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童年的琐事 > 第 52章 河套油糕

第 52章 河套油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油糕是与河套人有生死之缘的美食,吃油糕曾经是河套人家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河套地方,再穷的人家,每逢大事,也要吃顿油糕,哪怕借上黄米借上油。再穷的村子,也有一副两副捣糕口的碓臼碓杵。小时候,每逢看到有人肩扛碓杵趾高气昂招摇过村时,大家就知道,这家人有喜事了。不信你问问,回答果然是“儿子过满月了!”“新婿上门了!”“娘家家来人了!”…

    村里有老人去世,不说死,说“吃了糕啦!”种的庄稼没出苗,不说死了,说:“下地吃油糕去了!”既文明又不失幽默,很有意思。

    是河套地区的一道风味主食

    且"糕”与“高”谐音

    因此有着“步步高升”的好寓意

    搬家、结婚办喜事

    都要吃上一顿油炸糕

    炸糕可谓是巴彦淖尔人席面上的一道重头菜,也是河套人的美食之魂。它在巴彦淖尔众多美食中可是有一定地位,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来客、兴办事宴,都是必不可少的。做炸糕好比一场轰轰烈烈、全民动员的美食战。一进腊月,大街小巷就飘荡着油炸糕浓郁的香味儿。

    炸糕的传统做法是用石碓子捣糕面,通过罗筛筛出来,经过几次揉搓,然后上笼屉蒸,用大锅灶,水烧卅后放上笼屉,一层一层的撒糕面,蒸熟后趁着沾点凉水揉成团儿,包上腌猪肉酸菜馅、酸菜解腻,腌猪肉肥而不腻,两者结合炸成金黄色,那种劲道属实难忘。

    炸油糕用的是胡麻油,巴彦淖尔因气候适宜,土壤丰盈,光照充足,造就了胡麻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炸油糕经过沸腾的胡麻油炸制后,散发着浓香,金黄色的油糕表面,吹起了无数透明的泡泡,一口咬下去,发出酥脆的嗞嗞声,外皮油滋脆爽,里面精道滑软,非常可口。

    巴彦淖尔当地有这样的一种谚语:“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白面饿断腰,”这足以证明“炸糕”吃了耐饿的特点。

    软筋软筋的油糕,目前已是河套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风味美食,也是河套美食文化之一。“糕”,是用北方大部分地方都能种植的一种农作物“黍子”碾下的米一一黄米面做的。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盘中,每盘十片。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糕是富贵和幸福的象征;在河套,糕和人生大事息息相关,凡是比较大的事情都离不开吃糕。比如人们婚嫁迎娶、盖房上梁、小孩满月、圆锁贺寿等宴席上都少不了油糕,大年三十人们更要吃接年糕,寓意“步步高升”。

    星移斗转,时光荏苒,砭臼碓杵早已放进了博物馆,成为河套饮食文化的见证。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吃油糕的习俗却始终没有改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