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黑衣宰相姚广孝:佛道双修第章 诗书双绝
在1980年代的一所中学教室里,天幕上正展示着明朝名臣海瑞的故事。
突然,一名学生打破了沉寂,嘲讽道:
“看看这海瑞,清廉而无用,就是个书呆子,没什么大作为。”
历史老师听到这话,脸色一沉,但并未立即发火。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开口:“同学们,你们真的了解海瑞吗?”
老师开始详细解释:“首先,我们不能仅凭一些表面的现象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海瑞,他并非无用之人,也非书呆子。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底层民众的利益而奋斗,尽管他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
他的清廉和正直,是他对待国家和人民的态度,而非无用。”
“有些人说他迂腐、不懂变通,说他做事太过于莽撞,不顾上级脸面、不顾所谓的大局、不顾他人安危,甚至不顾家人生死。
但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海瑞并非不懂变通,他只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他挑战的是统治集团和既得利益者,他不怕得罪人,不怕牺牲自己的利益,只为追求公平和正义。”
“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有多大的概率投胎为王宫贵胄,有多大的概率能投胎为地主或者宦官世家。
又有多大的概率能够通过科举或者其他方式跻身上流社会?
如果都没有,那我们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劳苦大众,这个时候你还会关心是否有人挑战了皇权是否有人藐视了权贵是否有人破坏了所谓的大局吗?
都不会,我们关心的只是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活下来,能不能不成为权贵脚下的蚂蚁,生命被无情剥夺、尊严被任意践踏。
所以,谁能让我们吃饱饭、为我们做主,谁把最底层民众当成人看待,我们就说谁是好人,谁就是清官!
海瑞代表的是最底层人民的利益!
在封建制度下,底层民众往往是被牺牲者,生命被当权者践踏,整个历史都在为统治者唱赞歌,只有海瑞在为劳苦大众发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有人说海瑞沽名钓誉,为了博得忠臣之名藐视皇权,可是他并没有藐视规则和正义,他是靠着一本《大明律》为生民立命!
靠着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愤怒而孤军奋战!
其实嘉靖对海瑞的两句评价已经十分中肯,嘉靖说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
在海瑞的眼中,没有权贵、没有皇帝、没有国家、没有自己的家人,有的只是劳苦大众的利益。
不管你们所谓的“大局”是什么、不管你是谁,只要不管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不顾国法天道,就必须要一查到底。
所以他终将为了他心中的民众向一切开战。”
“所以,同学们,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些表面的现象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他的行为,然后才能做出公正的评价。
海瑞,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奋斗的英雄。”
老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他们都陷入了沉思,开始重新审视海瑞这个历史人物。
……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
【黑衣宰相姚广孝。
一代奇僧,毁誉参半;出生于医学世家,佛道双修、诗书双绝;兼顾兵法、术数、玄学、儒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胸怀韬略。
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后帮助其以一隅之地、率领八百士卒,起兵靖难,登上帝位。
出师无名时,他帮助朱棣树立信心;士气低落时,他帮助朱棣稳定军心;战事不利时,他帮助朱棣扭转困局。
最终,他用才干智谋、兵法韬略,辅佐朱棣成就帝业,建立不朽之功。
除此之外,他还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参与设计规划北京紫禁城,为明朝的文化发展、社会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功成名就时,他微微一笑;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网友弹幕:
——一个能帮朱棣把死棋下活的人。
——一生所学,只为屠龙!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郑和的师傅,郑和的本事都是他教的。
——功成身退,没有比他退的到位的。
——姚广孝不图钱不图名不图利,主打的就是一个展示才能。
——姚广孝入错门了,他如果在春秋战国可以入鬼谷派。
——他练屠龙术练了五十年才得以出手。
——这货一直是我的偶像,一生奋发图强,不要女人不要钱财,也不贪权。
——和尚的两个极端,姚广孝和杨琏真迦。
——姚广孝:我有屠龙术,不用不舒服。
……
深山古寺之中。
姚广孝看着天幕上对自己的评价,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那些赞誉和弹幕,是对他一生付出的肯定。
然而,他并不在乎那些名利和荣誉。
他一生所求,不过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
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那些与朱棣并肩作战的时刻,已成回忆。
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的他,只愿在深山寺庙中静度余生。
“阿弥陀佛!”
姚广孝微笑着,心中充满了宁静和满足。
……
天幕视频继续:
【明之萧何李善长,明初国公之首、开国第一文臣。
早年跟随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管理政务、保障后勤、招揽人才、调和矛盾。
并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定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被朱元璋称为我朝之“萧何”。
明朝建立后,他又奉命兼修《元史》,参与制定《大明律》,拟定大明国号。
参与大明首都选址、指定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编写《太祖训录》、指定《大明集礼》。
但遗憾的是,朱元璋晚年为了加强皇帝集权,彻底断绝人们对中书省丞相之职的幻想;用胡惟庸案处死了李善长。
一代名相、不得善终、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