔首,“戚景通,字世显,祖籍幽州卫辉,籍贯登州。”

    “多谢国师指点!”杨慎连忙施礼。

    萧然的身份地位太过特殊。

    朱元璋摆手,“退下吧!”

    “吾皇,臣等告退!”众人向朱元璋与朱棣等人行礼离去。

    走出文华殿,众人如释重负。

    即便朱元璋宣布不惩处贪官,但文华殿内的气氛依然压抑。

    时刻需谨慎小心。

    他们始终保持着警惕的状态。

    待离开文华殿,众人的脸上绽放笑容。

    他们还活着,家族尚存,这意味着至少是个好官。

    “若是宣宗皇帝在世,大明的繁荣指日可待。”杨慎激动不已。

    如今朝堂上的奸邪之徒已被扫除干净。

    留下的都是品行端正者。

    即使无大功,亦不会太过糟糕。

    “如今局面,吾皇与太宗圣帝随时可能降临,无论是陛下,还是文武百官都不敢妄动。”

    “至少政局清明!”

    “没错,严嵩、仇鸾那样的官场败类绝无立足之地!”

    “确是如此,甚好甚好……”

    一行人谈笑风生,离开了左顺门。

    今日之事比他们一生所经历的任何时刻都要精彩。

    朱元璋等人未离文华殿。

    “大姨夫,您是否打算让圣孙提拔俞大猷,让武将势力壮大?”

    萧然看穿了朱元璋的想法。

    “胖虎,你觉得此事可行否?”朱元璋确有此意。

    “可行性极高!”萧然道:“圣孙的能力毋庸置疑,加上大姨夫和家祖的影响,定无问题。”

    萧然补充道:“目前北有蒙古,南有倭寇,立下军功并非难事。”

    “有了军功,武将晋升也非难事,重振五军都督府也轻而易举。”

    终究还是要借助朱元璋和朱棣的影响力。

    无论何处,朱元璋与朱棣皆能镇压全场,若有必要,调兵直压过去。

    之后的皇帝,无人能在朱元璋与朱棣面前硬气。

    即便是朱元璋与朱棣之下最强的朱高炽与朱瞻基亦不能。

    其他人更是不可能。

    “还有王阳明,此事与他商量一番,交由他去做,必无问题。”朱元璋想起了此人。

    知行合一!

    执行力惊人。

    朱瞻基、王阳明、戚景通、俞大猷……再加上朱元璋与朱棣的威慑力。

    让武将势力扩大并非难事。

    杨府

    年迈的杨廷和在庭院中来回踱步。

    左顺门之事,杨廷和必定知情。

    那一日在左顺门的众人,也受到杨廷和的推波助澜。

    他曾为首辅,朝廷多数官员皆由他提拔。

    左顺门事件之前,朱厚熜已占上风。

    左顺门事件是无奈之举,最后的孤注一掷。

    此刻的杨廷和心中忧虑重重。

    迟迟没有消息传来,杨廷和十分担忧。

    此举无异于威胁皇帝。

    出现意外也是常理之中。

    就在杨廷和万分焦虑之际,见到了杨慎。

    杨慎面带笑容,杨廷和大喜。

    “大哥,情况如何?”杨廷和拉着杨慎。

    “父亲,里面谈。”

    父子二人步入厅堂。

    “快说,发生了何事,陛下是否妥协了?”杨廷和急切问道。

    杨慎摇头,“父亲,我们低估了陛下的决断与狠心,差点铸成大错。”

    “怎么回事?”杨廷和紧张地追问道。

    “原本陛下派锦衣卫惩罚我们,但关键时刻,吾皇高皇祖、太宗文皇祖降临了。”

    杨廷和愣住,摸了摸杨慎的额头,“你没发烧吧,怎会胡言乱语,吾皇高皇祖与太宗文皇祖是何等人物!”

    杨廷和语气不悦道:“若吾皇高皇祖与太宗文皇祖在世,如今的大明不会如此。”

    “父亲,是真的,有一位国师带领吾皇高皇祖与太宗文皇祖降临,你可以询问其他人。”杨慎一脸认真地说。

    杨廷和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

    “我们同样不敢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遥远的玄幻世界,杨廷和深知他儿子的性格,儿子绝不会拿重大之事开玩笑。

    “如今的皇界主宰如何了?此事上古天帝高皇陛下可有旨意?”杨廷和急切地追问。

    “正是!奸佞已除,天帝高皇与太宗皇祖仍在,大明盛世必将再现。”杨慎眼中闪烁着壮志的光芒,他是一个胸怀宇宙的雄心之人。

    杨慎渴望开创一番霸业,他的政治理想燃烧如烈火。

    “大明的复兴之路虽长,但有天帝高皇和太宗皇祖坐镇,任何困难皆不足惧。”杨廷和也怀揣重回朝堂的期盼。

    “王阳明,此人竟乃圣贤转世,先前竟未察觉。”杨廷和满是钦羡之情。

    如今朱元璋已定,首辅之位非王阳明莫属,杨廷和的机会已然渺茫。

    朱元璋既如此说,朱瞻基也无法更改天命。

    杨慎与张璁等人,只能奋力争取进入中枢之位。

    “嘉靖年间尚有几位可造之材。”萧然缓缓道,“皆可为我所用。”

    “张经,浙直总督,抗倭名将,却因调动狼兵抵御倭寇,错失战机,被奸党赵文华构陷致死。”

    “胡宗宪亦为浙直总督,曾投靠严嵩、赵文华,而后受严嵩提拔,成为东南疆域的重臣。在职期间,他一心抗倭,知人善任,提拔俞大猷、戚继光、王崇古等名将,斩杀倭寇首领徐海、陈东、麻叶、汪直,对平定东南倭患功不可没。”

    “后因与严嵩的关联,遭受贬谪,最终含恨自尽于狱中。”

    “唐顺之,大明一代杰出的学者、军事家和文学家,亦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曾协助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创立崭新的战术。”

    “还有先前的曾铣,这些英勇将领皆可用,有了他们,武将势力足以抗衡文官集团。”

    这些人的才能不容小觑。

    胡宗宪虽与严嵩有牵连,但其功绩足以掩盖瑕疵。

    加之他对俞大猷、戚继光的知遇之恩,朱元璋便不再追究过往。

    朱元璋理解胡宗宪,尽管他依附严嵩,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造福于民。

    “这些人选均是上佳,日后需告知瞻基。”朱元璋对此深感欣慰。

    以嘉靖时期的阵容,若不能建立一个盛世,实乃可惜。

    人员配置上,已是顶尖水准。

    六边形皇帝朱瞻基,加上圣人王阳明,以及众多才俊。

    “我们先回去,把瞻基带来吧。”朱元璋提议。

    此事尚未与朱瞻基商议。

    “好!”萧然带着朱元璋和朱棣二虎离开了嘉靖的时代。

    洪熙时期,

    萧然、朱元璋、朱棣三人来到文渊阁。

    “百姓的安危高于一切,务必不惜一切代价调集物资,不得有任何疏漏……”

    朱高炽话音未落,便注意到文渊阁中出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朱高炽严肃的面容上绽放出笑容。

    三杨、于谦和六部尚书转身,望见朱元璋等人。

    朱瞻基也在人群之中。

    众人早已熟识,连忙行礼:“微臣参见始皇、太宗、国师……”

    朱元璋微微点头,“免礼。”

    “谢始皇!”

    “高炽,你的身体如何?”朱元璋关切地望着朱高炽。

    “祖父,我好多了,现在多活动也不会觉得累。”朱高炽如今虽然清瘦,但显得更为康健。

    朱棣心中甚慰,朱高炽的身体日益好转。

    “那样最好,我有一事相告。”朱元璋看向众人。

    “祖父有何吩咐?”朱高炽询问。

    “我要带瞻基离开。”朱元璋直截了当地说。

    &34;带我穿越时空?&34;朱瞻基指着自己,疑惑道,“太祖,是去哪里的世界?”

    “后世出了个败家子,实在不堪,已被我预先裁决了……”

    朱元璋概述了嘉靖朝的种种纷乱。

    朱高炽、三杨与于谦等人听完,皆是瞠目结舌。

    竟然有整整二十四年未曾临朝,更有嘉靖朝的诸多荒诞之事,令所有人对人生产生了怀疑。

    三观尽碎。

    “瞻基,你去嘉靖朝吧,洪熙朝有高炽在便足够了。”朱元璋说道。

    “爷爷,孙子听从您的安排。”朱高炽答道。

    第六十四章 朱瞻基降临,大明最狂妄的皇亲国戚!

    “太祖,我虽无异议,但嘉靖朝的烂摊子……仅凭我一人,恐怕力有未逮。”朱瞻基觉得困难重重。

    他深知土木堡之战后大明的困局。

    “瞻基,放心,那些奸佞已被我铲除,人选也都挑选妥当,都是胖虎精心挑选的。”朱元璋笑道。

    嘉靖朝的奸臣,早已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还有一个名叫王阳明的,是大明唯一的圣贤,华夏数千年的封建史上,也就两位,另一位便是孔夫子。”朱元璋自豪地说,虽然未谋面,但他深感大明能出此圣人,便已引以为豪。

    闻言,朱瞻基、朱高炽、于谦及三杨等人都是一惊。

    “圣贤?”朱高炽难以置信,这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成为圣贤,条件之严苛非同一般。

    “没错,胖虎所言,绝无差错。”朱元璋拍了拍萧然的肩膀。

    “是,太祖,我去准备,即刻启程。”朱瞻基兴致勃勃。

    无论在洪熙朝还是嘉靖朝,他都要接手皇位。

    此刻,他对这位圣人王阳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前觉得圣贤太过遥远,如今却有了近在咫尺的机会。

    “去吧!”朱元璋点头应允。

    “爷爷,嘉靖朝那边如何?”朱高炽问。

    “总的来说,已是千疮百孔。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开始走下坡路。”

    朱元璋清楚大明的问题堆积如山,许多都是前朝遗留。

    他向众人大致描述了嘉靖朝的情况。

    “还好,现在是嘉靖三年,很多灾难还未发生。”朱高炽听后头痛不已。

    几乎没有一件好事。

    文官集团、宦官集团,再加上军队的腐败,光是想象都让人头疼。

    无法与土木堡之变前相比,仿佛两极分化。

    “高炽,很多问题虽因土木堡之变而加剧,但在此之前已开始显现,你也要留意。”朱元璋提醒朱高炽。

    仁宗朱高炽对文官集团太过宽容。

    文官集团的崛起始于朱高炽时期。

    除了朱元璋外。

    在朱元璋之后,明朝的帝王或多或少都需要与官僚集团,尤其是文官集团合作执政。

    即使是永乐大帝朱棣,也需要时而安抚文官集团,毕竟他的王位来路不正。

    其他帝王别说独断专行,就连举办娱乐活动都受到严密监视。

    明朝文官集团的势力自明仁宗朱高炽执政时期起,正式崛起,足以与皇权抗衡。

    土木堡之变后,他们在朝堂上几乎独占鳌头,武勋、武将集团开始衰败。

    这一时期,明朝帝王也开始扶持宦官集团,以对抗文官集团。

    明宣宗朱瞻基给予宦官教育权,赋予他们协助执政的权力。

    明英宗朱祁镇宠爱宦官王振,实则是文官集团压力过大所致。

    明宣宗朱瞻基稍强些,帝王手腕、魄力以及从皇太孙时期起磨砺出的执政能力和眼光尚存。

    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年幼无法亲政,文官集团的代表机构——内阁的权力特别大。

    他们不仅掌控朝政,还负责幼帝的教育。

    这也给了文官集团尝试按照儒家理念塑造符合他们理想中帝王形象的机会。

    从帝王的一举一动,娱乐活动,礼法遵守,施政理念等方方面面。

    文官集团试图全方位重塑帝王形象,设定一个标准。

    至少,不能再出现如朱元璋和朱棣那样强势、残暴的帝王。

    不说把皇权关进笼子,至少要达到宋朝那样“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九岁即位的朱祁镇是文官集团难得的试验品。

    他甫一登基,文官集团就开始向这位小帝王灌输他们的理念,不管朱祁镇能否理解。

    就连日常生活习惯和娱乐活动,也要考虑到上天的不满,为此必须遵循儒家的教诲和规则行事。

    事实上,朱祁镇真正的启蒙老师王振也支持用儒家礼仪和规范教育帝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