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明第一首辅,一代贤臣,千古名相!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盘点:
【第一首辅张居正。
他贪墨银两、生活奢侈,却能名垂青史,成为大明第一首辅。
他敢于改革创新、不畏艰险威胁,一举为大明王朝续命近百年,死后却被抄家清算。
他处事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但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能人。
张居正既是改革家、也是政客,他身上的复杂属性,注定了我们对他的评价不能一语概之。
张居正科举正途出身,从小接触儒术熏陶,但他并不沉迷于经学;
他深知社会的弊端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要想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儒术和经学显然已经无能为力;必须用法家理论和权谋才能为大明王朝下一剂猛药。
所以,作为改革家,他以一身担当安天下,在任首辅十年间,力主推行一条鞭法,使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让衰败的大明王朝一度焕发生机,辅佐明神宗朱翊钧开创了万历中兴。
但张居正也知道改革之路艰难险阻,唯有权力才是实现理想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作为政客,张居正身上少有儒家温良恭简让的气质,也少有仁恕的精神,处事总是咄咄逼人,惯用严刑峻法,讲究权术与谋略。
在权力斗争中堂而皇之地玩弄阴谋诡计,手法老练圆熟,置脸面于不顾,对伦理道德熟视无睹。
张居正身上既有伟岸的一面,也有阴暗的特质;但无论如何争议,也抹灭不了他对大明王朝的贡献。
一代贤臣,千古名相、神童张居正当之无愧。】
网友弹幕:
——5岁识字,7岁通六经,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二甲第九,全国第十二)。就好像玄幻小说的主角,几十年修得他人几百年功力的神童。
——正确的做法,难以实现的目标,义无反顾地做、积极进取的理想主义者。
——一个实在的不择手段的理想主义者。他不在乎现实怎么样,还在乎自己千方百计最终能把现实变成什么样。
——世间再无张居正!
——数年来辛苦建立的体制,一阵风之间就刮得烟消云散。只觉悲从中来。
——那个他穷尽了后半生所实行的改革啊,在历史课本上只留下一句话“张居正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尽数废除。”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最优秀的内阁首辅。请注意,在这两个称呼的后面,没有“之一”。
——纵观历朝历代,像张居正这种能把一个已经快分崩离析的朝代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续命多年的能人真的寥寥无几,可惜天不遂人愿,他为国为民活活累死了。
——张居正于我来说来说,最令人动容的一点在于,他左右逢源了那么多年,对于官场他比谁都懂,他根本就是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的,但他仍然这样做了,虽千万人,吾往矣。
——张居正只是败给了自己的健康和寿命,他如果没有病死依然是无敌的,相比之下于谦于少保才是最冤的,于谦的悲情冤屈堪比岳飞。
张洋点开视频评论区,看看网友对张居正的评价。
【都传张居正大贪,可是万历对张居正抄家时,整个张氏家族只抄出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
一个做了大明王朝十几年实际掌权人的内阁首辅,身后整个家族的财产,不足严嵩的二十分之一。
而万历不满于这个结果,对张家子弟极尽折磨无所不用其极。
张居正的大儿子不堪受辱,于狱中自缢而亡。
二儿子投井被救后多次尝试自我了断却始终未能得偿所愿。
其余几个儿子也受尽折磨。
家中女眷的下场更是十分凄惨。
哪怕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万历皇帝居然还要对已经去世几年的张居正开棺曝尸。
对于张居正这样兢兢业业的国家柱石如此刻薄而残忍,明实亡于万历,此言不虚。】
【为啥晚清,近代那么多人思念张居正,不过是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
张居正不惜牺牲自我、破家沉族也要造福百姓造福国家,早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中华民族需要要海瑞,也需要张居正,不用拉踩。
张居正是从整个国家层面造福百姓,海瑞是个好的地方父母官。
海瑞怼了同时代很多人,但从没有骂过张居正,反而很支持他的改革。】
【还要怎么忠?张居正本人为了挽救朱家的大明夙兴夜寐,不到60就劳猝而死了。
死后破家沉族,家里人被饿死,长子被逼以死明志,声名具毁,差点被鞭尸。
就算如此,张居正的儿子张允修在张献忠逼他出来做官的时候自尽身亡,重孙子后来为了南明辗转多地抗清直到殉难。
这要是都不算忠那还是先问问万历,天启这些八八的好儿孙对带明忠不忠了。】
……
张洋看了评论,也是感慨万千,张居正和他是本家,他读过《万历十五年》,最喜欢的就是张居正了。
忍不住也点评道:
“万历前十年间,国家兴亡实系于江陵一人。
敢以一己之力担天下重任,也是江陵一人。
古代读书人所想的修身治平,以天下为己任总有各种各样的不足。
有人丢了理想,只为荣华富贵;有人明哲保身,半官半隐;有人虽有富国强兵之想,但富于理想,不合实际。
有理想,有本领,有手段,有魄力和勇气的人,在当时只有张居正了。
在中国古代,为官想做一番大事业的很多,能做一出一番大事业的真的不太多。
张居正为官30余载,宦海浮沉。
看到了嘉靖,隆庆两朝的政治腐败,在青年时就有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理想。
经过无数次的权力斗争,利益冲突,他一步步走上了首辅的位置,他的一步步的为官之路,是他一步步深知国贫民弱的心路历程。
他在心中更加坚定自己的苟利国家的理想。
他初任首辅,国家是一堆烂摊子,内忧外患。
皇上10岁,幼主年少,只是一个刚刚丧父的孩子,看到嘉靖,隆庆一个道士,一个软弱的皇帝,他在十岁的小万历身上是寄托着自己一代明君的政治理想的。
司礼监冯保与他同为利益集团,合力扳倒了高拱,张居正升首辅,他晋升司礼监掌印,冯保以为他俩有共同利益,共同对手。
是的,有共同利益,但是张居正还有自己的理想,他拿权力是为了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