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时穷节乃见,世间再无张居正!
“皇上生母李贵妃只是一个妇人,她与儿子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国家大事,孩子教育全仰仗张居正。
张居正在得到李贵妃信任和冯保的支持下开始改革了。
他一边推行新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一边教育万历,培养他成为一代明君。
还要在冯保与李贵妃之间斡旋,维持这个利益集团的平衡。
他深知,必须依靠这个利益集团,否则自己的心血将会付诸东流。
万历五年夺情风波,他并非真的不想走,新法需要他,皇帝确实也需要他,他也实在走不开。
被人攻击,弹劾。
这些人有他的学生,有因改革利益受损的人。
他被迫请辞,皇帝不允,皇帝知道张居正的功劳苦劳,在万历丧父幼小之际,张居正撑起了大明朝。
万历知道是这位张先生在他和母亲孤苦无依之时,料理国政,教他做人。
此时,万历心中对张居正还是很尊敬的。
他下达了一封圣旨,敢有攻击张居正夺情者,格杀勿论。
张居正虽获得了皇帝的支持,他的政治直觉敏锐的感觉到,他的改革已触犯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还是这样做了。
他接着改,到万历八年,他有想过归政,自己拿权只是为了实现理想,做事情,并不是做窃国贼。
新法差不多了,万历也成年了,他的政治直觉也察觉到,是时候交还权力,见好就收。
上书请辞,李太后不允,再三请辞,还是不允,理由是皇帝还小离不开。
张居正56岁,万历18岁。
李太后想让张居正辅佐万历到30岁。
圣命不可违,想走的走不掉,想干的没法干。
这是一个矛盾,皇权与相权,权力斗争。
还有随着万历慢慢长大,张居正对他的教育过于苛刻,由爱生恨慢慢就开始了。
没办法,接着干,近乎癫狂地干了最后两年,他相信,经过十年的努力,国富民强,边境安定,万历在他的教导下会成为一代明君。
一切在他看上去都是那么完美。
万历十年,张居正卒,第二年,遭到弹劾,四月开始抄家。
算账的原因有很多,万历的权力问题,被整官僚的利益问题……
归根到底只有权力,利益问题。
张居正为了改革,他做了很多事,得罪了很多人,但他没有退缩,他在选择理想之初,他或许意识到会有死无葬身之地,身败名裂的一天。
他知道不能混,得干。
干靠什么,靠权力。
他握紧权力,借助皇权,和利益集团周旋,他成了一个不近人情的独裁者。
只知他的独裁,何人知他的孤独?
在他人生的每一刻,都洒满了信念与理想的光辉。
苟利国家,生死不计,知我罪我,惟其春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张居正一生最好的写照。
最后说一下我想说的,历史机遇和个人能力铸就了他的传奇。
应了那句老话,时势造英雄,英雄易造时势。
但我觉得用文天祥正气歌里的一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以一人之力担天下重任,千古,唯此一人。”
……
大明位面。
张居正听着天幕之上,仙人对自己一生功业的点评和认可,眼中闪烁着深深的感动与自豪。
他的一生,夙兴夜寐,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付出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仿佛要将心中的感慨全部释放。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并非没有代价,他也清楚,自己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但他从未后悔过。
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
“繁华盛世要有一番成就很简单,可我面对的不是盛世,是经历了200余年统治摇摇欲坠的王朝。”
张居正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辅政十年,虽然艰辛,但他成功地让大明重现了王朝初期的政通人和。
这是他一生的骄傲,也是他一生的成就。
他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眼中已经没有了泪水,只剩下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决心。
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明的未来,还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人去努力,去奋斗。
他抬起头,望向那无垠的天幕,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
愿大明江山永固,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信仰。
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明末崇祯位面。
崇祯看着天幕,那上面仿佛还残留着张居正伟岸的身影和不朽的精神。
他不禁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苍凉与无奈。
“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崇祯低语着,心中充满了对张居正那样的救时之相的深深向往。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朝廷中也能出现一位像张居正那样,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杰出人才。
然而,现实却让他深感失望。
他眼前的朝堂,如同一团乱麻,东林党人为了家族的利益,整日争斗不休,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安危。
他们口中喊着高尚的口号,却行着苟且之事,只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对于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疾苦却视而不见。
崇祯想到了张居正的改革,虽然那些改革在当时看来或许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彻底改变大明的命运,但至少它为大明王朝续命了几十年。
而如今的朝堂,却连这样一点微薄的努力都做不到,实在是让他痛心疾首。
崇祯望向天空,心中想象着,如果自己能有一位像张居正那样的得力助手。
那么这一团乱的朝堂或许就能被理顺,国家的危机或许就能得到缓解。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知道这样的想象终究只是空想。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崇祯喃喃自语,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同潮水般涌来。
自己已经尽力了,但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和朝堂,他感到无能为力。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败,却无法挽回这个局面。
夜幕渐渐降临,崇祯独自站在宫殿的露台上,望着那遥远的星空。
只留一个孤独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