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入惊门
晨曦微露,云霞漫天,骑龙坳的清晨永远是那么仙气淼淼,如诗如画。
第二天一大早果然有人前来取银匣。
我原以为阿公会拿不出来。
谁知道啊,他竟然真的交出了一模一样的银匣!
幺爸难道又跑回来了?
“幺爸~幺爸~”我这样想着便朝他的房间跑去,叫喊着推开门,房间空荡荡的,两张长条凳,凌乱的床铺,还是他昨天离去的样子,什么都没有。
那阿公手中的银匣又是哪里来的呢?
大人的世界太复杂了,太费蓝了,干脆不想了,反正现在银匣给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再来找麻烦了吧?幺爸应该很快就会回来吧?我那样想着。
日子就那样过着,我也没有等回幺爸。
山神庙还是初一十五才开门,我还是做着我的净坛小王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只不过从那以后我经常做一个梦。
梦里我经常会梦见有人闯进了山神庙,好像在找什么,梦里一切都是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也不知道那个人影是男的还是女的,是老的还是少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梦?
随着年龄的增加,阿公也对我也越发的严厉起来,不许单独出门,不许独自下山玩耍,那时候他最喜欢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都说三岁定终生,或许正是因为有那时候的经历,以后的我性格上才显的有点孤僻和懦弱。
当然,也不全怪阿公的教育方式,和我先天肾气不足(阳气弱)也有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到肾“在志为恐”。
肾气与恐惧的关系:当一个人的肾气充足时,他们通常能够保持平静和无惧的状态;反之,当肾气亏虚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
现代医学也证明,那些吓死的人通常就是因过度的惊吓导致体内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这种激素虽然能提高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如呼吸强度、血液循环速度、力量、反应力和记忆力等。
然而,当人处于极度恐慌的状态时,身体会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这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机能过度反应,如心跳剧烈、呼吸急促、大脑充血等,这些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惊厥、休克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中风、癫痫、心脏病发作或心脑血管破裂,最终导致死亡。
正是因为如此,阿公经常让我练习“鸣天鼓”。
该法最早见于丘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食指压中指上,用食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
所谓“鸣”,就是把双手“劳宫穴”(手心)放到双耳上,双手将耳朵完全覆盖,用食指搭在中指上然后滑下叩击后脑的玉枕、风池、脑户等穴位时会听见格外响亮的声音,就像有什么在鸣击自己的头部。
此法固本培元,强肾健耳,清明大脑,亦壮男根,谁用谁知道。
这样的生活一直到六岁,庙墙上的标语都换成了“一人超生,全村结扎。”爸妈才把我接走。
接去了隔壁县,为什么不去本县?
不敢去,史进没有瞎说,我老汉真跟甄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在县里兜售假味精。
说它假,也不全对,因为这种假味精它是真假参半,一半真味精一半真盐巴。
其实现在这种味精还有,哪天你家里买到的味精咸不拉叽的,那就是这种了,不过现在一般在农村才有,乡村结合部都比较少见了。
到现在我还经常调侃老爸“我说你老人家以前如果有点商业意识,不用假货直接弄真正的品牌代理,不说弄一个莲花味精,弄个梅花味精也好啊,那我现在不妥妥的富二代”。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人真的肯下苦功,我爸就卖个假货都是14镇,180村,通通跑了个遍,也正是因为这样被“道上”的人注意到了。
那时候不像现在道上的人都去搞物业,包工程,甚至干城管了。
那时真可谓:面有面霸,肉有肉霸,菜有菜霸,海鲜有海鲜霸,包括猪下水,一笼多少钱都有人垄断,猪肝有猪肝的垄断,腰子有腰子的垄断,简直无所不在。
这一点,90年代做过小生意的人一定深有感触。
你不从他们那里进货或者卖货,那就定期给“卫生费”,不给就别想继续做生意了,打砸、威胁……这些只是最低级的手段,威远的李智、罗端、罗浩这些人中甚至有人当上了代表。
当然这些人二十年后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但那时候确实是有势力,你不服就搞你,告诉帽子叔叔也没用,何况我爸那种情况也不敢告。
那就只有干!
那时候我爸外出每次穿的都是西裤,而且是那种抽了皮带不会掉的那种裤子,为什么?
好抽皮带干架啊。
那可比折叠凳还方便。
最后一次约架中,我爸干翻了四个人后,对方援军赶到,甄家那人溜之大吉,好虎干不过群狼,双拳难敌四手,被好好一顿修理,半个月没下得了床。
那时的我爸,按他自己说的就是,好不容易从山沟沟出来了一定要出人头地,只要不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欺辱妇孺,其他的活他都肯去干!不是过不了乡下的苦日子,是真穷怕了。
那时候不像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有些人结婚了依然可以得到父母的帮助,那时结了婚就要分家。
我妈说我们家就分到了一间瓦房和一个衣柜,我们虽然住在一起,吃穿用度却是分开的,山神庙的香火我们也没有份。
老爸平时只能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干农活,夏季再去山谷里打点野味贴补一下家用,老妈也是月子都没出就要洗衣做饭干家务。
那年代没有躺平!
只能干!
伤一好老爸就立马把阵地转移到了隔壁县——富顺县。
也正是这一次移民开启了我平凡而不普通的人生。
到了新地方,老妈就想开始新生活。
原来的行当是不想干了,只有另外讨生活。
老妈去了一家校服厂工作,那时候这种厂子都是国家的,也算是国营企业了。
老爸就没这么好对付了,厂子他不想进,单位他进不了。
闲了一段时间也不知道听他战友,还是损友说了句“三十六行,金门为王。”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到处找关系想要干这一行。
这个“金门”可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周大福”“周大生”那种黄金行当,这个“惊门”其实算是黑话。
大家或许猜到了,拥有黑话的行当,一般都不会是普通行业。
这个行当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代,古人就用占卦、占星预测大事的吉凶,“看相算命术”萌芽于先秦鬼谷,发展于隋唐,泛滥于明清;汉代张良、三国诸葛亮、唐李淳风、袁天罡、明刘伯温、清郑板桥,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在“堪舆命理”(包括风水、八卦、手相、面相、八字等)中测算着人类的命运。
“惊门”属于“堪舆命理类”但不完全等同于它,它俩的关系类似“佛学”与“佛教”看起来是一个东西,却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人也确实喜欢把“惊门”说成“金门”,因为“惊门”是“堪舆”中最侧重于搞钱的派别,现在市面上的这个大师、那个真人,其实都算是惊门中人,只不过他们从来不承认而已,总是喜欢把自己标榜为不食人间烟火、视钱财如粪土,还真是又当又立。
而普通人所接触最多的“惊门”人物莫过于寺庙门口、集市上那些摆摊算命的“先生”。
他们算“惊门”人,但是却是惊门里面最底层的,大多没有传承,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源归惊门。
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话,其实这个话并不矛盾,这就好比很多农民伯伯他并不知道自己也属于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一份子一般。
老汉八方找人,终于还是让他找到一个“惊门”老前辈,真论起来还是我们威远老乡。
拜师典礼没什么好说的,老爷子很开明,说自己年纪大了没必要搞旧社会的繁文缛节,一切从简,大家都轻松。
于是老爸带上正上一年级的我,上成都,行跪拜礼,奉上一个大红包,敬上一杯红白茶,吃上一顿拜师宴,就算礼成。
吃饭的地方,是一家刚开张的卖串串的小摊摊,说来,小爷我七岁就开始撸串了、哈哈。
这家店就在长顺街上,老成都人应该都知道,叫“逍遥烫”,“逍遥”二字,我觉得是对人们撸串儿时状态最好的描述。
锅底汤色红亮,沸腾翻滚,久煮不浑,麻辣鲜香,辣而不燥,仔细一品,还有淡淡的中药味,回味无穷。
串串香的菜品种类繁多,菜,翠绿欲滴;肉,红润有光泽;杂,q弹香糯;一口吃下满满的鲜香,当得最新鲜的食材;再配上店家秘制的酱料,味道层次丰富,使人流连忘返。
那时候我就知道这样的店只要坚守品质,注定传三代,好像事实也确实如此。
时间,地点,事件都说了,参加典礼的人更是要一说。
其实也就一个人值得一说,因为这一个人日后的份量是在场所有人加起来都不足万一的。
他姓隋,当时是从长春来成都参加易学论坛的,正好师爷也参加了,两人一见如故,居然成了忘年交。
虽然他和我爸差不多大,不过师爷和他平辈论交,我们这些小辈也只好尊称其为“隋师爷”。
最后拜师宴弄得倒像是迎宾宴一般,酒足饭饱后,大家更是亲自把隋师爷送上了归途的火车。
“也不知道有啥子了不得的?”
徒子徒孙里有人嘟囔道。
师爷耳朵尖一下就听见了,转身揶揄道:“你们不要不服气,不要看小隋年轻,他财帛宫圆润,眼中有日月,鹳骨才起,皮肤颜色盈润,田宅宫饱满,前途不可限量,虽然不一定有始有终,但是人生注定大富大贵,辉煌至极,岂是我们这些跑江湖的可比的!?”
师爷最喜欢称自己为“跑江湖”的,这是旧社会的说法。
谈起江湖,很多人会想起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些大家书中的江湖,横刀立马、快意恩仇、杀伐随意。
现实中的江湖比这个更复杂,更琐碎,也更平庸。
旧中国的身份划分为“士农工商”,江湖人士则从来不属于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属于主流身份之外的三教九流,而且是最末流的。
今天我们骂人话里“下三流”,“下流”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在我看来,人性皆平等,下流与否,因人而异,不能全怪行业。
古时交通不便,南北差异极大,江湖亦是如此。
北方多以“风、马、燕、雀”为“四大门”,以“金、疲、彩、挂、平、团、调、柳”八门为“八小门”。
南方则以“惊、疲、飘、册、风、火、爵、要”八门为“八大门”。
实际上,江湖行当要比这四大门、八小门、八大门多得多,门与门之间也不是完全泾渭分明,有时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但不论南北,都以“惊门”为第一。
因为学通了“惊门”,对于其他“七门”,就可以触类旁通,迎刃而解!江湖中有“惊改疲,一早晨”之语,足见其证。
“惊门”有“算命、看相、卜卦、测字、扶乩、圆光、走阴、星象、端公”等九种。凡从事“惊门”者,出言即是“妖魔鬼怪”,“吉凶祸福”,处处叫人吃惊。
“惊门”可上欺天子,中骗文武百官,下可鱼肉百姓,单凭一张嘴,把吉凶祸福、今生来世、说的活灵活现。故江湖之上谓之“惊门”。
“惊门”中人做生意,江湖老海(老江湖)说是“三场半门槛”,也有说是“七场半门槛”的。“门槛”含有陷阱的意思,即“惊门”可以设三次或七次陷阱来骗你的钱,而半场则是挣钱之后如何推卸,一般叫做“退场”“撤飘”。
因为“惊门”的人做生意,总是“满饭吃得,满话说不得”。
说了满话无“效应”,如何遮掩,也是个问题。
比如他要说一个人最近会出点问题,会说:“你要小心小人,一个月之内注意人身安全,犯天水关,远离水潭。”
他不会说:“今日之内你必有小人与你龃龉,出门就有血光之灾,掉河里。”除非他有后手,不然退场就没那么方便了,所以一般都不说满,说两头。
但是“惊门”中也确有那种险中求胜,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派别,人称“江相派”,其实他们在清末之前也算是侠义之士,只不过后来失了“道”。
关于这一派好像十年前曾经有一本热门书出版,叫什么我的道士爷爷?还是我爷爷是道士?记不清了。
管他谁是谁爷爷呢,反正都得做爷爷,反正都曾是孙子。
最后,关于那位“隋师爷”,我再说一句,以后确实大富大贵,遇到了贵人,以”易学”为噱头,开设投资公司,香港上市,掌控千亿资产。
其侄女还曾拿下了抖音直播嘉年华的四川赛区第一名,大家都知道,那次评选是依靠打赏额,她拿下来2870万音浪,也就是2870万真金白银砸到了这位“公主”身上,由此可见师爷财力之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