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章 黄河鲤鱼
在河套地区,“无鱼不成宴,无鲤不成席”,鱼头一对,大富大贵,宴请必吃黄河鲤鱼。其烹饪技艺,既可红烧,又可醋溜。既能清蒸,又能煎扒,糖醋熘鱼和鲤鱼焙面是名菜中之佼佼者,深受中外食者称赞。“吃鲤鱼的女土更漂亮,吃鲤鱼的先生更健壮,吃鲤鱼的孩童更聪明,吃鲤鱼的民族更兴旺”,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河套对黄河鲤鱼的青睐和喜爱。
河套黄河鲤鱼,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巴彦淖尔市黄河河段常年有打鱼人家,河套人有吃开河鱼的习俗。
由于历史上土著蒙古族和大多数汉族人有不吃鱼的习性,只有少数沿黄河、湖泊居住的人们进行渔猎,自捕自食等个体活动,不能形成规模。建国前巴彦淖尔市没有渔业养殖生产的记载。
19世纪50年代初期,河北省白洋淀来了一批渔民到乌梁素海、牧羊海捕鱼为生,成立了捕鱼组。
1956年,巴彦淖尔市发展成乌梁素海渔场、牧羊海渔场。
19世纪50∽60年代,巴彦淖尔市各水体鱼类维持着原始的生态平衡,鱼产量逐年上升。
1959年,五原县进行黄河鲤鱼人工繁殖,得鱼苗,之后,磴口县,临河区等地相继开展鲤鱼人工繁殖。
1960年,巴彦淖尔市产鱼达6000吨。
198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水产局指导下,盟水产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鱼的人工繁殖。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河套黄河鲤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河套黄河鲤鱼,其体梭形,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囗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硬刺后缘呈锯齿状。体侧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较白,尾鳍下叶橙红色。除位于体下部和腹部的鳞片外,其它鳞片向后部有许多小黑占姐成的新月形斑。
巴彦淖尔市水源充沛,灌溉便利。黄河流经河套平原345公里,年径流总量315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达18亿立方米,每年引水量40∽50亿立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也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灌区现已形成7级灌溉体系,各级渠道总k16800公里,有7级排水系统,各级排沟总长12670公里,灌区农田全部实现了灌排配套。阴山以北季节性流域面积310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充足的水资源和灌排系统为渔业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而且水量充沛,无工业污染。
巴彦淖尔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3200多小时,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50左右千卡,年平均气温61c∽76c,日平均温差13c∽14c,无霜期1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