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6章 重返洪武年代

第6章 重返洪武年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萧然点头道:“这可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它代表着咱们华夏珍贵无比的文化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永乐大典》是我们华夏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玲珑问:“你打算自己收藏吗?”萧然回答:“我对这个并不热衷,《永乐大典》在我手中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毕竟我不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情况。

    珑紧接着问:“那你怎么打算处置呢?”萧然回答:“我会把它交给国家图书馆,由他们来进行收藏和研究,这样才能让带回的《永乐大典》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意义。”他深知留着这本书对自己来说除了看看,并无太大意义,而且很多内容他也看不懂,对此并无多大兴趣。

    “国师,您真是深明大义、高风亮节!”太子赞叹道。萧然却摆摆手:“太子爷过奖了,我只是个搬砖的,这本书能重现天日,全赖老爷子的功劳,老爷子才是真正的《永乐大典》之父!”没有永乐大帝,哪会有这部千古名篇!

    朱棣一听哈哈大笑:“小子,你总算说了句人话!”看到这一幕,朱高炽心里感到十分欣慰。朱棣和萧然的相处方式与其他人都截然不同。没过多久,萧然驾车来到了医院。

    “老大,在这里就得注意言辞了,可别随口乱喊了。”朱棣提醒道。“爹,我记住了。”于是,萧然和朱棣一同下车去搀扶朱高炽下车。朱高炽如今身体肥胖虚弱,还瘸了一条腿,行动十分不便。若没有他人相助,行走都非常困难。

    “靖难之役以来,你辛苦一生,现在难得有空闲,正好可以好好歇息一下了。”朱棣笑着对朱高炽说。如今的朱高炽已是百病缠身,什么事都做不了了。

    朱高炽点点头,应声道:“是,爹。”随后他又向萧然提出请求:“国师,能否帮我找些书来看看?在这里待久了,我想看点有关种植粮食方面的书。”

    萧然和朱棣相视一笑,萧然答道:“好的,没问题,这个很简单,一会儿就有了。”既然无事可做,朱高炽也不想虚度光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带朱高炽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然后再安排住院的事宜。

    与此同时,在保和殿内,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已经等候在那里,他们身边还有于谦陪同。目前,杨士奇等人已成为朝政的核心人物,朱高炽同样重用于谦,并且非常重视他的建议。于谦提出的许多意见不仅对朱高炽这位皇帝至关重要,就连三杨也非常看重。

    朱瞻基捧着圣旨和玉玺,跟随朱元璋一同步入大殿。之前只在外头远远看过的保和殿就已经让人觉得相当不错,但等进了殿内才发现,紫禁城内的宫殿比南京皇宫更加崭新气派,尤其体现在它的新颖和宏伟上。

    刚进入大殿,看到身穿龙袍的朱元璋以及站在他身边的朱瞻基,原本谈笑风生的杨士奇、于谦及三杨皆是一愣。他们并未看见朱高炽,原来朱元璋身边站立的是朱瞻基。四位大臣不敢怠慢,忙上前起身行礼。

    朱元璋虽然看上去有些陌生,但他身穿的正是大明龙袍。尽管各朝代的龙袍样式各异,但他们还是辨认出了朱元璋所穿的就是大明王朝的龙袍。杨士奇带领众人急忙跪下行礼:“太祖!”

    杨士奇的话音刚落,杨荣等人皆感惊讶。“没错,你还记得咱!”朱元璋点了点头,“起来吧!”“谢太祖!”杨士奇曾多次见过朱元璋的画像,加之朱元璋的强大气场,让他一眼便认了出来。

    朱高炽为人慈善亲民,而朱棣则完全不同,他的气场同样强大。作为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朱棣身上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非寻常人所能具备。然而,朱元璋的气场似乎还要更胜一筹,这让杨士奇心中有了答案。

    在这个时代,华夏的画像技术并不十分精确,如果不是熟识之人,很难辨认出来。面对如此令人敬畏的朱元璋,即便距离洪武朝四大案过去不久,但三杨和于谦自然是听说过那些往事的。

    朱元璋杀人如麻,光是一个案子就能牵连数万官员丧命。不仅是洪武朝的官员闻之色变,提起朱元璋,明朝其他时期的官员也会感到阵阵心悸。因为他在位期间杀伐实在是太狠了!放眼华夏数百位皇帝,很少有人会像朱元璋那样大规模屠杀官员。

    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开口问道:“你是杨士奇吧!”“回禀太祖,微臣正是!”“你未曾见过咱,为何能这么快就认出咱来了?”“太祖,臣时常能见到太祖画像,并且太祖您的气场实在太过强烈。我等又是太宗文皇帝的旧臣,太宗文皇帝的气场同样强大,不过相较于太祖您而言,还是略逊一筹。”朱元璋听后表示满意地点点头:“高炽的身体状况你们也知道,如今他前去治病,太子遵旨监国,朝廷事务你们与太子商量即可,咱只是来看看,你们无需顾虑咱。”

    朱元璋说完,朱瞻基便举起手中的圣旨,同时手中还握着玉玺。“臣,领旨!”此刻,众人心知肚明这意味着什么。侍从将奏折递了过来,有些事情需要朱瞻基与众大臣共同商议解决。皇帝并非无所不能,很多事情仍需集思广益。

    看着朱瞻基与几位大臣谈笑风生,从容应对各种政事,朱元璋不禁欣慰地点点头。朱瞻基在处理政务方面的能力同样出色,可以说是得到了朱高炽的真传。对于朱元璋的出现,三杨已有所心理准备。既已下葬的永乐大帝和懿文太子都回归了,那么洪武大帝的再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朱元璋并没有插手的意思,他仅仅是来帮朱瞻基坐镇场面的。

    此时的朱元璋也在认真聆听三杨、于谦和朱瞻基的谈话,他愈发觉得这几位都不是省油的灯,处理起事务来可谓游刃有余,能力实在是强。

    朱元璋废除了胡惟庸和他的丞相制度,从此朝廷的事基本都是他自己一手包办。

    现在看来,内阁制度好像确实挺省心的。

    不仅省心,做起事来效率还特别高。

    如果内阁成员能力出众,那更是能大大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这便是三杨受到重视的一大原因。

    皇帝一人独揽大权,搞不好就容易出乱子。

    很多事情,皇帝可能并不了解实际情况。

    越是对朱元璋的历史有所了解,就越觉得洪武年间的内阁应该早点成立。

    那时候的三杨年龄尚轻,暂时找其他人也是可行的。

    这种模式的确挺靠谱。

    看着于谦和朱瞻基针锋相对,有时连三杨也难逃被怼的命运。

    朱元璋非但没生气,反而愈发欣赏于谦这股劲儿。

    于是乎,挖墙脚的心思在他心中悄然复苏。

    见他们几人停了下来,朱元璋起身喊道:“于谦!”

    于谦赶紧起身回道:“太祖!”

    这里的“太祖”是后世对朱元璋的尊称,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

    这些都是人在去世后才有的称呼,在生前这么叫并不合适。

    不过这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假如朱棣提前将皇位传给朱高炽,那他就成了太上皇。

    可朱元璋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兴趣跟着我一起做事吗?”朱元璋开门见山地问道,直切主题。

    “太祖,您这是何意?”于谦表示不解。

    三杨同样满脸困惑。

    而旁边的朱瞻基立刻感觉大事不妙,他想起朱棣曾悄悄提醒过他要小心朱元璋挖墙脚。

    “太爷爷,您不能这样做啊!”朱瞻基疾步上前。

    “如果您能回到洪武年间,您愿不愿意去?”朱元璋并未理睬朱瞻基,转而再次询问于谦。

    “太祖,真能回去吗?”于谦反问。

    “我能来到这个时代,为什么就不能回去呢?”朱元璋笑容满面地说:“只要你答应我,到了洪武年间,你就能成为首辅。”

    听到这话,三杨和于谦都被惊呆了。

    “太爷爷,您不能这样啊!”

    “瞻基啊!如果于谦不愿去,咱也不能勉强;若是他愿意,咱就必须带着他离开,就算高炽反对也无效,哪怕老四来了也不行!”

    朱元璋心意已决,决心要把于谦带回洪武时期交给朱标。

    于谦跪下答道:“感谢太祖垂青,太宗皇帝对微臣有知遇之恩,如今当今皇上也待我不薄。其次,我是这个时代的人,只想留在这里,请太祖原谅。”

    于谦婉拒了朱元璋的提议,这让朱瞻基松了一口气。

    “于谦,你可以再考虑一下,我会再给你一次机会,不用急于此刻回复我,你可以回去仔细想想。”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弃。

    完成《永乐大典》后,它一直是皇家收藏的秘籍,几乎无人问津。遗憾的是,随着朝代变迁与战乱,原本的《永乐大典》消失无踪,只剩下副本留存下来,而这些副本又在各个朝代交替的过程中不断遗失或损坏。

    要是《永乐大典》能够完好地流传至今,那它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必将使华夏古代文化的高度得以大幅提升,因为这部典籍涵盖了自文字记录以来直至明代永乐年间的各类著作。

    《永乐大典》选用的字体是典雅精致的馆阁体,并且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插图,光是这些插图就足以单独出版成一套图书。

    可以说,《永乐大典》堪称华夏数千年古老文明的一颗璀璨瑰宝,其内容涵盖之全,是自古至今任何一部书都无法比拟的。

    朱棣观看着视频,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他点头称赞道:“这丫头说得真好!”

    朱棣心想,真希望能给那些反对编纂《永乐大典》的人瞧瞧,让他们见识一下这部典籍历经几百年后所展现出的巨大影响力。

    当时由于户部资金短缺,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是情有可原的。朱棣指向躺在床上的朱高炽,表示很多时候都是老大领头反对,所以他决定让朱高炽好好看看。

    朱棣接过萧然递来的手机,走向朱高炽的病床前。此时的朱高炽手捧书籍,不明所以地看着父亲。

    朱棣将手机交给萧然,并对他说:“快给老大播放!从头开始放!”

    萧然便打开了视频给朱高炽观看。朱高炽一看视频中的永乐大帝,立刻明白了一切。

    记者评论道:“这位匿名的爱国人士无偿捐赠这部典籍给图书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慷慨捐助行为,有力地传承了文化印记,延续了民族精神血脉,展现出了强烈的全局意识和深厚的家庭国家情怀。”

    “钟鼎巍峨映照出爱心之光,江河泛滥滋润万物生长。”爱国人士的善举充分体现了他们助力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和见证历史启迪后代的家国情怀。

    不过视频在此戛然而止,未能完整播放。

    朱高炽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无奈地说:“那时候确实是因为没钱啊!”

    “要不是老头子坚持,恐怕真的会被迫停止编纂了。”当年的确有多次因缺乏经费而无法继续修复《永乐大典》。

    “往事虽有过失,但功绩却流传千古!”萧然收起手机,感慨万分:“老爷子,您真是了不起!”

    “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朱棣听后颇感欣慰。

    即便是在接受治疗期间,躺在床上的朱高炽也没闲着,读了许多有益于大明的书籍。这时的小朱高炽已经勉勉强强能够独立行走。

    朱高炽年纪已大,腿脚依旧不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至少看上去不再显得那么虚弱了。尽管体重减轻了一些,但并不明显。

    如今,朱高炽已经可以自己走路,无需他人搀扶了。

    萧然等人重返洪熙时期。马皇后和张皇后见到他们,既惊讶又欢喜。

    “奶奶!”朱高炽叫了一声。

    马皇后赶紧走过来,仔细打量着朱高炽,欣慰地说:“恢复得多了,不像以前那样虚弱了,还能自己走路了。”

    “谢谢您。”朱高炽感激地望向萧然。

    “腿怎么样了?”张皇后关心地询问朱高炽的脚。

    “我的这条腿算是没指望了,就这样吧,小炽倒是好了许多。”朱高炽轻轻抚摸了一下小朱高炽的头。

    “那也挺好的!”马皇后也感到宽慰,毕竟总有一条腿恢复了正常。

    朱高炽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很多。

    朱棣问:“娘,爹和瞻基在哪里?”

    “他们在保和殿那边。”张皇后回答。

    “我还是去看看吧,这么久没见了,不放心。”朱高炽始终牵挂着朝廷政务。

    小朱高炽也要一同前往,却被张皇后拉住:“小炽你就别去了!”

    “好吧。”

    马皇后仔细查看了一下小朱高炽的脚,发现问题已经不大了,只是还需要适应一下。

    萧然等三人走进保和殿,看到朱元璋和于谦亲密地勾肩搭背,朱瞻基则与杨士奇等人站在一起。

    朱瞻基看到朱高炽等人进来,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表情:“爷爷,你们回来了。”

    朱元璋来到朱高炽身边,赞赏道:“高炽精神好多了,可以自己走路,不用别人搀扶了。”

    “是的,皇爷爷,比起之前,我已经好多了,接下来就是要继续减肥,估计以后就不会有问题了。”朱高炽急忙答道。

    “微臣参见皇上,太宗皇上!”众人忙行礼。

    “最近没什么事吧?”朱高炽关切地问道。

    “爹,您放心,今天的事都已经处理妥当了。”朱瞻基赶忙答道。

    “那就好。”朱高炽看着众人,“你们也都先回去吧!”

    “微臣告退!”众人纷纷离去。

    看到朱高炽身体康复,于谦和三杨都非常开心。碰上如此贤明的君主实属不易!

    “好啊!身体硬朗多了!”朱元璋拍拍朱高炽的肩膀,提醒他:“以后饮食要注意,锻炼也不能落下!”

    “大姨父,您请放心,这些都是有计划安排的。”萧然将一份计划表递给朱瞻基,“以后饮食作息按照这个执行,身体会慢慢变好的。”

    “遵命,国师大人!”朱瞻基恭敬地双手接过了计划表。

    “给我看看。”朱元璋接过计划表,仔细查看一番后,感叹道:“这份计划制定得相当周详啊!”

    朱元璋看罢,又将计划表递还给朱瞻基。

    “没错,按照这份计划行事,身体状况是不会恶化下去的。”朱瞻基肯定地回应。

    “多谢国师大人!”朱瞻基深感感谢。

    萧然点头示意:“大姨父,是不是该去看老大了?顺便也将咱们妹妹送去。”

    朱元璋揽着朱瞻基的肩膀,提议道:“那就去看看老大,顺便把咱们妹妹也带上吧!过段时间我们再来。”

    “是,太爷爷!”朱瞻基取出一份奏折,“这是之前派人整理出来的名单,这些人既有才能又有品性,大爷爷您一定能派上用场。”

    奏折上列出了永乐时期和洪熙时期发掘出来的一些人才及其住址信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