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兰花辞会起风云
元吉二十又三年,岁在己未,夏秋之交,于长陵范府,贤才汇集,赏兰论诗。
往来宾客,络绎不绝。
范志轩行至二人跟前,满脸喜色,道:“风家二哥哥来得可巧,方才小苏学士还曾询问,可曾与你递上请帖。小苏学士言说,前些时日,曾用风世伯配制膏药缓解双足风湿,让你一来便告知于他,好出门相迎。”
风无循道:“我乃后生晚辈,怎可劳烦小苏学士屈驾迎接,岂不坏了礼法。当是我前去拜谒,你且告知我他如今何处。”
范志轩略一思忖,道:“也好,眼下小苏学士正在花厅与几位才子品茶呢。”
说话间,范志轩望见风无循身边的李长亭,笑道:“风家二哥哥带了贵客也不引见引见。”
风无循摇头笑道:“你这一张利嘴,哪里容得空隙允我引见。”
说罢一把拉过李长亭,与范志轩道:“这位兄弟乃是我府上的贵客,大名李长亭,你可替我好生招待。”
又转对李长亭道:“我先去见了小苏学士,再来寻你。”
范志轩笑道:“风家二哥哥之命,小弟莫敢不从。”
说罢,两人拱手作礼,风无循疾行入了花厅。
范志轩上下打量李长亭,点点头,道:“日前长姐曾言说范楼中事,想必仁兄便是那位义士了。原以为是个魁梧壮汉,竟不想原是与我年岁相仿的少年。小弟范志轩,李大侠有礼了。”
说罢,拱手施礼。
头一遭被唤作“大侠”,李长亭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只得先行回礼,而后思忖一番道:“呼我姓名便可,‘大侠’二字当之有愧。我一向头脑不灵光,若有不周之处,望多海涵。”
范志轩听闻,便又对李长亭多生出几分好奇,凑在耳边问道:“敢问长亭兄可有表字?”
李长亭初次见到范志轩,难免有些局促。又拱手施礼,道:“小可不过十七年岁,尚未冠礼,不曾有字。”
范志轩笑道:“可巧,你我同龄,不知生辰几何?”
李长亭回道:“九月初九。”
范志轩道:“不偏不差,小弟也九月初九,正与长亭兄同年同月同日生。如此缘分,长亭兄更是莫要拘谨,全当自己家中一般。”
说话间,范志轩引着李长亭入了内院花园。
此番辞会来客众多出乎预料,室内不足容纳,便在庭内花园设下席面,也便于赏花饮酒吟诗赋词,更别有韵味。
这兰花辞会乃是祖上范公所创,三年一度,自首届延至今,可巧整第三十届。辞会伊始便是为才子一展文章华彩,早有规定,不论出身,只看诗稿,若未被邀请,也可投来文章,审过之后便可参加。
说起这一届辞会,却也遭了些波折。因老家主去年身故,而十三姑娘的长兄远在云州为官无法归来主持。众人原想着就此作罢,但十三姑娘却坚持遵范公嘱愿,细数银钱,精心布置,又请来小苏学士坐镇,才算稳妥下来。
辞会如期而至,宾客盈门,而十三姑娘身为女子,不便出面于一众男子露面,只在后厅里与一众女客娘子吃些茶果,写一些小令,也风雅一回。
倒是辛苦了他几个兄弟,迎来送往,忙前忙后。
李长亭随范志轩入了花园,只见才子文人高谈阔论,好不风雅。
穿过人群,范志轩为李长亭寻非一处雅座,点着茶,说道:“长姐贯会使唤人,只见我弟兄几人忙前跑后,她倒是借着是个女子,躲了个清净。若在下有什么招待不周之处,还请长亭兄多多包涵。”
李长亭呷了一口茶,道:“我却是第一次来长陵,许多人情还不晓得,只盼着自己安生些,不与你添麻烦才是。”
范志轩道:“何来麻烦?李贤弟少年英雄,又生得眉目俊朗,叫人一见心生喜欢,便是错处也是对。你千万莫要拘束,只管尽兴才好。”
二人正说着话,忽有一人从背后拍了李长亭一下,转而望去,风无循不知何时于李长亭身后落座。
看他神出鬼没轻而易举找来,便知对范家甚为熟络。
范志轩见了风无循,道:“风家二哥哥既已来了,想必小苏学士便要要到场,我且去安排。暂别一刻,风家二哥哥可别想我。”
说罢,便起身前去设座。
只听有人唤道:“小苏学士到。”
一时间场内鸦雀无声,人人起身肃立。一个中年男子,在三个僮仆伴随下,步入园中。那男子头戴黑色软脚幞头,身着黑边盘领皂色粗布衫,腰系一条革带。生得面目端庄,面皮白净,短髭短须,正是小苏学士。
小苏学士落座后,众人方才坐下。
小苏学士道:“今日贤才汇聚,苏某应邀而来,得见诸公,实乃苏某之幸。人无精神而不生,国无贤才而不立,贤才当以治乱世为责,以安黎民为任。我大庸朝历四百年,多少先贤前赴后继,创千秋之江山。然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我朝日渐积弱,吾辈更要牢记先人之教诲,常躬身自省,以守大庸之基业,以振大庸之国威。苏某年事已高,久病缠身,唯恐不能亲眼着见大庸万世千秋,惟愿诸公他日有成,可替苏某瞧上一眼。”
小苏学士话毕,众人起身行礼,齐声道:“定不忘苏公教诲。”
小苏学士笑道:“年纪大了,偏爱唠叨,诸公多请担待。今日兰花词会,且待诸公大展身手。”
众人再次入座,范志轩起身肃立,与小苏学士请道:“此番词会,必要切磋切磋,恳请苏公与我等出个题目。”
小苏学士捻着胡子,望见院中兰花幽静不争于世,鞭说道:“今日乃为范公所创兰花辞会,范公府中兰花亦是正当好时节,兰花不争于世,却闻名天下,与梅、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又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诸公便以兰做题,如何?”
众人附议,继而仆役传来文房四宝,分发于众人。
一柱香后,众人纷纷将诗稿承在苏学士面前,苏学士逐一点评,待到一页诗稿时,看了许久,便问道:“敢问刘长发是哪位?”
“正是小民。”一男子起身拱手。只见他衣衫破旧,且有补丁,脚上鞋也磨破,可见生活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