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全麻了 > 第92章 刘伯温比诸葛亮更牛?何德何能啊!

第92章 刘伯温比诸葛亮更牛?何德何能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网友弹幕:

    ——李善长大概更接近于萧何、荀彧这样的角色,刘基有点像张良。

    ——司马懿害死了李善长。

    ——李善长最讨厌的古代人应该是司马懿。

    ——李善长年纪越大,朱元璋越看他越像司马懿。

    ——李善长年纪那么大还娶小老婆,司马懿也是!老朱一拍脑袋,对上了。

    ——朱元璋做的过分了,把明初一班开国功臣名臣勇将的b格拉低了不少。

    ——功劳是李善长大,但是聪明才智肯定不如刘基。

    ——李善长死的也不算冤,但满门抄斩有点过头了。

    ——李善长只是朱元璋为了废除宰相制度的一个牺牲品。

    ……

    曹魏位面。

    司马懿看到天幕上关于李善长的讨论,又将自己拿出来批斗,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想出口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

    大唐位面。

    李靖凝视着天幕,看到李善长因被怀疑为司马懿第二而遭遇不幸,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和共鸣。

    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那段与李世民关于司马懿的对话,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当年,太宗征高句丽时,自己因病未能随军出征。

    李世民亲临探望,问及病情,李靖坦诚相告,称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已不堪重负。

    李世民听后,「勉之,昔日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强魏。」

    听闻此言,自己立即从病床上爬起,随军出征,以行动表明忠诚与决心。

    如今,看着天幕上李善长的遭遇,李靖不禁感慨万千。

    他明白,无论是自己还是李善长,都不过是皇帝政治斗争中的棋子。

    他们的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掌控。

    ……

    大明位面。

    七十多岁的李善长看着天幕上的评价,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被后世认为是司马懿的牺牲品,这让他很是不甘。

    但看到自己的功劳被后世肯定,他还是感到开心和满足。

    李善长决定做点什么,改变陛下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自己能够找到一种方式,让陛下明白自己的忠诚和无私,或许能够避免将来的悲剧。

    于是,李善长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和经历,打算写一封长信给朱元璋。

    在信中,他详细回顾了自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岁月,讲述了自己为大明王朝建立所做的种种努力。

    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朱元璋的深深感激和忠诚,同时也坦诚地承认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误和过错。

    李善长希望,通过这封信,能够让朱元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贡献,也让他明白自己的忠诚和无私。

    虽然这封信可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李善长仍然希望,至少能够为自己正名,让后世更加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一生。

    ……

    天幕视频继续:

    【一统江山刘伯温。

    他运筹帷幄堪比张良、神机妙算不输诸葛、正直耿介比肩魏征;既能辅佐朱元璋扫平群雄、一统江山;又能严惩贪官、礼待百姓。

    作为军师,他先是针对当时的局势向朱元璋呈上了《时务十八册》,而后又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方针;帮助朱元璋扫清障碍、驱除北元、建立大明王朝。

    作为臣子,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心系百姓、建立戍边卫所、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前朝弊政,为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大明第一智囊刘伯温当之无愧。】

    网友弹幕:

    ——刘伯温的发育环境比诸葛亮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个人发觉刘伯温也不是很厉害。

    ——诸葛亮没成功,刘伯温成功了。

    ——刘伯温应该比诸葛亮牛逼点,看待事情的高度不同。

    ——看了电视剧朱元璋,感觉刘伯温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说实话我觉得朱元璋给刘伯温的伯爵不值得刘伯温给他续命。

    ——朱元璋本人是当时的第一军事家,第一政治家,所以谋臣作用不是很明显。

    ——刘基在洪武朝连配享太庙都没混到而且36功臣排在最后。

    ——刘伯温不是最大功臣,李善长徐达都比他功劳大。

    ……

    三国位面。

    天幕之上,历史的画面流转。

    诸葛亮的心绪也随之起伏,他静静地站在高处,凝视着天幕上那位与他齐名的刘伯温。

    “北伐未成,实乃我之憾事。”

    诸葛亮轻声自语,眉宇间透出一丝淡淡的忧愁。

    他想起自己曾经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每次都未能如愿以偿,心中的遗憾难以言表。

    当刘伯温辅佐朱元璋一统江山,建立大明王朝的辉煌成就时,心中又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或许,成功与否,有时并不在于个人的才智和努力,而在于时势和机遇。”

    诸葛亮忍不住叹了口气,他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战乱不休,想要实现统一中原的伟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何日才能匡扶汉室,报答先主知遇之恩……”

    诸葛亮仰望天幕,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

    明洪武位面。

    病榻之上,刘伯温,这位曾经辅佐朱元璋扫平群雄、一统江山的传奇人物,此刻正静静地躺着,双眼注视着天幕画面。

    看到了后世之人将自己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满足。

    刘伯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功业,已经得到了后世的认可。

    他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这一切都被后世铭记,他的名字也将永远青史留名。

    “足矣,足矣。”

    刘伯温轻声自语,声音虽然微弱,却透露出一种从容与满足。

    ……

    1980年代,某高中的课堂上,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

    “刘伯温的功劳既然那么大,为什么才被封为伯爵,是不是太低了?”

    老师听后,开始耐心解释。

    许多人对刘伯温的爵位有所误解,认为他的功绩卓越,伯爵的封赏似乎不足以匹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明初,武将的地位尤为显著,军功是评定爵位高低的首要标准。

    李善长作为文臣之首,虽然早期就投奔朱元璋,负责行政和后勤,功劳堪比汉初的萧何,但由于没有军功,一开始也遭受了非议。

    最终是朱元璋力排众议,才将他封为开国国公,并确立为群臣之首。

    这是因为朱元璋自视甚高,以刘邦自居,效仿刘邦立萧何之举。

    至于其他文臣,因缺乏军功,爵位普遍不高。

    例如,为朱元璋献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虽为军事幕僚重臣,功劳甚至超过刘伯温,但同样未被封侯。

    又如汪广洋,自朱元璋打下太平府便跟随其左右,经常参与军务,后来更是担任丞相一职,功劳不亚于刘伯温,最终也只是被封为忠勤伯。

    实际上,军事幕僚的地位在明初远低于将领和负责后勤行政的文臣。

    因此,刘伯温被封为伯爵已是相当高的待遇,特别是考虑到他的资历和功劳。

    从资历来看,他跟随朱元璋的时间相对较晚,至正二十年才投奔。

    而从功劳来看,他虽然力主攻打陈友谅,但这更多是坚定了朱元璋的决心。

    在之后的军事谋略中,大多是朱元璋和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决策为主,刘伯温的贡献并不像张良那样显著。

    他只是众多军事幕僚中的一员。

    实际上,刘伯温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也确实有限。

    朱元璋将李善长比作萧何,将汪广洋比作张良和诸葛亮,却从未将刘伯温与这些历史名臣相提并论。

    一开始,配享太庙的功臣名单中也没有刘伯温。

    直到后来,明世宗作为旁系继承皇位,经过一番折腾,才将刘伯温列入太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