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废少帝成了叛军首领 > 第14章 疯了吧!你要放弃玉玺?

第14章 疯了吧!你要放弃玉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十三是不是疯了?竟然要放弃传国玉玺!

    “它就是一块石头而已,留在手中反受其害。”刘十三虽被黄琬的忠心打动,但他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计划。

    黄琬跪地不起,死劝刘十三放弃这个疯狂的举动。

    之所以准备放弃传国玉玺,刘十三自有一番说辞。

    之所以要死命守住传国玉玺,黄琬也有一番道理。

    两人陷入到僵持状态。

    彼时,袁术进入洛阳后,只短暂待了几天,便撤军南下,回到淮南的驻地。同时,他还对外声称,在洛阳城北的一口枯井中,发现一名死去多日的宫女,手中抱着那块下落不明多日的玉玺。

    “传国玉玺已落到袁术手中,全天下的人都已知晓此事。”刘十三轻描淡写地说道。

    黄琬据理力争,说袁术手中的玉玺是假的。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不明白吗?真假已经不重要,天下人说他手中的玉玺是真的,那便成了真的。”

    黄琬依旧寸步不让,刘十三只得回答说暂时搁置计划,答应此事从长计议。

    一些史书上对袁术的评价是野心巨大的冢中枯骨,但刘十三却认为,至少在争夺传国玉玺这件事上,袁术着实给自己上了一课。

    除了皇帝和他身边的近臣,谁又能亲眼见到玉玺长什么样呢?

    再说袁术只想利用玉玺之名,在淮南那一隅之地实现他的皇帝梦而已,并不在乎能否调动天下兵马,以及他的皇帝身份能否得到全天下人的认可。

    现在,刘十三手上的真品,反而被当做了赝品。或许,即便诸侯们知道他手上的玉玺是真的,但明面上也不想承认。

    如果有可能,大家对被架空的献帝的命令都不想执行,就更别说突然多出来一个仗着手中的石头对自己颐指气使的上司。

    各路诸侯联军,名为勤王,实则各怀鬼胎,本质上与挟持献帝的董卓别无二致。一听说玉玺已经落入袁术之手,大家便各自收兵回到老巢,千方百计攻城掠地,扩大地盘和实力,静待将大汉天下收入囊中的时机出现。

    刘十三也有这个想法,却没有那个实力。

    他来到汉末乱世已一年有余,当初信心满满地认为,凭借这颗在后世算不上聪明,但绝对远远胜于古人的大脑,别说是平息华夏战火,就算将大洋彼岸的美洲收入囊中,也不在话下。

    理想过于丰满,现实过于残酷,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就算在后世里,刘十三也无法创造出飞机、导弹之类足以在瞬间改变天下格局东西。

    即便他想要凭借手中的资源调动能力,在汉末乱世做到这一步,那也需要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时间。但老天爷让他连自己的爱姬都守不住,显然不会如此慷慨。

    但细想过后,刘十三依旧认为他的战略方向没有问题。

    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物力的天花板高度实在有限,天下财富就那么多,要么在你手里,要么在我怀里。物力达到极限之后,唯有内卷才是出路,所以,天下诸侯逐鹿中原之事才会在历史上反复上演。

    天下越乱,那些真金白银、珠光宝玉反而没什么大用,粮食却会显得愈发珍贵。要深入骨髓地认识到这一点,必得像刘十三那样在饿死的边缘徘徊过,才能做到。

    所以他当初才决定将所有粮食藏匿于黄河北侧的解州,那里的西南两侧均被黄河萦绕,北有汾水,东有太行,简直堪称一个完美的栖身之地。

    除了粮食,刘十三知道还有一些可与之媲美的硬通货可囤积,比如盐铁、丝绢、钱币等等。只是他的起步太低,又加之被各种麻烦事缠身,只得先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

    从函谷关抢夺来的军粮,再加上弘农百姓们从田地里抢收回来的夏粮,刘十三至少两三年内不需再为百姓的吃饭问题发愁。

    但这些还远远不足以让他具备和各路诸侯掰一掰手腕的能力,不仅如此,就是护住眼下的成果尚且存在困难。

    他还需要一支军队,一支完全听从他调遣的勇武之师。

    刘十三眼下只有名望,而无威望。威望只能在一次次战争的胜利中获取,通过军功来传达给天下人。

    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想要自下而上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十足的军队,不是谈笑间即可办到的事。

    所以,他向黄琬提出的那个办法,就是购买或者雇佣现成的军队。更明确说来,是想用手中的玉玺,换来十万精锐骑兵。

    在正统思想为主导的大汉,这种行为实属僭逆不道。恐怕也只有刘十三这样的来自未来世界的人,才能生出这种简单粗暴的想法。

    天下诸侯中,估计也没人敢接下这笔交意。因为在局面越来越扑朔迷离的乱世中,谁都不想成为那个被千夫所指的对象。

    思来想去,刘十三认为,普天之下愿意和自己做成这笔交易的对象,只有那些在外围觊觎大汉疆土的异域民族。

    为了不至于将这件事做得过于偏激,刘十三想方设法地安抚黄琬的情绪,整天在他跟前复述自己的计划,以期获得对方的支持,他同时也在加紧建立自己的军队。

    之前吃的那些亏,除了没有自己的军队,还有一点就是讯息获取的方式太单一,速度太慢。尤其是函谷关遭遇战,如果提早一个时辰得知李傕、郭汜军的动向,也不至于落得那般狼狈。

    在刘十三的操持下,北侧的黄河沿线筑起一排排烽火台,绵延二三百里,白天狼烟为号,夜间烽火传讯。

    此举在应对董卓时不时派出的小股偷袭部队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致使敌人的每一次偷袭都无功而返。后来董卓军发现实在没有便宜可占,就彻底放弃了对黄河北岸的骚扰。

    偏安一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刘十三的软磨硬泡之下,老臣黄琬终于被打动,愿意为实现刘十三的疯狂想法四处奔走。

    黄琬派出能言善辩之士,几乎跑遍九州大地。按照后世的商业行为来看,他这一套做法囊括了邀约、询价、招投标的所有环节。

    但是各路人马带回来的消息皆无法让刘十三满意,要么直接吃到闭门羹,要么就是对方太缺乏诚意。愿意冒险做这笔交易的地方诸侯,最多只愿意出五千步骑兵。

    流传于世几百年之久的传国玉玺竟然贬值到此等地步,就连老臣黄琬都感到愤恨不已。这个结果反而激发起他更大的动力,心想如果不用它换来十万八万精锐部队,就愧对曾经作为大汉旧臣的身份。

    这就是刘十三之所以一定要说服黄琬的原因,这位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老臣,心中真能藏下十万雄兵。但是,若是此人认定某事不可为,就是刀架到脖子上也会不为所动。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黄琬的一番苦心筹划和居中奔走之下,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当北疆草黄马肥之时,好消息也伴随着草原吹来的寒风来到刘十三的帐下。

    “回禀主公,此事成了,整整十万铁骑,五年赁期。”

    在这个让人兴奋的消息刺激下,黄琬已经忘却了先前为了护住传国玉玺而不惜跟刘十三撕破脸皮时的心酸场景。

    能承接下刘十三这么大手笔生意的人,究竟为何方神圣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