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熟浪 > 第 2 章

第 2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是一组新闻大数据,姜伊人整理到凌晨一点,回到小公寓时,人已经累麻了。

    皮包随手往岛台上一放,踢掉高跟鞋,光脚往卧室方向走,沿途灯带渐次亮起,她除去束缚身体的衣物。

    大衣、连衣裙、透明色的丝袜,一件一件随手搭在和边柜上。

    随着卧室照明亮起,走廊镜面装饰里,腰肢婀娜,双腿笔直,皙白耀眼的身影,一闪而过。

    姜伊人直接进了浴室。

    也不是不能熬夜。

    前几年在冰岛采风,为了拍一组漂亮的雪鸮,姜伊人埋伏在人迹罕至的苔原上,不眠不休,熬了整整三天,才拍到它捕食的全过程。

    雪鸮是鸟类中警惕性极高的一种,姜伊人尝试靠近很多次,都没成功,几乎要放弃时,日光乍现,雄鸟腾空而起,俯冲而下。

    按下快门那一刻,她心里兴奋极了。

    熬夜算什么,忍饥挨饿又算什么,目标达成时,多巴胺自会给出奖励。

    偏偏今晚,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抬手一抹,附着水雾的镜子,赫然出现一道清明,和一张漂亮的脸。

    因为过度浸润过,热气腾腾的双颊,布满绯色,唯独那双眼,清冷中勾着人。

    姜伊人美得自知,所以经常端详,有的时候还会依靠美貌,给自己打气——老娘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一试就上瘾,哪个男人能忘得掉她?!

    左看右看,雄心壮志转瞬又被打败。

    今晚周肃的表现,可不像念念不忘的样子,再向前追溯,从两人相识的第一天,周肃似乎从没吃过她的颜。

    那是十六岁的暑假,姜伊人不情不愿跟父亲去机场接人。

    一脚刚踏进候机厅,她就看到了周肃。

    事前没见过照片,也不知道周肃长什么样,但姜伊人很确定,那就是父亲口中的天才少年。

    因为他太高了。

    别看周肃的年龄介于男人和男孩之间,身高却是人类天花板,这副身板站在人群里,笔直地像一棵冬日水杉树。

    第一面,第一句话,他对姜伊人说,“你好。”

    眼中没有半分惊艳。

    从小漂亮到大的姜伊人,先天的优越感使然,早已习惯异性追捧,唯独周肃,过分平淡的态度,令她很不爽。

    因为不爽,她打量对方的目光,不自觉变得刻薄起来。

    个子太高,衣服裤子都有点短,加上赶路,一双白球鞋灰突突的。

    哦,还有他脚边,鼓成球的大书包,两条肩带已经磨得发白,隐约可以看见上面印着“帆洲体校”四个大字。

    从那时开始,暗戳戳地,姜伊人给周肃贴了两个标签。

    小地方来的,土包子。

    洗完澡,姜伊人随意把湿发挽成髻,套上浴袍,回到卧室,她先看了眼手机,今晚工作群很安静,只有一封英文邮件躺列在屏幕上。

    姜伊人瞥了一眼,连看的兴趣也没有,继续做睡前护肤。

    自从她去年入围全球摄影奖,这样的邀约就层出不穷,她已经习以为常,不看、不回复是常规操作,可偏偏,今天发邮件的人不肯放过她。

    好友兼经纪人的电话紧跟着打过来。

    “都回国两个多月了,一点音信都没有,群里发信息,你也不理,五月珠峰攀登季要开始了,大家组了个局,你到底来不来?”

    “不去了。”

    “为什么啊?”

    摄影的本质就是用画面讲故事,珠峰攀登季,集合了壮丽的风景,和无数登山家的惊险故事,这是一个出作品的好机会,全球摄影师必将蜂拥而至,可她……

    程嘉妮忽然想到:“姜伊人,你不会真的打算转行当记者了吧。”

    长腿搭在脚踏上,姜伊人窝在沙发里点了根烟。

    “记者也不是想当就当,我还没转正呢。”

    程嘉妮觉得不可思议。

    “你新锐摄影师的名头,刚刚打出点水花,不赶紧趁热打铁,多拿出点作品,反而跑回国改换赛道,当什么体育记者,你疯了吧。”

    灰蓝色的烟雾,缥缈散去,姜伊人漫不经心地说,“是啊,我就是疯了。”

    “大小姐,好男人哪没有,非要抓着一个不放手,何必呢?!”

    “是,当初你们分手有约定,约定将来有一天,你们还要继续在一起。可将来又是什么时候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确定,你们的约定还作数吗?”

    姜伊人懒懒的,一时没出声。

    程嘉妮不放弃游说。

    “你这趟回来,见过他了么?”

    “嗯。”

    “说上话了么?“

    “嗯。”

    “你们的约定,他提过没有?”

    “没有。”

    “一个字也没提?”

    “没有。”

    程嘉妮叹口气,“我理解,当年你们才二十岁,前一秒热恋,后一秒分道扬镳,大家都在情绪里,头脑发热许下的承诺,真的不要太当真。”

    谁当真,谁吃亏。

    程嘉妮:“你看,这次你回来,对方连提都不提,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细白的一截凉烟,按在水晶烟缸里,姜伊人终于吐口,我明白。

    她怎会不明白。

    一个人在外留学,从海外摄影圈的小透明,到崭露头角,姜伊人对人情冷暖深有体会,当然明白人走茶凉的道理。

    她也不是一味要强,想看看自己这个白月光在初恋心里,到底能待机多久。

    只是不甘心。

    换做谁,等了五年的长篇狗血爱情剧,不想蹲个大结局。

    程嘉妮似乎已经知道答案,临挂电话前,十分肯定地说。

    “三个月后的采风,先算你一份,甚至都用不了三个月,我相信你就会彻底死心,生活回归正轨。”

    家宴上偶遇周肃,只是生活里的偶然事件,他的职业特点和名将身份,怎么会放任一个游泳运动员满大街溜达。

    所以,姜伊人选择加入京华新闻,成为体育记者,就是希望借职业便利,顺理成章接触周肃。

    但是,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京华新闻在媒体界的地位,不逊于周肃在泳坛的地位,能在京华新闻工作,几乎要动用太奶的人脉,所以可想而知,内部斗争有多激烈。

    刚刚开会宣布了,姜伊人这一批实习生,六个里只能留下两个。

    转正本身就是一场血雨腥风,她能不能留在京华新闻都是未知数。

    散会后,五个人拉了n个群,唯独姜伊人被排除在外。

    因为这个当口,她被主编临时拉去出外勤,目的地是国家游泳队训练基地。

    全国游泳冠军赛即将开始,作为奥运选拔赛,这场比赛云集了当下国内顶级选手,各路媒体摩拳擦掌,都在这里蹲守新闻。

    很快,采访车抵达目的地,大门处,司机逐一出示记者证、通行证、邀请函。

    训练基地的安保,一直很严格,姜伊人记得,从前她送周肃归队,每一次都止步到这。

    今天是第一次,她进入内部,站在看台上,注视着穹顶下的水池。

    50x25m的碧蓝色面积,水浪起伏,日复一日。

    这就是过去九年,周肃人生的全部,是他推掉一切,也要奔赴的梦想。

    想到这里,姜伊人心情忽然变得复杂。

    她替周肃不值,也替自己不值。

    “快看快看!”

    身边大伙儿兴奋起来,有人推了姜伊人一把,把她视线拉回场馆内。

    水里的运动员纷纷暂停训练,上了岸,向池边聚拢。

    与此同时,出发台上,站了八个运动员,蓄势待发。

    今天似乎有场内部比赛。

    简单热身后,运动员们做出发准备——手指触台,身体前倾,头埋双臂间,肌肉虬结的肩胛,蓄力紧绷。

    看台上的采访团队,骤然安静下来。

    下一秒,哨声乍响,所有人一跃入水。

    泳池和岸边几乎同时沸腾。

    起初大家的动作都差不多,水底潜行,然后同时出水,随着运动员开始转体、划水,顿时,水浪翻腾,如煮沸一般,只能看见一条条肌肉喷薄的臂膀。

    这是一场男子100m自由泳的比试,前二十五米还看不出什么,甚至在五十米返身前,前三名的差距,仍不明显。

    直到触壁。

    赛程过半,运动员的体力也接近极限,大部分人出水划臂的频率,眼见慢了下来,逐渐地,第三名落后第二名一个身位,第二名和第一名相差微弱,距离以厘米记,翻盘几乎是瞬间的事。

    此刻,全场的人,不管是场边的,还是看台上的,包括姜伊人都跟着紧张起来。

    “牛逼!”

    水池边爆发阵阵欢呼声,那动静几乎要掀翻场馆屋顶。

    “48秒99!太他妈牛了!”

    是第一名,摆脱掉对手,保持住领先位置,最终撞线。

    大男生们激动地庆祝着,不知道是谁,注意到看台上的姜伊人他们,扯着嗓子喊。

    “张主任!刘明晰刚刚游进48秒,是不是可以进一队了?!”

    带着京华新闻进来参观的,就是这位张主任。

    他全程观看了这场小比赛,亲眼目睹好成绩的诞生,乐得他嘴角压都压不住。

    张主任朝小伙子们喊回去。

    “这事得全队讨论,我做不了主,”故意一顿,“但我觉得能进一队!”

    下面再次爆发一片掌声欢呼声。

    张主任笑着收回目光,同时不忘给记者们解释。

    “一直以来,国家游泳队分为两支,一队和二队。”

    “一队作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集合,经常在大赛上夺牌,所以大家比较熟悉,这个时间,一队在健身房做陆上训练,没在这边。”

    “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二队的比赛。”

    “二队比赛就这么激烈了啊。”采访团队里有人小声嘀咕。

    张主任说:“二队是后备人才,他们刚从省队选拔上来,成绩参差不齐,只有刻苦训练,才有机会进入一队为国征战,所以不拼不行啊。”

    成绩好的进一队,成绩差的退回省队,优胜劣汰,竞技体育历来如此。

    郑主任:“就像刚才的刘明晰,48秒99,这个成绩相当不错,这回他进一队,应该稳了。”

    有人接着问:“这个成绩是什么水平啊?”

    刘主任背着手,如数家珍。

    “在国内,自由泳是薄弱项,现在队里能游进48秒大关的,只有周肃一个人。”

    “他也是这个项目,唯一有望明年奥运摘牌的选手。”

    下面的人“哇哦”一声,这个名字,常年霸榜,大家都熟悉。

    张主任感慨一声,“可惜,像周肃一样的顶级运动员,十年一遇,我们的队伍太缺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