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聊聊修行那些事儿 > 第六话 问答(女儿关于儒释道的部分疑惑)

第六话 问答(女儿关于儒释道的部分疑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今天这一话呢,想写一写,女儿这两天看这本书前五话提出的一些疑问。

    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

    (欢迎读友提出问题呦!作者会努力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尽量来解答。

    可以就文章所涉及的方面来提问,也可以提任何其他问题。)

    有这个想法,其实也挺随机的,在上一部小说《末世童话:傲娇喵vs忠诚旺》前几天完结时。

    我在通读全文复盘总结,女儿被要求一边读一边给我提问题,然后就有了这个想法。

    下面,言归正传。

    第一个问题。

    女儿问:“什么是业?无记业又是什么?”

    答:“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产生种种身、口、意的行为。而这些身口意行为的结果就称为业,分别是身业,语业,意业。

    这些业又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

    无记业就是类似吃饭、睡觉、走路……平时家人朋友之间的没有善、恶念头的身业,语业,意业。

    ——

    第二个问题。

    女儿问:“怎样才能避免和别人起冲突?无心之失也有因果报应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讲一下这个问题问出来的背景。

    事情的起源发生在午饭时间,我在厨房做饭,楼上住户在厨房上方有些刻意的制造出了一些敲敲打打的声音。

    (老式楼房,隔音很差。)

    因为这种事情近期发生的很频繁,不管白天晚上还是夜深人静。

    开饭后,我就照例的提了一嘴。

    女儿因平时住校,这次放假才察觉,就情绪不好的“问候”了楼上一通。

    就突然说到:“妈,我们这是哪里得罪楼上了,他们这么闲这么无聊的吗?”

    说实话,我是真不知道。硬要猜测一下的话,可能是近期辞职了,转行写作天天待在家,指不定发出的哪些声音可能招惹到他们了吧。

    毕竟我曾是钢琴老师,就算再注意,再小心,减少弹琴,我也确实做不到完全不弹。

    还有自己偶尔喜欢唱歌,录歌啥的,家里来人情绪上来的时候免不了大声说话啥的。

    养的猫咪夜间调皮捣蛋来着,喜欢挠门,发情时叫春啥的……

    额,这样一回忆还真是……

    反正由于不隔音彼此干扰,上下有积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楼上以前会一天到晚开个破空调,“嗯嗯嗯”的响一夜,或整个破洗衣机,就大早上或大半夜洗衣服。

    现在更是升级了,用东西敲地板敲别的东西,各种东西突然“叮叮咚咚”的落下,来来回回的“吱嘎吱嘎”挪家具,刻意大力在你头顶蹦跳,大半夜鬼哭狼嚎唱歌,电视剧一放就是一夜……

    只能说……无可奈何。

    针对这种愈演愈烈的“争斗”,我倒是没生任何烦恼,虽然睡眠受到了一些干扰。

    只是尽量减少弹琴,近期甚至不弹琴,不唱歌,走路轻手轻脚,不大声说话,看手机,听音乐听说啥的都尽量用耳机。

    一度耳朵内部磨出了泡,耳朵外边也因为蓝牙耳机辐射出了肿泡……跟猫咪斗智斗勇防止它发出太大声音,好几次都想把它扔了算了,最终还是没忍心。

    女儿就问:“房子隔音差,又不怨我们,谁在自己屋里生活,能没有任何声音呢?这样斤斤计较,睚眦必报,都啥人啊?”

    答:“对方也不知道我们不经意发出的声音是不是故意的啊!而且,我们又如何确定对方就一定是故意的呢?”

    问:“这还不明显?可是,就算不是故意的,也有因果的吧,哼!让他们不得好报。”

    答:“笑,既然你都知道一切皆有因果,又何须计较生气?管好自己才有用,只要自己不是故意扰乱别人,自己不受报应才和自己有关。

    至于其他人,他们自会自作自受,我们何须烦恼,这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而且是这种并不能完全确定别人是恶意的情况,也许人家就是凑巧了,就是无心之失,就是一些个人生活习惯而已。”

    问:“那,无心之失,也要受报?”

    答:“当然,比如你无心杀了一个小动物,那么来生后世,你轮回做这种小动物遇到那个小动物转生成人,这个事情就会反过来依旧无心的发生。

    一报还一报,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

    “所以,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人,不管遇到任何事都可以一笑而过。没必要刻意报复,只关注自己,做自己就好。”

    “我们只要对自己因果负责,不管对错敢于承担不怕承担就好。”

    “所以不用理会他们,与其生烦恼去报复,去狗咬狗一嘴毛,何不专注自己的事情,把该做想做的做好,反正他该受的报应又躲不掉。”

    “而且,我们不必勉强自己做老好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都满意。不必太过在意别人对你的态度。很多事情,也没必要非搞明白。”

    “很多时候,你被讨厌了,可能与你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你也未必就招惹了他。

    只因你的立场,你的身份,甚至你的性别与其对立,或者对方看不惯你的性格,嫉妒你有他没有的东西,看不得你比他好……”

    “所以,坦荡自在的做自己。只需时常反观自省,并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和问题,努力改变提升就好。”

    “能烦恼轻,智慧涨,内心时常平和喜乐就证明你的修行有功夫。”

    ——

    第三个问题。

    问:“为什么选择比奋斗更重要?这里的选择指什么?”

    答:“这是个好问题。”

    “我举个例子,你想吃苹果种苹果树,因为不懂分辨,没有智慧,选错了种子,种下了梨树的种子,那你不管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你的目标啊!”

    “我再举个例子,你要是喜欢养生,却因为不懂,没经验选错了方式方法,你可能越努力反而离你的目标越远。”

    “所以,这个问题里,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只是相比较而言选择更重要而已。”

    ——

    第四个问题。

    问:“烦恼为什么是菩提。为什么烦恼越多的众生智慧越多。”

    答:“这里面菩提含有智慧觉悟的意思。”

    “烦恼即菩提,这是佛法里面挺有名的一句。”

    “因为,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这就要搞清楚智慧是用来干什么的,首先肯定不是拿来装逼的。额…嘿嘿贫嘴一下。其实也不是不行。笑。”

    “我们要知道智慧它就是用来解决问题,消除烦恼的呀。”

    “那,反过来,我们遇到烦恼,有问题解决不了,心结打不开,痛苦看不透放不下等等等等。就需要用到智慧了。”

    “而当我们生出了能解决某种烦恼的智慧后,不止可以帮自己,也有能力帮助和自己有同样问题的众生啊!”

    “而,一个人的厉害,一个人的智慧体现的时候不就是帮助外界,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吗?否则,没人知道你有这样的智慧,你哪里有装逼的爽感嘛。”

    “所以,人想要有名望,也需要智慧呀。”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一生顺遂,身边都是对她好的人,要什么就有什么,生活环境优渥,而且从来没有接触过贫穷,没生过病,甚至没看到过生病的人等等,她怎么会有解决贫穷的智慧,她连贫穷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经历越多,遇到的困难越多,烦恼越多,哪一天他开了智慧,自然能解决的问题也越多,表现出来的智慧也越高。”

    “而,前面那个也并不是说他智慧就不如后边这个,只是第一个人,即使有智慧,也体现不出来呀。”

    “所以,有烦恼才需要菩提,没有烦恼也就不需要了。否则不是多此一举,如果没有烦恼,却刻意去追求所谓的智慧,不就成了没事找事,不就反而自寻烦恼了。”

    “打个比方,一个人发烧了,才需要吃退烧药。而烧退了以后还继续吃退烧药岂不是反而会吃出问题。”

    “烦恼就像人的各种病症,菩提是药,只有出现症状的时候才需要吃,没病的时候,你去妄想智慧,去自以为是的运用智慧,岂不是没病找病。”

    “所以智慧不是闭门造句研究出来的,他是真实遇到问题而相应出现的。”

    “儒释道各种经典就像一个一个智慧的药方,只有对症了才管用。”

    “所以经典不是学的越多越好。”

    “我就常常遇到一些佛友,明明有适合自己的法门经典,却还是要学习更多,做个功课,恨不得把他认为好的,有名的通通都加上。”

    “这样,反而夹杂,功夫不纯,最终难以进步。”

    “难免学出问题。”

    “你想想,你身体没那么多病,却硬要吃那么多药,他能不出问题吗?”

    “就是人参再好,你身体不需要,补过头了,也是要命的。”

    “这样只是体现出了他的贪心。”

    “所以,很多修行者,他是学着不贪世间法了,却开始贪佛法,贪心还在,只是换了贪的对象而已。”

    每话一个儒释道小知识: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