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时光(5)
平时我们家做饭用的炉子都放在房间里,学校一放假, 我们就将靠近自家房子一侧的教室后面的课桌往前移,将教室后面清空,将炉灶搬进教室,暂时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厨房”,我们也有了一片宽阔的打闹空间。夏天我们就将几个课桌拼在一起爬到上面睡午觉,听着室外的虫鸟鸣叫,非常惬意舒 适。如此一直到新学期开学才将炉灶搬回房里。我们的童年、少年都是随父母在学校度过的,校园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母亲所在学校附近的村庄就叫苍江桥村。学校后面有个小山包,小山包上面有个小操场,平时是供学生上体育课的, 同时也是苍江桥村的一个露天电影放映点。说是一个露天电影放映点,其实一年也就放一场电影。那个年代群众看电影就像过节一样,乡亲们从十里八乡的地方赶过来,就为看一 场电影。记得我人生第一场电影就是在这里看的,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电影工作竟成了我后来的终生职业。电影放映员是那个年代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人,见到他们就像现在见到电影明星一样。那时候的露天电影放映设备主要包括一套移动发电机和一套 35 毫米的放映机。一般一支电影队由两个人组成,一人负责发电,另一人负责放映。通常是上个点放映结束的第二天,当天放映的这个点会派人到上一个放映点运发电机和放映机。发电机比较重,是用两根大竹杆绑起 来由两人一前一后抬起来走,放映机、银幕、电影拷贝盘则 由一个人挑着走。当运放映设备的人一出现在村头,村里的 一些大人小孩就会成群结队地去迎接,就像现在乡里迎亲一 样,有的还放起了鞭炮。放映设备运到后会暂时存放在学校 一间教室里,教室的窗户上都趴满了人,引得大家都非常稀奇地围观。大概到下午四五点钟,开始挂银幕,安装调试放映机、发电机,围观的人就更多了。这时候,附近村庄的人就会从家里搬来木凳占座位。看露天电影的最佳位置是靠近放映机的两侧,一是正中央视线好,二是可以看到放映员换片、收片。那时一般是单机胶片放映,放映完上一本拷贝盘, 先将它从放映机上取下来,将下一本拷贝盘装上去再放映。等到夜幕降临,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下子银幕下面就聚集了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一般晚上电影放映是七八点钟开始,每场放一部影片。在正片放映前,都会加映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新闻简报”。“新闻简报” 主要是报道毛主席的一些重要活动及全国各行各业的新景象等。记得看的第一部电影叫《地道战》,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掩护自己,消灭日军的故事。 最记得电影中的一个日军军官发现高家庄的地道挖得四通八达,队伍被打得抱头鼠窜时,竟然还感叹高家庄的地道太厉害: “高家庄,高高高,实在是高”。还有一次晚上我们到里以外的地方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回来时迷路了。我们走了好久,都没搞清方向,一直走到天亮才找到回家的路。这就 是最初看电影的记忆,痛并快乐着!
我的印象中,父亲所在的白地市附中,老师们晚上都经常开会,而且开到很晚才散会,每晚还会安排夜宵。夜宵一般有花生、瓜子加由食堂为每位老师煮的一碗面条。面条煮 好后,由食堂大师傅用餐盘送到会议现场。尽管白天吃饭没味,可我感觉晚上老师们的夜宵面条很好吃。每遇父亲与老师们 晚上开会,我就不想睡觉,等着父亲端面条回来吃。散会后,父亲端着面条回来,见我还没睡觉,先是责备似的问我,为什么还不睡觉我说睡不着。其实父亲心里非常明白,这小子不就是想吃面条吗?于是,父亲就用一只小碗分给我一小碗面条,让我自己吃。面条吃完了,我也就安心上床睡觉了。
那时我与父亲睡一张床,我们各睡一头。冬天每次睡觉前父亲都会将被子叠成一个被筒让我钻进去,哈哈,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