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36章 唬人

第36章 唬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地的水果,北地少有见卖的,就譬如橘子等。北地的水果,南地也是少见卖的,就譬如柰子、桃子等。小子觉得,这是很好的贩卖保存手段。”

    “方子我不说,你们没有,也卖不得。我若说了,你们酒楼便是独一份卖这个的了!等桃子、葡萄、莓果等水果过了季,你们拿出罐头卖,就卖给府城乃至京城的各路达官贵人,必然能不少赚的!”

    “而且,有了这方子,不仅可南北方随意贩卖水果,还可反季卖,譬如夏天卖秋天的果子,春冬过年卖秋天的果子。”

    如今苹果品种还不同后世那般个大,都是如沙果那般大,或者比之较大一些的。而且也不如后世很多苹果品种那般清脆甘甜,而是沙甜。且它们在这时还不叫苹果,而是叫柰子或林檎。

    价钱嘛,种的人不多,卖的也不多见,一斤十二三文吧。在这里,他小时候过年看人卖过,而且那人还卖的是野生果柰。

    他们村的后山并没有野生柰子树。

    总之,这个时候的水果,种的人不多,价钱也并不便宜,且大多做的都不是一般老百姓的生意,而是在水果当季下市时卖给有些闲钱,能吃饱饭的小康家庭的,就譬如赵家。

    粮食产量不高的时代,普通平民还吃什么水果呢?肚子能填饱就行了,哪有闲地种水果呢!

    因此许多地主豪绅家里有果园的,水果若保存得当,则就可以在过季后将之卖给一些达官贵人赚钱。

    古代封建社会其实也是敝帚自珍的社会,水果种植以及嫁接技术甚至许多在后世看来不值一提的,能保证衣食住行等的技术也不是一般平民想学就能学到手的。

    就比如这个时代的学徒制,学上三四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人也未必能把师傅的手艺全学到手。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杜蘅之就是觉得他方子值当这个价钱,所以他心一横就叫出了高价。按照一两银子五六百块的后世物价换算,倘若卖一百两,他就叫出了近五六万的卖方子价。

    这就是他的另有打算了,这打算他和家里人是说不清楚,家里人看上去也没胆子让他叫出这个价钱的。反正又不是不能搞价,他就看这酒楼的大掌柜怎么说吧。

    张大掌柜不是没买过方子,可一个方子卖出一百两左右还行,但几百两嘛,他还是觉得价钱高了。

    他本有心压价,并且是狠狠的压,可听杜蘅之这半天头头是道的一说,他便抬手顿在了那里。他认为,照这孩子说的,三百两买这方子确实不贵,甚至还买便宜了。

    什么人的钱好赚还轻松,他虽不跑商,但他照应东家的买卖多年,也是清楚的。

    物以稀为贵,冬日里能吃上莓果、桃子、葡萄这等稀有水果,想来,怎么的那些达官贵人也不是不乐意掏钱的吧?

    尤其是各种莓果,他们这里大野地里常见,可那东西就是吃个应季一时,其他时候想吃却也吃不到的。

    到时候,他们就弄点好的罐子做包装,罐子外头再画上卖的水果……不对,这样太麻烦,还不如直接定制专门的瓷罐,那上头烧制成形时就直接往上头绘了水果彩绘……

    这样过季卖这些稀罕的水果罐头,南北地的水果也可以保存下来拉来拉去的到处卖了……

    一时间,张大掌柜的浮想联翩,他都不用杜蘅之给出主意,自己就想好了如何包装罐头好卖贵价。

    这之后,张大掌柜也不皱眉了,还舒展了脸上的褶子,看起来心头松快了不少。

    他抬手对杜蘅之父子做了个“请”的姿势,将他二人带去了二楼专门待客的地方,还吩咐何掌柜给这父子二人办了一桌酒席。

    酒桌上,杜志才虽尽力表现得落落大方了,但精明的张大掌柜还是能看出他言谈中的许多局促。倒是他那儿子却镇定如常,吃饭礼仪什么的,也表现的很是规矩大方,像是其人经常应酬似的。

    谁出去外面和人吃饭,能不表现得有教养、合礼仪且规矩呢?但张大掌柜只是觉得,杜蘅之这表现,不像他如今这家庭状况能具备的。

    就算他家有读书人,他们又不经常上酒楼吃饭,那这孩子酒桌上这超出意外的淡定又从何而来呢?

    想不通这些,张大掌柜什么样的人基本都见过,是有世面的,对此并不纠结,而是沉下心继续和杜蘅之谈起了罐头买卖。

    他看得出,这父子俩是儿子做主的。

    杜蘅之说这罐头能保存一年,张大掌柜也不能就立时听信的,而是问杜蘅之手里有多少罐头。

    得知他手里如今还剩下一罐,家里且只剩有一罐,张大掌柜转念一想,便换了思路和杜蘅之谈买卖了。

    这期间,他写了封短信,使唤了何掌柜,让其往东家府上去了一趟送信。

    古代人就是见识少些,受时代局限以及读书不能普及的缘故眼界不开阔,而非脑子差,在做买卖的方式上人家也不差现代社会多少的。

    杜蘅之很快便明白了张大掌柜的意思。

    最终,在何掌柜送信回来,和张大掌柜出了屋子避着他们父子交谈了一时后,张大掌柜给了杜蘅之五十两定银,独家买断了他手里的罐头保存之法。

    以后,杜蘅之家里就专门给张大掌柜的东家做罐头继而供货给人家,水果和糖、冰糖乃至于外包装的瓷罐等的这些,都由人家东家给提供。

    张大掌柜的东家卖出一瓶罐头,杜家则从中抽成五十文到一百文不等,抽成五十文的就是山楂果等这种普通罐头,而抽成一百文的则是葡萄、桃子、莓果等这种稀有的罐头。

    至于杜家最终能抽成多少,那就看罐头的销量了,这属于风险共担。

    如此做法,即可以保证罐头的品质,也可拉长时间证明杜蘅之所说之法的真假,又不怕万一这法子不成,不好逮了杜家让其赔偿。

    杜家赔偿不了,就报官押人,让杜家人给他们东家做奴仆就是了。

    张大掌柜就连罐头买卖做不成的后果,都为他们东家打算好了。

    杜蘅之对罐头的销量还蛮看好的,而且私下认为若是按这样卖,他也是比较得利的。

    有可能靠这买卖,让他赚得比三百两还要多,且还将这买卖做成了细水长流的景况。当然这是在水果罐头保存之法不外泄的情况下。

    至于人这酒楼东家一罐罐头卖多少,杜蘅之看张大掌柜无意告知的样子,便也没问。他就赚自己该得的便宜,管那么多做什么。

    将罐头买卖的一切都谈妥后,张大掌柜按照之前双方所商量的条件,写了一份正式的买卖文书。

    原来,这酒楼的东家姓沈。杜蘅之心道,也不知,这沈家是否是先前杂货铺子陈掌柜说的那有钱的沈家。

    虽杜蘅之不怎么会写繁体字,也不全都认识,但文书也就是合同内容并不复杂,他连蒙带猜的看了看也大致看懂了。

    何况张大掌柜也给他念了一遍文书的内容,问他可有什么疑问,他将不清楚的地方都问清楚,觉得没问题,便点头答应了签约。

    他这淡定自如,游刃有余的样子,唬得张大掌柜以为他是读过多年书的。

    签文书时候,因他爹不会写字,是杜蘅之签的。

    虽说农户买卖自家农作物以及相关的产品,甚至因此而开个不大的小铺子,只要不超过一定的买卖限额,那都不算商户。

    可考虑到他以后要走科考之路,涉商不太好,杜蘅之便最终只写了他爹的名字在文书上头。

    张大掌柜看到那一笔字,打量了好一时后,瞪大眼间又打量了杜蘅之一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