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57章 “法制松弛,执法不严

第57章 “法制松弛,执法不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武道世界中,文臣集团占据高位,他们傲慢自大,视武士如同草芥。

    朱元璋直指众人,“你们之中贪腐败坏的,都给我等着,一个一个揪出来,斩立决!”

    军队如此虚弱,文臣的操纵占据了主要原因。

    他们一面打压武官,一面私吞军饷,贪婪无度。

    众人神色惶恐,无人敢言。

    朱元璋并非虚言恫吓,文武百官丝毫不怀疑他斩尽妖魔的决心。

    加之萧然手中的《明史秘籍》,任何人都无法狡辩。

    “嘉靖十四年,辽东边疆妖兽横行,广宁之地又突起兵变。”

    “长城以北,蒙古铁骑部族首领俺答汗频繁侵边,动辄动员万骑,甚至数十万大军,大明腐败的军队无力抵挡蒙古的铁蹄。”

    “嘉靖十九年,吉囊突袭大同,斩杀大明统帅周岐。”

    “同年六月,瓦剌部侵扰边关。七月,吉囊闯入万全右卫,总兵官白爵于宣平迎战,将其击退。”

    “嘉靖二十二年春,俺答数次破界骚扰。八月,俺答汗进犯延绥。十月,朵颜部落入侵,杀害守备陈舜。”

    “嘉靖二十五年,俺答自立为王,遣使议和并请求通商,却被明世宗多次拒绝。”

    朱元璋越听面色越是阴沉。

    大明军队不仅战力低下,动辄边疆失守。

    这消耗的国力巨大,引发了社会动荡。

    不止一处,多地如此。稍有风吹草动,边疆便烽烟四起。

    朱元璋扫视众人:“我大明军队竟沦落至此,永乐一朝,仁宣盛世何等威武!”

    “你们给咱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朱元璋指向人群。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出声。

    许多人已心慌意乱,不少人在贪污受贿,尤其军饷。

    见无人回应,朱元璋转向萧然:“国师,你说说看。”

    朱元璋和朱棣对这个时期的军队极度失望。

    与永乐时期相比,简直是两极反转。

    这些祸根皆源于朱祁镇土木堡一役。

    如非土木堡之战,大明不会至此。

    萧然点头:“洪武一朝多次北伐,永乐一朝亦是,但未能彻底铲除北元余孽。”

    “随后,随着大明国力的衰退,对蒙古的策略不得不由主动征伐转为消极防御。”

    “不断修筑边墙、烽堡,设立镇守之地,大同便是其中之一,北面空旷,敌来无险可守。”

    “军队早已腐朽,这点士兵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国力衰微,面对蒙古铁骑,对抗犹如以卵击石。”

    “蒙古的南下侵袭在心理上重创边卒,让他们笼罩在畏惧死亡的阴影中。”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关注,他们的行为难免过于激进,冲突在所难免。”

    “大明推行屯田制度,然而对土地财富的贪婪,使屯田的土地被亲信、外戚、朝臣以各种名义侵占。”

    “随着经济状况的下滑,士兵的不满情绪滋长。生存无保障,官员驱使严厉,纠纷自然频发。”

    朱元璋和朱棣点头表示赞同,杨慎等文武百官亦然。

    朱元璋看着众人:“这些问题你们都听到了,记下来,能提出合理改革方案者,优先纳入内阁。”

    杨慎等人闻言,眼眸闪烁,不仅有机会进入内阁,更能施展抱负。

    “是,太祖!”

    众人更加专注地听着。

    “在封贡与战争之间徘徊不定。”

    “此时大明处于防守态势,攻城不现实,且蒙古行国体制,无城可攻。但在边疆布防,耗费巨大。”

    “屯田制度逐渐式微,朝廷开支增加。”

    “同时,许多民田被侵占,朝廷收入减少,军费支出比例增大,财政危机加剧。”

    “此增彼减的矛盾解决不当,边防政策不改,矛盾将持续升级。”

    “此刻内外交困,不能再故步自封,必须革新变革。”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朱元璋和朱棣想起张居正的新政,一杆鞭法。

    万历一朝的张居正新政提前在嘉靖一朝启动。

    只需挑选得力助手,嘉靖一朝不乏人才。

    再加上朱元璋和朱棣的存在,只要二人推动变法,不可能失败。

    张居正能行,朱元璋和朱棣同样可以。

    道理讲不通,朱元璋不介意血洗乾坤,让鲜血汇成河流。

    “法制松弛,执法不严。”

    “《明臣奏议·豫防边患疏》记载:各镇守之臣敷衍懈怠,不愿预先预测边疆局势。”

    “身为边疆大臣,不能尽职尽责,经营边事,无视法规的弊端显而易见。”

    “如非法制废弛,边疆之臣无法有效驾驭下属,士卒不可能聚众哗变,轻易残杀上级。”

    “改革不能再拖延了!”朱元璋感受到大明正摇摇欲坠。

    如今他理解为何说张居正是大明的救命稻草了

    若非张天师逆转乾坤,大明皇朝恐怕早已陨落。

    “铲除这等妖孽,革新自是可行之举,万历年间可行,嘉靖年间更是易如反掌。”

    如今未曾遭受严嵩与朱厚熜的祸患,局势定会胜过万历一朝。

    “阁下可有人选?”朱元璋问萧然。

    “自是有的,此事无需忧虑。”萧然早已有计策。

    王阳明主持变法,必无大碍。

    将张天师的改革方案交付王阳明,再加上戚继光的练兵之法。

    推行此事,自是万无一失。

    朱元璋并未点头,“国师,继续讲述这个不肖之徒的劣迹吧!”

    朱厚熜闻此言,顿时紧张万分。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率铁骑威逼明世宗开放边境交易,大同总兵官张达与副总兵林椿皆英勇捐躯。”

    萧然话音刚落,朱元璋怒火中烧。

    “这些败类!”朱元璋思虑片刻,下令:“调宣德、洪熙两朝兵马,荡平漠北!”

    他深知,嘉靖年间对付蒙古实乃艰难。

    “其实防守固若金汤,改革之后反击亦无难题。”萧然认为,嘉靖一朝仍有转机可寻。

    “仇鸾因贿赂严嵩之子严世蕃得以统帅宣大军务,畏惧之下,以重金贿赂俺答,使其侵扰他处,勿犯大同。”

    “八月,俺答转兵东进,八月十四日,突破古北口,屠杀怀柔、顺义无数百姓,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直入,屯兵潞河东二十里孤山、汝口等地,京师陷入危机。”

    “朱厚熜急召兵民及四方武举人守护城池,并飞鸽传书召各镇兵马勤王。”

    “俺答兵马在京师之外肆意焚烧劫掠,骚扰八日,饱掠之后,得明朝准许通商之诺,才退兵古北口,史称‘庚戌之变’。”

    “混账!”朱元璋怒不可遏,朱厚熜竟选择妥协。

    土木堡之战朱祁镇被俘,大明未向瓦剌低头,如今朱厚熜却妥协了。

    朱元璋欲再揍朱厚熜,萧然拦住他:“再打,他真要丧命了!”

    “结果如何?”朱元璋怒气难消。

    居然妥协了,虽非割地赔款,但这妥协也是奇耻大辱。

    先前朱棣、朱瞻基也曾开放边境交易,但主导权在大明手中。

    大明曾以武力征服瓦剌、鞑靼,如今却受人胁迫开放交易。

    朱元璋恨不得亲手制裁朱厚熜。

    庚戌之变迫使明朝朝廷勉强同意通商,实际执行却一拖再拖,仅在次年于大同开设马市。

    然而,冰封已破,且互市之益逐渐为明朝统治阶层所认同。

    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负气投奔明朝,这一意外事件加速了蒙、明贸易的正常化。

    自此,这片双面舞台在丰州城毁灭后的第二个繁荣期拉开帷幕,而影响更为深远的人口大迁徙——走西口,也由此开启。

    “庚戌之变后二十余年,俺答年年南下掠夺,长城沿线百姓深受其害。”

    朱棣也忍无可忍:“这些混账!竟敢如此嚣张。”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朱元璋、朱棣时期的大明,曾将游牧民族压制在脚下。

    如今,竟受此欺辱。

    庚戌之变不仅暴露了明王朝政治、军事的腐败无能。

    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间不可或缺的经济联系。

    同时也昭示了明朝统治者无视这种客观且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执行错误政策的后果。

    从天道视角看,开放交易确有必要。

    “朱厚熜,废除帝位,贬为庶民!”朱元璋对朱厚熜忍无可忍。

    宫女刺杀事件,加上庚戌之变,朱元璋无法再容忍。

    “从族谱中除名!”

    此惩罚更为严厉。

    杨慎等人无不震惊。

    朱厚熜不仅被废,还遭受如此重罚。

    “太祖……”

    “你给我闭嘴!”朱元璋不愿听任何狡辩和哀求。

    这些事令他愤怒不已。

    “朱厚熜,误国误民,沉迷修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滥杀无辜,宠信奸佞,致大明衰弱,百姓受苦,罪不容赦!”

    “赐死!”

    满朝文武皆惊,但见朱元璋神色,无人敢求情!

    朱棣沉默不语,此刻心满意足。

    嘉靖一朝,朱厚熜尚未篡改朱棣的庙号。

    朱元璋一挥手,“带下去!”

    二虎命令锦衣卫押走朱厚熜。

    此人早年尚算正常,也算年轻有为。

    中年后却变得扭曲,对大明毫无益处,只是祸患。

    劳民伤财,朝堂被奸臣把控,这些皆是帝王之责。

    解决了朱厚熜,但嘉靖一朝的清算并未结束。

    其余贪官污吏,凡是在明史上留名者,无人能逃脱……

    即使是退隐的,也无法逃脱此劫。

    许多人实际上是正德朝的遗老。

    朱元璋也没客气,九族清算的风暴骤然降临。

    待萧然收起《明史》,文华殿中已有半数人不复存在。

    杨慎等人觉得萧然与朱元璋犹如魔神一般。

    洪武朝的威严仿佛重现世间。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唯恐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就此为止!”朱元璋沉声道。

    “遵命,太祖陛下!”

    许多人已是汗流浃背,被惊吓得心神俱裂。

    “之前的俸禄确实偏低,户部尚书,记着,以后俸禄加倍。”

    朱元璋算是略施恩惠,抚慰文武百官的心绪。

    “遵命,太祖陛下,微臣领旨!”户部尚书秦金回应道。

    这些人并不擅长权谋,实际上并不富裕,听到俸禄加倍皆是喜出望外。

    “太祖,那陛下日后……”杨慎鼓足勇气询问朱元璋。

    原本朱厚照无子,朱厚熜才得以继位,如今朱厚熜已被废黜。

    皇位再次无人可传。

    朱元璋看向萧然,“国师,你觉得谁合适?”

    “先前我以为正统朝的朱祁钰,如今我觉得洪熙朝的朱瞻基更适合!”

    朱棣点头称是,“对,如今嘉靖朝内忧外患,游牧部族与倭寇肆虐,需要一位军事才能出众之人。”

    朱棣自然乐意看到朱瞻基这位贤圣的孙子登基。

    如此一来,问题便迎刃而解。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朱元璋点头道:“瞻基自然是没问题的。”

    朱祁钰也并非不佳,只是相比朱瞻基,确有不小差距。

    综合能力上,朱元璋与朱棣也逊色于朱瞻基,朱瞻基堪称大明最为全能的皇帝。

    萧然与朱棣点头示意。

    朱元璋转向杨慎等人,宣布道:“新帝便是明宣宗朱瞻基!”

    众人面露愕然!

    朱瞻基早已去世多年。

    “洪熙朝时,尚未继承皇位的皇太子朱瞻基,现在明白了么?”萧然稍作解释。

    杨慎等人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朱瞻基他们自然是知晓的。

    朱瞻基的名气虽不及朱元璋与朱棣,但仁宣之治的辉煌他们是熟悉的。

    朱瞻基同样是一位优秀的皇帝。

    “微臣,领旨!”杨慎带领众人行礼。

    众人皆是欣喜,就怕嘉靖朝的新帝会是朱元璋或朱棣,或者再出现一个更为荒唐之人。

    朱厚熜目前看似正常,但听闻萧然提及后续之事,杨慎等人也心生惧意。

    尤其是杨慎几人,不是贬谪便是流放,对朱厚熜并无太多好感。

    “瞻基虽不在这个时代,但好圣孙你们也了解,仁宣之治是大明的巅峰,今后也无法超越。”朱元璋不忘炫耀一番。

    “微臣明白!”杨慎等人满怀期待。

    朱瞻基算是相对好相处的皇帝了。

    若有可能,他们当然希望朱高炽能来。

    仁宗皇帝的口碑,无人能及。

    “杨慎,你们负责筹备瞻基登基之事,不必多虑,他是太宗太孙,无需遵从皇明祖训。”

    朱元璋开口,便是定论。

    “直接登基即可,改称呼之类无需烦扰。”

    朱瞻基即将空降嘉靖朝,成为新任皇帝。

    “遵命,太祖!”

    众人开始期待朱瞻基的到来。

    “另外,内阁首辅只能是王阳明!”其他位置朱元璋不干涉,但首辅非王阳明莫属。

    本打算带走王阳明,但考虑到嘉靖朝如今的局面,朱元璋决定还是留给他治理。

    王阳明此刻的年纪,应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感,不太可能愿意去其他平行世界。

    众人困惑不解。

    王阳明的能力毋庸置疑,却也不至于如此。

    王阳明的地位也是在其去世后逐渐提高的。

    “遵命,太祖!”杨慎等人虽不明所以,却也不敢质疑朱元璋。

    “朕知你们不服!”

    众人连忙摇头否认,“太祖,微臣不敢,微臣没有!”

    生怕引来九族之灾。

    “王阳明乃圣人,大明唯一圣人,也是华夏封建史上第二位圣人。”

    众人满脸震惊,未曾料到王阳明竟如此可怕。

    如今知晓王阳明能力超群,却没想到已至圣人境地。

    “华夏两位圣人,其中之一便是他,他为首辅,你们有何异议?”朱元璋看向文武百官。

    “太祖,微臣无异议!”众人连忙表态。

    “暂由杨慎负责朝廷事务,待王阳明到来,他接手工作,其余职务等瞻基登基后再议。”朱元璋交代道。

    “遵命,太祖!”

    嘉靖朝即将焕然一新。

    “戚继光还未出生,但戚景通也不错,戚继光的许多优秀品质都源于戚景通。”

    萧然提醒朱元璋。

    目前仅靠俞大猷显然不够,戚景通这类人才也需要重用。

    “你说说看!”朱元璋饶有兴趣地听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