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宋鲜花
宋鲜花是包头的知青,六六年毕业的老牌高中毕业生,当年下乡到呼市郊区毫沁营公社郑家沙梁大队。一起插队的少男少女们,本来以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忍上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回去了,没想到一望无边黄土沟、坑洼不平的盐碱地,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就是生活的全部,她的很多同学都陷入了灰心绝望,麻木地上工,麻木地睡觉,迷茫中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的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就跟当地人结了婚。
别看当时宋鲜花年龄不大,却是性格坚定,有主见。她知道这样的生活肯定不是自己想要的,只要能离开去哪都可以,带着这简单的执着,她一趟趟地跑知青安置办公室。
她白天农忙,平整土地、打坷垃、担粪,修渠,割谷,碾场打谷、扬场,起土豆,晚上在知青点的煤油灯下翻看任何一本能找来的书,在寂静的夜色里,打发着寂寞苦涩的知青生活。
遇到不上工的时候,她就去知青办找办事员询问哪里招工,带点莜面、送点山上的黄花菜拉拉关系,一遍遍跟人家强调只要能离开去哪都可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郊区要办个砖瓦厂,知青办的人帮忙把她当临时工招进了厂。
经历了种地的农村生活,砖瓦厂至少能吃饱,而且下班就休息,宋鲜花开心之余主动搞黑板报,给广播站写稿。
没多久稿子引起了厂办主任的注意,听说她是高中毕业生,安排她当了办事员。后来转正,以工代干,当出纳,发工资,管粮票,管后勤,在这在百十号人的厂子里,雷厉风行的她,成了半个当家的。
77年恢复高考,她已经是怀孕的准妈妈了。有心去报名试试,但是自己的男人和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说折腾那干啥,孩子最重要。没有人帮忙,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这样放弃了。
考试结果出来,宋鲜花发现有比自己当年学的差的都考上大专了,争强好胜的心又一次不安分了。
心有不甘的她暗暗努力,转眼间便来到了第二年高考。她考上了民族学院的夜大会计专业。自此之后,她开始了一段艰辛的求学生涯。
在这段日子里,她不仅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得充分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去上课。寒来暑往,历经整整三年的辛勤努力,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会计专科的毕业文凭。
或许是上天眷顾努力的人,她毕业以后,赶上了原来的厂办主任当上了厂长。老领导看见她的文凭,响应政策号召让她担任厂里的会计。这对于一直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的粮食产量上升一大截,农民忙时种地闲时帮工或者做小买卖,很多都生活好了。手里有点钱,就开始想办法盖房子。盖房子就要用砖瓦,于是周围出现很多村镇集体办的砖瓦厂。
乡镇办企业,船小好调头,人少好拍板。他们生产的砖瓦总是比宋鲜花的国营厂便宜个一厘二厘。几年下来,此消彼长,恶性竞争,砖瓦厂开始了下坡路。
87年开始,周围的砖瓦厂大都改为个人承包。人家扩大砖窑,从南方买更好的机器,挖走技术工人,买砖给回扣,花样百出,各显神通。
宋鲜花的国营砖瓦厂还是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路。机器老旧,烧的砖瓦质量没人家好,价钱贵还服务不好,厂子开始黄了,三五个月才发半个月工资。
一心期待人家能过好、我也要过的好的宋鲜花,只能无奈地出来找工作。
当她看到陈建光的招工牌子的时候,特别是那一天10块打动了她。这要是干一个月顶她两个月的工资呢。于是主动上前攀谈并且推荐了自己。
和陈建光两个人一聊,发现都是知青,顿时有了共同语言,就一起回了店里。
九十年代初的商业环境、经营方法和消费者观念还属于草莽江湖。在这个没有广告法的年代,很多广告宣传词都是夸大宣传,但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习惯于被告知被指挥的中老年人,当时并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迷信一样保持着对文字的尊重和对报纸权威的认可。
北方晚报四个整版的报纸广告创举一出江湖,全市震动。无数人主动将目光聚集到了这款营养液上。大家都认为现在生活好了,花不太多的钱,就能买来健康,还能延缓衰老,何乐而不为?
一时间前来买货的人络绎不绝。不但858超级营养液在呼市的市场一夜成名,连北方晚报的销量也节节上升。
宋鲜花到了店里,二话不说开始帮忙。收钱,找钱,记账,安排吃喝,汇货款,应付本地的混子,城管、卫生检查,三天下来,就成了店里的主力。三个人决定把她留下。
“宋姐,这是你三天的工资” 元奎拿着50元递给宋鲜花
“不是一天十块,三天三十吗?”
“这几天你干的不错,我们给你发奖金。”马祖耀插一句。
“对,这是奖励你的,愿意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干?”陈建光笑呵呵的问道。
宋鲜花毫不犹豫地开口: “那我肯定愿意呀,这边生意这么好,那你看一个月给我开多少钱?”
“就是这个价,三天50,一个月500。怎么样还满意吧?”元奎已经有了老板的派头。
“满意,肯定满意,那我一定好好干,跟着你们一起发财。”宋鲜花作为老会计,过手的钱在心里有基本的账目。就这三天,店里的货卖了400多箱,毛利就有4万多。
听说北京的货已经在路上了,估计照这种情形,一个月下来40多万。虽然不知道成本多少,但是起码也能挣一半,这么好的生意,当然要加入进来。
“好,那我们就一起加油,一起发财。”元奎和陈建光一起点头。
“那我的那份也能兑现了吧?”马耀祖兴奋地插话。
“兑现,这个月底就兑现,你的一成顶你父母干十年。”陈建光乐呵呵地说。
“这下我马耀祖不光是光宗耀祖,再干两年就要强宗胜祖了。”
哈哈哈,众人笑做一团。
卖货的同时,元奎始终保持着心里的危机感,必须要比别的厂家卖的快,必须想办法扩大当地的战果,然后尽快转战另一个地方。
他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报纸杂志上对保健品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