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52章 宦官无从干涉朝政

第52章 宦官无从干涉朝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34;哼!废物,区区琐事,三年尚且未能妥善处置。&34;朱元璋对朱厚熜的不满如山般沉重。

    &34;大伯父,朱厚熜登基时仅十五载,如今不过十八,此事非仅更易双亲之尊称那么简单。&34;萧然沉声道。

    朱元璋略作思量,&34;吾明白了,此乃朱厚熜初次与文武群臣交手罢!&34;

    &34;初露峥嵘时,朱厚熜的实力极为强悍,大礼议之后,他稳固根基,全面掌控了权柄。&34;

    &34;他孤身一人对抗百官,以雷霆手腕取胜。&34;

    朱棣对朱厚熜的举动深感不悦,&34;可惜,日后的作为已失人心!&34;

    这般年纪便能成就如此伟业,实乃非凡之才。

    萧然大致向朱元璋和朱棣讲述了此事的经过。

    朱厚熜甫至京都,众臣欲令他由东华门,象征帝王之位的入口进入,朱厚熜坚决不从,众人无可奈何,只好应允。

    按古礼,帝王需臣子三请方允,以示谦逊孝顺,故而表现出盛情难却的姿态。然而朱厚熜反其道而行,直接在行宫中接受劝进,拜祭先帝神位,随即于当日午时即位。

    登基之后,朱厚熜对杨廷和等臣子尚存敬意,深知根基尚浅,未受帝王教诲,故一时之间还能接纳建议。

    当然,也是因为尚未触及自身权益,君臣间的矛盾自即位之初就悄然埋下。

    半月之后,礼部奏请定新帝及其生父母的尊号。他们提议,朱厚熜应继位于朱厚照之父明孝宗朱佑樘,尊其为皇考,以储君身份登基,而朱厚熜之父兴献王则只能列为皇叔考。

    首辅杨廷和附议其议。亦有人主张嘉靖仅继皇位,并无须变换身份,然而这些人皆遭贬谪离京。

    杨廷和等人对如此不听话的帝王心怀不满,此事成为打压朱厚熜的契机,这也是朱厚熜与文武百官的首次对决。

    此举无异于背叛祖先,不仅亲生父母无法认同,还需另认父母。对已有成熟思想的人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朱厚熜内心愤怒,多次找杨廷和商议,欲改亲生父亲的尊号,杨廷和却坚决抵制。

    更何况,身为帝王还得寄望于贿赂大臣,竭力讨好以求支持。然而众臣早已与杨廷和达成共识,对朱厚熜的恳求毫不动容,反而再上书陈词,引用典籍,催促朱厚熜接受他们的方案。

    无论他们是出于晋升的迎合,还是真正被嘉靖的孝心所感动,进士张璁敏锐地洞察到君臣间的紧张态势。他潜心研究,上书直言:皇上身为兴献王长子,依礼法不可为他人之嗣,故无法过继他人。

    朱厚熜为父正名,将张璁的奏疏呈予杨廷和等人,却只换来一句&34;书生不懂大势&34;的冷语,奏疏依然被坚决驳回,张璁也被调往南京。

    朱厚熜的母亲闻此,怒斥道:&34;怎能将吾儿视为他人之子?&34;她愤而拒绝入京。

    朱厚熜焦急万分,再度找杨廷和商议,杨廷和却领百官辞职相逼。朱厚熜这个帝王做得憋屈,亲生父母蒙羞,他泪流满面,嚷嚷着不做帝王,要带母返乡侍奉。

    大臣们此刻慌乱,只得各退一步,朱厚熜依旧尊明孝宗为皇考,兴献王为&34;本生父兴献帝&34;,并以太后之礼迎接母亲进京

    昔日黄帝虽不及朱元璋与朱棣之威猛,但锦衣卫之恐怖依旧令人心悸。

    目睹锦衣卫,文武百官皆心生怯意,哀号之声愈发凄厉。

    &34;先皇陛下!&34;

    &34;孝宗陛下!&34;

    &34;先皇陛下!&34;

    &34;嚎什么嚎!&34;朱元璋一声震喝,如雷霆万钧。

    二百多人大惊失色,左顺门一带瞬间沉寂。近处之人皆因朱元璋朱棣之威而颤抖,一时之间,众人皆瞠目结舌。

    他们纷纷转头望向萧然三人所在的方向。朱元璋与朱棣的气场震慑人心。

    朱元璋对文武百官并无好感,朱棣虽不喜朱厚熜,对文武百官亦无好感。如今的文官群体,在帝王眼中已非善类。

    当今帝王受制颇深。文武百官见洪武大帝与永乐大帝重现,皆一脸困惑。

    朱元璋与朱棣均身披龙袍,二虎如今失去了职务,追随朱元璋左右。

    &34;这是先皇高祖,太宗文皇,还不行礼?&34;二虎上前一步,指向文武百官与锦衣卫。

    文武百官更加茫然,虽认得朱元璋与朱棣身上的龙袍,也被二人威势所震慑,然而要他们相信眼前之人是早已过世的朱元璋和朱棣,他们绝不信服。

    &34;怎的,你们都眼瞎了吗?不认得朕了?&34;朱元璋的目光扫视众人。

    闻言,杨慎最先清醒,起身直奔朱元璋朱棣,跪倒在地。

    &34;微臣参见先皇,太宗!&34;

    部分位高权重者曾在太庙中见过先皇画像。在这个时代,无人能亲眼目睹朱元璋与朱棣。

    朱元璋的语气与气场,无误。

    &34;微臣参见先皇,太宗!&34;

    &34;微臣,参见先皇,太宗!&34;

    其余人也唯有信服。文武百官转过身,齐齐向朱元璋朱棣跪拜。锦衣卫面面相觑,无奈之下,也匆忙下跪。得罪两大明帝,即便是天王老子也难救。

    朱元璋对这个时代并无太多好感,仅对海瑞、张居正和王阳明存有少许好感。然而此刻,三人皆不在。

    朱厚熜在朱元璋心中印象极差,对朱棣更是如此。

    &34;先皇,请为我等做主啊!&34;杨慎开口道。

    &34;请先皇为我们做主!&34;

    其他人也随之附和。朱元璋从萧然口中大致了解了事情经过。按理说,此事文武百官确有道理,朱厚熜违背祖训,文武百官遵循礼仪无误。

    在大礼议事件中,文武百官之所以败北,皆因朱厚熜不守武德,动用了锦衣卫。

    此时的帝王受制甚重,锦衣卫是为数不多可供驱使的力量。除此之外,便是宦官集团。然而朱厚熜刚即位不久,宦官集团尚未崛起。

    上一位专权的宦官乃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刘瑾,位列大明四大宦官之一。其余三人是王振、汪直和魏忠贤。真正最具影响力的,实为郑和。

    所谓四大宦官,指的是专权的宦官。郑和时期,宦官无从干涉朝政。朱棣尚在,朱瞻基与朱高炽也不会允许宦官涉足政事。

    &34;起来吧。&34;朱元璋看向众人。

    &34;谢先皇!&34;

    朱元璋问:&34;朱厚熜在何处?&34;

    朱元璋的语气冷峻,众人畏惧不已。相较之下,锦衣卫似乎变得亲近了。

    洪武一朝虽已远去,但其传说仍在。洪武四年,是大明官员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众人望着朱元璋,不禁回想起洪武一朝官员所经历的恐惧。

    许多人预感不妙。

    &34;回……回先皇,皇上在……在文华殿!&34;锦衣卫颤抖着答道。

    &34;去文华殿!&34;朱元璋朝文华殿走去,朱棣、萧然和二虎紧随其后。文武百官毫不犹豫地跟随,锦衣卫原本是来抓捕他们的,但朱元璋等人出现,他们也不敢妄动。

    锦衣卫面面相觑,连忙跟在文武百官身后。朱元璋走在最前,朱棣与萧然紧随,后面是两百文武百官,以及一群锦衣卫。

    朱元璋对北平的紫禁城已了如指掌,径直走向文华殿。

    身着龙袍的少年朱厚熜听到先前的动静停止,心中稍感宽慰。之前面对文武百官的攻势,他手足无措……

    嘉靖帝朱厚熜,年少未曾历此奇境。

    文臣武将群起反对,让朱厚熜承受巨大压力。

    朱厚熜望见一群身影踏入殿内,心头不由得一震,些许惊惧随之涌现。

    深恐又是文武百官玩弄的新花样。

    随即,朱厚熜视线中显现出二人,均身披龙纹华服,宛如真龙天子。

    朱厚熜一时愕然。

    这时代除了自己,竟还有人胆敢披龙袍,而且还是一双。

    他不自觉地起身。

    朱元璋与朱棣步步逼近。

    朱厚熜亦感受到二人身上的威压,隐隐透出敌意。

    二人踏入文华殿,见朱厚熜立于龙椅旁。

    朱元璋与朱棣审视着朱厚熜,后者则一脸困惑地回望着他们。

    总觉得面熟,却一时想不起何处相识。

    文武百官紧随其后,立于朱元璋与朱棣身后。

    锦衣卫亦纷纷现身。

    尽管感到朱元璋与朱棣的目光不善,心中惧怕,朱厚熜仍开口道:“尔等……尔等何人?为何身穿龙袍?可知此乃灭门之罪!”

    朱棣恨不得立刻教训朱厚熜一顿。

    朱元璋看着朱厚熜,沉声道:“你便是朱厚熜吧!”

    “大胆!”朱厚熜身边的贴身太监黄锦呵斥道,“竟敢直呼皇上名讳,是想寻死吗!”

    二虎目光一寒,上前甩给黄锦一记耳光。

    二虎望向朱厚熜,厉声道:“此乃太祖高皇,太宗文皇,国师大人在此!还不行礼!”

    “太祖?”朱厚熜瞠目结舌,“还有太宗?”

    暂且不论国师萧然,太祖高皇与太宗文皇之名,已让朱厚熜心惊不已。

    “还不行礼!”二虎再次喝道。

    身为锦衣卫的二虎,气势同样不容小觑。

    锦衣卫在大明独树一帜,威震天下。

    二虎在洪武年间,除了朱元璋、朱标与马皇后,无人能让他畏惧。

    众多官员见到二虎,皆毕恭毕敬,满脸讨好。

    闻言,杨慎与众文武百官连忙跪下,随后进来的锦衣卫也迅速下跪。

    朱厚熜这才醒悟,来者确是朱元璋与朱棣。

    忙上前,屈膝跪于二人面前。

    “后世子孙朱厚熜,参见太祖、太宗、国师大人!”

    朱元璋并未理会朱厚熜与文武百官,径自走向龙椅,坐定。

    龙椅仿佛为他量身定制,他的帝王之威瞬间展露无遗。

    此刻,无人质疑朱元璋与朱棣的身份。

    确认了他们的身份,杨慎等人内心恐惧油然而生。

    想起洪武时期的四大惨案,回忆起被朱元璋统治的恐惧。

    心中满是惧怕。

    朱元璋冷冷扫视众人,对他们的表现极不满意。

    杨慎与文武百官感觉寒气直逼颈项,朱厚熜同样害怕。

    朱元璋道:“你们已知晓咱的身份,咱是从洪武十四年穿越而来。”

    众人望向朱元璋,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这位是咱家老四,你们也不陌生,太宗文皇,自永乐二十二年穿越而来。”

    “这位国师萧然,来自五百年后的未来,他地位仅在咱之下,你们懂了吗?”

    “微臣等明白了!”文武百官连忙回应。

    “咱和老四能来此,全靠国师之力。”朱元璋解释他们来到嘉靖朝的原因。

    “太祖,请为微臣主持公道!祖训不可违!”一位大臣提起大礼议之事。

    文武百官是依据皇明祖训行事。

    如今,违逆礼法的是朱厚熜。

    朱厚熜顿时慌了手脚。

    “太祖,先父对儿臣有养育之恩,儿臣怎能妄认他人!”朱厚熜辩解道。

    他站在孝道一边,坚信自己没错,不可能因晋升而认别人为亲爹。

    “皇上,您即位遵循祖训,兄终弟及,祖训为大,理当尊孝宗皇为皇考。”杨慎言辞凿凿。

    “那岂非大不孝!”朱厚熜据理力争,“我大明自太祖高皇起便以孝治天下,朕身为天子,怎能失孝!”

    朱厚熜的理由同样充足。

    以孝治天下,这在弘扬孝道、维系社会稳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孝道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产物,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风气。

    朱元璋在孝道上树立了典范。

    这表现在他对朱氏祖陵的修建,以及对孝道的推崇上。

    朱元璋的孝道观念对明清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价值延续至后世。

    从乞丐到开国皇帝的转变,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

    建立大明后,他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稳定社会,缓和底层矛盾,其中包括尊老养老的政策。

    战后,国家男性劳动力匮乏,多数家庭只剩下妇孺老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