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蛇枭三十六劫 > 第27章 同治八年的木匠,他能与蛇共存

第27章 同治八年的木匠,他能与蛇共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值中午时分,秦太爷、秦爷、秦妈以及秦双,他们四人一同坐在堂屋中央的八方桌前吃午饭。

    这八方桌听似有八方,实则只有四方,四方每一面的边角处都雕琢着精美的纹路,尽显细腻与匠心。

    它的四面还配备着四条长度约为一米二左右的板凳,每条板凳都能容纳两人落座,如此一来,总共可坐八人,“八方桌”也因此而得名。

    在九几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的堂屋中央都摆放着这样的八方桌。

    它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桌子,白事时被用作供台,用于虔诚供奉;红色时则用于放置喜糖、瓜果等物品。

    若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大家都会扛着自家的八方桌前去,为主家帮忙。这张桌子能用来开席,供人们吃饭。

    平日里,它更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温馨场所。

    尤为有趣的是,桌子四边的刻纹大多是土家族或苗族的图腾图案,充满了民族特色。

    即便到了现在,这种八方桌依然能够见到,它仿佛是时光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在那张八方桌上,摆放着莴笋、豆芽炒肉、四季豆和青菜豆腐汤这四道菜。

    在农村,人们有着封建迷信的观念,认为不能在桌上放三个菜,因为祭品通常就是三个,这样不吉利。

    在一旁,还有一个陶瓷大碗,里面装着一个鸡腿和一些青菜,那是秦霜老婆的吃的,她还在月子中,无法出门。

    秦双将盛有鸡腿的碗端进房间给老婆后,便出来与家人一同用餐。

    每人面前都有一碗米饭,而秦太爷的米饭里掺杂着玉米面,这并非区别对待,而是因为秦太爷出生在战争年代,吃玉米面已经成了习惯,反倒是大白米让他不太适应。

    祖孙三人用完餐后,心照不宣地一同出门了。

    秦爷和秦双跟在秦太爷的身后,他们俩这是打算继续去聆听秦太爷讲述那守望坡的故事。

    前几日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雨,如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遍布一路的泥泞也都被炽热的太阳烤干了。

    河里的水虽然仍旧较为充沛,但已全然没有了之前浑浊不堪的模样。

    田野里的稻苗正努力地向上生长着,似乎都在争先恐后地想要成为第一个成熟的稻苗。

    抬头望去,天空中到处都是燕子和鸟儿在欢快地飞翔着,田边时不时还能看到家犬在认真地巡逻着。

    然而,那座通天桥却呈现出一片狼藉的景象,真不知道政府会在什么时候对其进行翻修。

    这座桥可是至关重要的啊,人们都得依靠这座石桥去到对面的水田照看庄稼,不然就得绕很远很远的路。

    现在,桥面上仅仅只有几块破石头,上面随意地放置着几块木板,仅仅能勉强让人通过罢了。

    秦太爷:

    “你们看,眼前的这通天河原本在中间有一条宽约两米的深沟,沟的两边尽是杂乱无章的乱石。

    而现在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却满是乱石,经过数百年河水的冲刷,这些石头都已被冲得圆润光滑。

    再看河的右边以及河堤与公路,想必修建所用的大石头就是取材于这通天河里的。

    这十二岔河,它原本的模样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后来它肯定是改道了。

    按照祖辈们流传下来的说法,这条河原本应该还有倒流的急弯,但现在一个都看不到了。

    看来是后来有些人觉得那样不合理,于是就把急弯给改了。”

    三人来到那守望坡的脚下,默默地伫立着,眼睛紧紧盯着破山面的那一座座祖坟,整个氛围静谧得让人觉得他们是在为那些仙逝之人默哀。

    秦太爷、秦爷、秦双三人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前行,秦爷走在中间,秦飞在后。

    守望坡上,古老的墓碑林立。

    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许多墓碑上的字迹已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有的甚至被风吹倒,趴在了墓地前。

    还有一些墓碑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一个小小的供台,不知多少年无人祭扫,但它们依然稳如泰山般矗立着。

    这些墓碑大多是清代以前的,守望坡上仅有几座清代墓碑,上面的字也难以看清是何年何月所立。

    明代的墓碑则一座也没有,那些没有坟头的杂草堆,估计都是明代的墓葬。

    此外,还有一些新坟,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一些三门墓碑,碑板、碑柱、碑顶、栏板、干板都是棱角分明,上面不是刻着民国的几年几月的,就是公元农历几年几月的。

    秦太爷对这里的一些墓碑还算熟悉,他不时地走到那些他认识的坟前作揖,并让秦双磕头。

    同时,他还会向秦飞介绍这些坟与秦飞的关系。

    秦爷缓缓地走到一个单墓碑前,感慨地说道:

    “这位祖上我可是认识的,他叫秦道明,他还是口传家谱的其中一位重要人物。

    你们看呐,上面清晰地写着:‘公生於清同治八年癸巳六月十九,殁於民国元年壬子四月初三,母生於清同治九年庚午八月十九,殁於民国十三年甲子四月初二十,祖考(妣)秦公人(母王)道明(氏)老大(夫)人之合墓。’

    这是两位老人的合葬墓,立于民国十三年,王氏老祖母是后来入葬进去的。

    同治八年,也就是公元 1869 年,民国元年,则是 1912 年,由此可知,他仅仅活了四十三岁。

    而这老祖母王氏呢,她生於同治九年,也就是 1870 年,世於民国十三年,算下来,这位王氏老祖母活了五十三岁。

    这位祖上是在同治八年的六月出生的,那时候是土蛇年,六月也正好是蛇月,这位秦道明就是我们家族中可以与蛇和谐共处的一位族人,而且在那族谱上,还留存着他的笔迹。

    这秦道明,曾是一位技艺非凡的木匠,他的木工手艺可谓登峰造极。

    附近居民家的桌椅、板凳、床大多都出自于他的手。

    然而,他却从不收徒,并非他不愿意传授技艺,而是根本没有人愿意拜他为师。

    这背后的原因,让人有些尴尬,想学他技术都学不了。

    因为秦道明的家中四处都盘踞着蛇,大的小的,数不胜数。

    他的家人对此极为不满,无法忍受与这些蛇共同生活。

    为了不影响家人,秦道明只好独自搬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建造了另外一个房子主要做他的木匠工作。

    而他干活的地方,也同样是蛇的世界,瓦上、角落、屋外,到处都能看到蛇的身影。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蛇仿佛能听懂他的话,让它们离开就离开,让它们回来就回来,似乎他与这些蛇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默契,能够进行某种奇妙的交流。

    秦道明对蛇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这些蛇,也从不贩卖它们。

    谁要是胆敢动他的蛇,他就会跟谁拼命。

    他的主要经济来源便是制作棺材,他拥有一个小小的棺材铺。

    为了制作出更加优质的棺材,他曾前往七药山砍柳沙树。

    柳沙树是制作棺材的最佳木料,但它又高又大又笨重,砍伐起来极为艰难。

    在一次砍伐过程中,秦道明不幸被倒下来的柳沙树砸中了腰,身受重伤。

    家人拖着他受伤的身体回到家中,却遭到了家人的嫌弃。

    因为他的床上也有蛇的存在,说啥他都不让蛇离开他,这让家人对他更加厌恶。

    没过几天,秦道明便与世长辞了。

    他去世后,那些蛇也仿佛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由于他又是棺材又是蛇的,很多人都忌惮他。

    在众多人之中,有一个与他关系特别好的人,那便是他的叔伯堂弟。

    秦道明一直与这位堂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将口传家谱的重任交付于他。

    在秦道明离世之前,他更是将那本神秘的蛇皮书交给了堂弟。

    当堂弟拿到这本蛇皮书时,蛇皮书中就有了秦道明亲自写下来的这段故事,以及他一直以来都无法理解的谜团——那些蛇为何会如此听从他的指令。

    这个谜团如同笼罩在秦道明身上的一层迷雾,让他的一生都充满了奇异与未知。

    但是他根据族谱和口述的家族故事,他明白这些蛇与家族肯定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他拼命保护蛇”

    秦双和秦爷屏气凝神,静静地聆听着秦老太爷讲述。

    他们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点什么,却又担心打断老太爷的思绪。

    然而,若保持沉默,又唯恐忘记询问某些重要的事情,嘴巴时而张开,时而又闭上,纠结不已。

    秦老太爷察觉到两人的神情,看着他们一脸疑惑,继续说道:

    “那族谱上记载的能与蛇有关系的几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这位老祖宗算是其中活得较长的了。如果那真的是附灵的话,他可谓是灵力最强的一位,竟然能如此随意地操控那蚺蛇。族谱上虽没有记载他让蚺蛇做何事,但看起来,他若让蚺蛇攻击人,也极有可能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