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章 河套酸粥
酸粥,是河套地区一道极具特色的家常美食。
酸粥以糜子为原料,它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自然发酵而成,是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发酵食品。河套过去广种糜子,是河套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由其脱粒的糜米就成为河套人生活中的主要粮食。用它焖米饭或磨碎做成米凉粉,是河套妇女的拿手戏。由于糜来做成米饭比较粗糙和发涩,聪明的河套人就发明了将米发酵后做成酸粥的吃法,用陶瓷制作的浆米罐子成为居家必不可少的炒具。那时,不论春夏秋冬,河套人的灶台上都要放置一个或大或小的浆米罐子。春天和冬天,家中温度低,人们为了米发酵得快一些,就将米罐子放在热炕头上,让其尽快发酵,浆米最重要的就酸浆,而酸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乳酸菌。浆米罐子就是培养乳酸菌的场所。
糜米酸粥是家家户户必有的主食。所谓酸粥、酸米饭,是以糜米米汤盛于罐中,待其发酵变酸后,放入糜米,炊时捞于锅里,焖至半熟取汁不尽则成粥,取汁尽则焖饭,也称捞饭。此饭米粒金黄澄亮,筋软滑溜,酸香顺口,可使人口内生津,有调味、止渴、消暑、开胃和泄火的功效;酸米汤是上等的清凉饮品。
糜米酸粥有多种吃法,有的搁胡麻盐,有的搁油炸辣子,也有就着自家腌制的咸菜(多数为自己种的蔓菁或芋头)还有的吃炒酸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河套民谚:“酸不过个浆米罐子,亲不过个老婆汉子”。用浆米罐子比喻夫妻之间的深情厚谊,可见酸粥在河套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多么重要,才选,每天一大早,每家每户都会熬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酸粥,然后每人盛上一大碗,就上红腌菜,拌上油辣子,边吹气边吸溜,吃完再喝上口开水,心满意足地离开饭桌开始一天的劳作。若是再用酸米汤泡饭吃,更是惬意,所谓的“米汤泡饭,一吃一个肉蛋”。吃上酸粥顶着烈日劳动,不觉渴也不上火。劳动一天,一进家门就痛饮上几勺酸米汤,疲累的身体顿感清凉爽快。割小麦时,人们用陶瓷罐子将储备好的酸浆提到田间地头,渴了,就端起罐子咕咕地喝上几口,顿时,那清凉微甜的酸米汤沁人心脾,即生津解渴,又舒坦解乏;绿色安全,自成一绝,其解暑的功效绝对胜过现在的各种饮料。
一碗酸粥的食材虽然寻常,做法亦不算复杂,它为辛勤劳作的人们带去有滋有味的一日三餐,成为一方人民的特色美味。即便在今天,酸粥依然是很多人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好多生活在外地的河套人常常通过一碗酸粥来慰藉思乡之情。
其实,河套酸粥也是舶来品。在那个为了生存而走西口的年代,爱吃醋的山西人将他们的饮食习惯带到河套;推而广之,成为河套人困难时期餐桌上的主角,进而世代相传,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