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5章 无价之宝

第5章 无价之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编辑《永乐大典》这项工作耗资巨大,若不慎遭遇火灾化为灰烬,后悔都来不及了。

    “国师,还得请你辛苦一趟,送我回去。”朱标该动身回去了。

    徐妙云也随之起身,她的使命已经完成。

    轮到她回家了。

    徐妙云离开后,小朱高煦自然也要跟着回去。

    而小朱高炽则选择留下,准备前往现代社会寻找治疗方法。

    “好!”几人便开始整理《永乐大典》,萧然带着朱标再度回到了洪武年间。

    “劳烦国师了!”朱标向萧然表示感谢。

    “殿下不必客气!”萧然转头看向徐妙云,“王妃,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如果徐叔病情恶化,我会带他去看病。”

    “多谢国师!”徐妙云感激地回应道。

    朱高煦和朱高燧洗漱一番,换上洁净衣裳来到了清宁宫。两人径直跪在门外。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忙跑进来报告:“皇上,汉王和赵王求见,在外面跪着呢。”

    听到禀报,朱高煦不敢耽误,忙说:“扶我起来!”朱高炽赶紧回答。

    朱瞻基和张皇后分别从两边扶起朱高炽,一起向外走去。他们看见朱高煦和朱高燧并肩跪在门外。

    见到这一幕,朱高炽内心十分欢喜,因为此事令他久感头痛。

    “大哥,先前是我鬼迷心窍,不明事理,给您添了不少麻烦,还干了许多糊涂事。现在您怎么处置我,我都接受,半点怨言都没有!”朱高煦诚挚地说,并向朱高炽磕了个头。

    朱高燧也立刻跟着磕头。

    “二弟、三弟,快起来吧,我们都是自家人,这样就显得生分了。”朱高炽让人将朱高煦和朱高燧扶起。

    “大哥……”朱高燧还想说什么。

    朱高炽打断他:“老三,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只要咱们一家人好好相处,一切都过去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深知朱高炽的性格,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然而当事情真正发生时,两人仍然感到些许愧疚。

    几人走进清宁宫,拜见了朱元璋和马皇后。朱高煦和朱高燧依然有些紧张。

    “孙儿见过皇爷爷、奶奶!”两人恭敬地叩拜。

    “快起来吧!”朱元璋虽语气平和,但并未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对待朱高炽的态度明显不同。

    朱元璋了解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事,对他们实在喜欢不起来。相比之下,朱元璋更喜欢朱高炽——宅心仁厚、孝顺且具备治国之才。

    在中和殿内,朱高炽仍在批阅奏章。朱棣怀抱一只木盒走向他,喊道:“老大!”

    朱高炽抬起头:“爹,这么晚了,你怎么过来啦?”

    说着,朱高炽欲起身相迎,却被朱棣制止:“坐下吧,你一站起来,我就觉得吃力。”

    “爹,你怎么这么晚还不休息呢?”

    “明天要去治病,你也早些歇息吧,这里有瞻基和我在就行了。”朱棣心疼朱高炽太过劳累。

    “不过这些事情别人不清楚,我必须处理完才能安心治病。”

    “还好遇到了萧然这个小子,不然之前犯下的错误都无法弥补了。这次总算有机会补救一下。”

    “爹,你这么说就见外了。”

    “别提了,这是我之前为你准备的礼物,你看你喜欢不喜欢。”朱棣将木箱放在朱高炽面前的桌上。

    “这是什么礼物啊,盒子还这么大?”

    朱高炽充满好奇。

    “你自己打开瞧瞧!”朱棣指着木箱。

    之前朱元璋问了许久,朱棣也没让他看。

    朱高炽小心翼翼打开木盒,发现里面的东西不少,但他却一件也不认识。

    朱高炽随手拿起一根棒状物,闻了闻:“爹,这是什么呀?以前怎么没见过?”

    “这个叫玉米,是一种高产粮食作物,萧然说可以用作主食大量种植。”

    “高产?”朱高炽顿时来了兴致,“大概每亩能有多少产量?”

    “一般而言,每亩大约能产1500斤左右;萧然说最差也能收1000斤,最好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2000斤。”

    相比于大明朝每亩平均300斤的产量,即使1000斤也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朱高炽视其为珍宝,小心捧着玉米感慨万分:“这么多啊!”

    朱高炽心里想着能让大明百姓填饱肚子,粮食产量提高三倍,那离实现这个目标就近了一大步。

    朱棣摇头道:“这还算不得什么。”

    他又拿起一个土豆,“这个叫土豆,我觉得味道很好,这个才是真正厉害的东西,老大,你猜猜它的亩产能有多少?”

    朱高炽接过土豆:“比玉米还要厉害,莫非亩产能超过2000斤了?”

    “亩产能达3500斤!”朱棣笑着回答。

    “啊!”朱高炽瞠目结舌,“这……这怎么可能……3500斤,这么多粮食能养活多少百姓啊!”

    “没错,将来若是这些作物能在大明广泛推广开来,就没人会饿肚子了。”

    “爹说得对。”

    “这个叫做红薯,萧然说亩产可达6000斤,在他的那个世界甚至能破万斤呢。”

    朱高炽激动得双手颤抖,世界观仿佛都被颠覆。

    这样的产量真让朱高炽震惊不已。

    “这个叫做辣椒,是种调料,冬天寒冷时可以用来驱寒,产量也不错……”

    朱棣逐一为朱高炽介绍桌上的农作物,看着眼前的奇珍异果,朱高炽激动不已。

    “这些都是无价之宝,把这些东西推广下去,大明的国力就能迅速提升了。”

    我就知道你喜欢这个,别的你也都不缺。“爸,这可是宝贝疙瘩啊!”朱高炽越想心里越是欢喜得不得了,那表情就像个二百斤的大胖小子似的。

    “行了,时辰也不早了,早点儿歇息,明日咱们再去瞧病。”朱棣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

    “遵命,爸,我现在就回去睡觉。”朱高炽一边说着,手里握着土豆和红薯,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他心里清楚得很,有了这些东西,大明的粮食问题就有解了。往后再也不必担忧饥荒之类的事了。因为这些作物的产量实在是惊人。

    朱高炽放下了土豆,又拿起一根玉米仔细端详,简直像是发现了什么世间罕有的宝贝。原本还有一点疲倦的他,此刻兴奋得一点睡意都没了,整个人都处于亢奋的状态。

    朱棣不仅准备了种子,还备有种植的时间和方法。他知道这些种子数量有限,将来还可以请萧然帮着多弄些来。

    朱棣的心情相当好,回到了萧然和朱元璋居住的宫殿。

    “四弟,你刚才去哪儿了?”朱元璋搁下手中的永乐大典。

    “把先前预备好的礼物给了大哥。”朱棣坐在萧然身边回答。

    “大舅,您打算在洪熙年间待多久?”萧然问。

    “等到高炽看病回来,我们俩就走吧。”朱元璋说:“有高炽在,洪熙年间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甚至比咱洪武年间还好,那些三杨、于谦之类的英才都嫉妒咱。”

    “这一朝代,等带着太子治病回来,确实是可以离开了。”萧然赞同地点点头。

    朱元璋对朱高炽极为满意。永乐盛世有一半的功绩属于朱高炽,仁宣之治也有他的一半贡献。换言之,大明王朝的两大盛世,都离不开朱高炽一半的功劳。有这样的子孙,朱元璋实在难以不喜欢。

    虽然朱高炽的身体状况能有所缓解,但具体能达到何种程度还不清楚;至于他还能活多久,同样没人知晓。

    “臭小子,你好好想想,还有什么需要交待或者纠正的事情没?”朱棣提醒萧然。

    萧然思索片刻,“还真的有一件。”

    “快讲!”朱棣和朱元璋都急切地催促。

    “务必告诉太子,不能废后。”萧然想到了孙皇后那个妖后。

    “这事有那么重要吗?”朱元璋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良妻兴三代,悍妇败一门。”萧然解释道:“大舅妈贤良淑德,施惠于天下,进而影响到了后来的徐皇后、张皇后,她们都是贤德的皇后。”

    朱元璋和朱棣纷纷点头,他们都知道马皇后、徐皇后徐妙云以及张皇后。

    “老爷子,您给太子挑的那个胡氏,本来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却被太子废了,反而立了孙氏当皇后,而这孙氏便是个妖后。”萧然说明。

    “妖后?”朱棣不解,既然朱瞻基不是昏君,按理说不至于会被一个女人牵着鼻子走。

    “孙氏成了皇后,她生的儿子就成了嫡长子,名叫朱祁镇!”

    一听朱祁镇这个名字,朱棣的血压瞬间飙升。

    “老子这就派人去收拾孙氏。”朱棣的小暴脾气一下就上来了。

    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看到永城县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长得既漂亮又机灵,十分喜爱,于是便举荐孙氏进了皇宫。张皇后认为孙氏的确品貌出众,并且兼具美德,于是将她带入太子府邸。

    孙氏入宫后,张皇后亲自教诲她宫廷礼仪。

    由于孙氏既有颜值、通晓礼节、懂得进退,加之还是老乡,因此更加受到朱瞻基全家的喜爱。更为关键的是,孙氏与朱瞻基年纪相仿,从小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大家普遍认为孙氏成为皇太孙妃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不愿让张皇后一家势力过大,朱棣在为自己孙子朱瞻基挑选妃子时,选择了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个女儿胡氏作为皇太孙妃,而孙氏只能屈居为嫔。

    但这并未影响朱瞻基与孙氏之间的感情,毕竟他们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这份感情可不是胡氏这样由长辈安排的婚姻所能比拟的,这也导致了胡氏悲剧的命运。

    胡氏经常苦口婆心地劝诫朱瞻基身为一国之君,不要整日里只顾玩耍,要专心处理朝政,这些唠叨让朱瞻基十分不悦,所以他并不喜欢这位正宫皇后。而孙氏则恰恰相反,她在朱瞻基面前总是表现出柔弱女子的形象,流露出无比的妩媚之态,也因此得到了“妖后”的称号。

    所以朱瞻基更愿意沉浸在孙氏的温柔乡中,久而久之,孙氏便怀上了朱瞻基的第一个儿子——朱祁镇。

    相比之下,胡氏一直未能给朱瞻基生育子女。正如俗语所说“母凭子贵”,在孙氏的多次暗示引导下,朱瞻基不顾群臣的反对,废掉了胡皇后,转而立孙氏为皇后。

    孙氏终于击败了竞争对手,如愿以偿地坐上了皇后宝座。对于无缘无故废掉胡皇后这件事,朱瞻基确实做得不太地道,但他毕竟是皇帝啊!因此明朝史官在记载此事时,直言胡后无故被废,天下之人皆为之怜惜。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妖后对儿子朱祁镇的安全深感忧虑。

    她曾经屡次向瓦剌送去金银财宝,期望瓦剌释放朱祁镇,但瓦剌握着这么一棵摇钱树,当然不会轻易放手。

    在听取了于谦的极力劝说之后,那位被称为妖后的女子才终于放弃了幻想,同意让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登上皇位,并开始筹备抵抗瓦剌的行动。

    实际上,在整个京城保卫战中,真正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于谦和景泰帝朱祁钰,而妖后只是在无奈之下点头答应而已。

    见明代宗朱祁镇病情严重,石亨、徐有贞等人秘密策划发动政变,打算迎接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基,这场政变后来被称为“夺门之变”。

    在政变之前,他们先把计划透露给了孙太后,并得到了她的默认。《明史》中有记载:“石亨等人谋划夺门之事,事先秘密禀告太后,得到其应允。”

    朱祁镇复辟后,却杀害了保卫京城的大功臣于谦,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此时妖后才装模作样地对朱祁镇说,于谦是有大功之人,不应该被杀。

    从夺门之变到于谦被害,这段时间内其实是完全有机会阻止这一切发生的,然而并没有人这么做。

    萧然拉住朱棣,对他说:“老爷子,没必要啊!只要不让那个女人成为皇后,就不会有朱祁镇了。您如果真怒火难消,可以安排别人动手,不必亲自出面。”

    作为一名明朝历史爱好者,土木堡之变一直是他心中的痛。

    朱祁镇和妖后确实令人愤慨不已。

    朱棣看着激动的朱棣四皇子,问道:“老四,你怎么这么激动?”

    萧然回答:“国士无双的于谦,他对大明的贡献如同再造之恩,却被朱祁镇杀害了。”

    朱元璋一听,眼睛瞪圆了,大声喊道:“取刀来!我要亲自去宰了那个妖后!”

    萧然拉住朱元璋,说道:“大姨父,您何必激动呢!现在她已经不是皇后了,你们俩就没必要亲自出面了吧!”

    “居然胆敢杀于谦!朕没有诛她九族就已经算仁慈浩荡了!”朱元璋对于谦的喜爱甚至超过了三杨。

    “我觉得防范于未然就好,让这件事不要发生就行了,没有必要因为还未发生的事就这么激动。如果你们还是不放心,那也可以找个人去处理,你们俩亲自去是什么意思?孙氏跟太子一家关系不错,跟皇太孙更是从小一起长大,你们这么做会让皇太孙怎么想呢?”

    朱元璋和朱棣不得不顾及朱瞻基的感受。

    萧然的观念明显带有现代社会色彩,与永乐大帝和洪武大帝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对他们两人而言,有时候情愿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个可疑分子。

    “胆敢杀咱的于谦,等到见到朱祁镇,咱非要抽死她不可!”朱元璋气得牙痒痒。

    朱棣心想:什么时候于谦成了你的了?

    萧然起身说:“行了,睡觉吧,明天还要赶回去呢!”

    朱元璋表示一定要处理好此事才能安心睡觉。

    朱棣自然没有异议。

    至于孙氏是否冤枉,像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君主,他们是毫不在乎的。

    朱元璋杀过无数官员,其中有部分或许罪不至死,但他一旦冲动起来,便不管不顾。

    淮西勋贵李善长临死时并未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至少朱元璋手中没有李善长谋反的确凿证据,也没有找到其他的把柄。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然找个理由将其全家灭门。

    朱棣的性格与此相似,也是非常残忍的。

    对于建文帝时期的旧臣,朱棣同样毫不留情,尽管这些人并非罪大恶极,只是因为他们站到了朱允炆那一边。

    提到建文忠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次日。

    朱元璋和马皇后依然留在洪熙朝,朱高炽则离开了朝廷,将政务交给了监国的朱瞻基这位太子。

    提前让朱瞻基监国,有了三杨和于谦的辅佐,再加上朱元璋帮着坐镇,局面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朱高炽捧着圣旨和传国玉玺交给朱瞻基,说:“这是授予你监国的圣旨。”

    朱瞻基恭敬地接过了圣旨和玉玺,回答道:“是,父亲!”

    朱棣领着朱瞻基走到一边,低声嘱咐:“看好于谦,小心你太爷爷!”

    朱瞻基疑惑不解:“爷爷,您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催促道:“老四,你还在那儿磨蹭什么呢,快点儿吧!”

    朱棣抱起小朱高炽,说:“咱们走了。”

    萧然向马皇后告别:“大姨,我们回去了。”

    马皇后点头回应:“好的,萧然,辛苦你了。”

    萧然带着朱棣以及一大一小两个朱高炽回到了现代,同行的还包括一套完整的《永乐大典》。

    小朱高炽跟着朱棣倒也乖巧。稍作准备后,萧然驾车带上众人前往医院。

    朱高炽和小朱高炽坐在车后排,原本宽敞的空间因朱高炽的存在显得有些局促。

    两人好奇地打量着车内的各种设施。

    “父亲,这是什么东西呀?”

    朱棣解释道:“这是汽车,现在的一种交通工具,你就把它当作马车就好了……”

    朱棣简短地向朱高炽介绍了一下现代社会的情况,使朱高炽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

    朱高炽的病显然不是短期内能治好的,需要一段时期的调理。他的腿可能还有救治的可能,而小朱高炽的腿伤肯定会痊愈。

    朱高炽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毕竟年龄已大,但肥胖症在现代社会里还是有方法治疗的,而且效果肯定要比在明朝好得多。

    “小子,你为什么要带走那套《永乐大典》呢?”朱棣感到有些好奇。

    “因为《永乐大典》如今有许多内容已经失传了,我把它们带回现代,意义就不一样了。”

    “想必这套书应该很值钱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