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初遇孔明
曹操突然变得激动起来,说话的声调也提高了几分,“殿下,老臣挟天子是真,但要说我是以此来号令天下诸侯,我认为这个说法有失公道。”
“想当年,董卓率军入洛阳,天下诸侯齐聚虎牢关勤王,竟然连殿下的面都没见着,反而导致董贼逼宫,他领着当今圣上西迁长安,焚烧殿宇,秽乱后宫,诛杀忠臣,而臣下拼尽全力也要撕咬董卓这个大魔头一口,相比之下,臣的所作所为难道就换来你的这样一句评价吗?”
曹操耸动着胸口,喘着粗气。世人对他的评价,早就传入他的耳朵里,他对此不以为然,但听到这些评论从刘十三的嘴里说出来,却表示难以接受。
“再说号令天下诸侯这件事,臣下在朝为官,协助圣上荡除敌寇、平定叛乱,若没有圣上旨意,这等大事能办得成吗?”
曹操的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制,“即便如此,天下诸侯哪有一个真正能听我曹孟德的号令?袁公路四世三公,却凭一块传国玉玺就公然废汉自立称帝,袁本初公然勾结异域蛮夷在河北大肆攻城略地,这些人什么时候又把我放在眼里?”
很显然,曹操的论据很有力道,他说的这些情况,有些是刘十三亲自经见过的,还有一些从他创设的邸报讯息里面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很难想象,就算曹操当年没有将汉献帝从洛阳接走,现在的天下会是什么样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事情难道就不会发生了吗?
与董卓和李傕、郭汜这些人相比,曹操的表现确实不足以用恶贯满盈来概括。
“就算你说的这些情况属实,那又如何?在许都城内,你出入宫廷皆用天子仪仗,朝堂之内唯你是尊,你敢说自己没有篡汉自立之心?”刘十三仍旧没有放弃对曹操的言语控诉。
曹操呵呵冷笑了两声,情绪也稍微平静下来,“殿下还记得我刚才问过你的话吗?你若真想夺回天子之位,老臣立即就可以回许都号令文武百官迎你登基,如果说老臣有僭越称帝的想法,现在就可以明确告诉殿下,只要汉室天子在位一日,我就以臣下身份辅佐一日,绝不背负这专权篡位的千古骂名。”
说完这些话,曹操重新安坐下来,抬头望着刘十三,说道:“老臣常年征战沙场,随时都有脑袋搬家的可能,我只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天下九州重归汉室,四方夷狄对我中原马首是瞻。”
刘十三的立场已经不再坚定,因为他自己的愿景何尝不是这样呢?可现实情况是,眼下的他连一个在河套和阴山地区苟延残喘的南匈奴都搞不定,这个远大目标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所以才异想天开的来个棋行险招,以为只要杀掉曹操,就可以走个捷径。
他甚至觉得在这番与曹操的谈话之中,自己不但没能以咸鱼翻身的汉少帝身份占得任何上风,反而让对方为自己上了一课。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如果刘十三不是穿越后占据着少帝刘辩的躯体,在这乱世里想要靠着他那自以为是的绝顶聪明的头脑从底层一步步往上爬,现在恐怕顶多被某位士族大家或者地方豪强纳为门客或者幕僚,或者在频仍的乱世中死于非命也未可知。
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这就是他从这次谈话中得到的收获。虽然曹操承诺,只要刘十三愿意,可以恢复他的天子之位。
刘十三不可能不知道,就算自己进入许都当上天子,也只能跟现在的献帝一样,处处受制于曹操,绝无力挽狂澜的机会。想要让这样一位乱世枭雄主动将手中的权力完全返还给汉室天子,这是绝无可能之事。
曹操也看出了他的心思,继续补充道:“臣下曾师从蔡议郎,与昭姬师妹相处多年,一想到她如今还身处茫茫草原,就寝食难安,可我眼下还在为平定中原而四处征伐,对匈奴鞭长莫及。不过请殿下放心,我曹孟德若是躲过这一劫,早晚会亲率大军迎接师妹归汉。”
这番谈话看似很随意,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此时,刘十三知道曹操自打见到自己那时起,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并且还颇费了一番心思。但他还是被这位曹大叔说服了,使得他一时半会儿竟然没了主意。
曹操的谈话逻辑严密紧凑,含义层层递进,首先是告诉刘十三,我曹操曾经对你有多好,其次是你对我的误解有多深,最后是你若杀了我将会失去什么,或者我可以帮你得到什么。
至于前面两点,都是他的肉身和曹操之间的事,刘十三无法感同身受,所以还不足以打动自己。但这最后一点,直接戳到了他的痛处,仅仅是迎接文姬归来这一件事,就足以让他放弃对曹操痛下杀手的打算。
“司空大人,你先歇着,咱们稍后再谈。”刘十三没有立即做出对曹操的处置决定,而是用这种方式暂时从谈话中抽身出来。
来到外堂,他让张绣等人暂且安顿好曹操,告诉他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他本想先去见邹氏这位故人表达一下感激之意,谁知邹氏闭门回拒,说自己的败絮之身已无颜见人。刘十三对此毫无办法,便带着赵云去往城内转悠,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头脑恢复冷静。
他们找了一家僻静的茶肆,两人对坐下来。
“子龙将军,你觉得曹孟德该杀吗?”刘十三啜了一口滚烫的茶水,漫不经心的问对面的赵云。
赵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端着茶碗吹了吹上面的浮沫,望着窗外说道:“末将在常山之时,曾见过乌桓首领手持鸣镝,他的鸣镝射向哪里,手下的士兵便将刀剑杀向哪里,我听从主公的号令。”
自从赵云来到身边,他的忠勇表现一直深得刘十三的赏识,但此刻的他需要一个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出谋划策的谋士。他此刻多么希望自己的治中从事贾逵跟在身边,心想那个脑子里满是计策的家伙,一定能给自己出一个万全的主意。
“曹孟德,来宛城;收降叛军动歪心,霸人婶娘险丧命!”茶肆外边的街道上,几个满脸污秽、衣衫破烂的小孩紧跟在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身后,嘴里不停重复着这段童谣。
刘十三兴致勃勃地看着这一幕,觉得好笑又好奇。宛城抓住曹操这件事,自然大家都已知晓,但其背后关于曹孟德的风流韵事,竟然会这么快就在这些黄口小儿之间传开。
不用说,那段顺口溜一定是那位少年教给这些小孩的,刘十三赶紧迈步走到茶肆门口,向那位年轻人问道:“这位小兄弟可否进来共饮一杯清茶?”
少年驻足停下,向刘十三拱手一拜,“多谢先生美意,我还要赶去赴好友的约。”
从少年的举止和神情里,刘十三看出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儒生,而且对其顿生好感,接着问道:“请问小兄弟尊讳?”
刘十三的第六感确实很准,那位少年虽然只是穿着一身布衣,但身上那一股智慧和机敏的气息已经很自然的流露出来,或许这就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回先生,小生诸葛亮,表字孔明。”少年的回答不卑不亢。
刘十三听完少年的回答,心里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忙不迭上前拉住他的手,非要与少年一起品茗畅谈。
他让店小二端来一盘炒豆,分与那些跟在少年身后的小孩,打发他们散去,还重新要来一壶上好的茶水,很客气的将孔明让到先前赵云的座位上。
年少的孔明诧异地看着刘十三的热情举动,此时的他哪能知道,一千多年以后的人们,还能对他那富于智慧和忠勇的生平事迹膜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