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的荔枝树》77-78
《六祖的荔枝树》77
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求智慧者)
师父,我闻禅语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此话何解?心中未得其意,
请师于蠡蝉书房下,赐以明指,
为何唯见性至要,而非禅定解脱?
(六祖)
见性为根本,禅定解脱为手段,
真禅不在久坐,不在静默无为,
而在直见自心之本性,
一见性明,则心源了了,无需他解。
(求智慧者)
师父,如何修行才能直达见性之门?
是否有具体法门,引我一探究竟?
(六祖)
见性之道,要在日常中修心观性,
不假外物,不营好静,心随境开,
心境若落,即是心开,
心开即见性,性明则自在。
(求智慧者)
师父,若心常随境而动,如何能保持性明?
心易动摇,见性似乎遥不可及。
(六祖)
保持性明,关键在于不执,
对所有境界,观其来去,无需迷恋,
一切如幻,心不动摇,
性自明了,无挂一毫。
(求智慧者)
师父,心至如此,日常行止如何修持?
在世间行善,是否还需追求?
(六祖)
行善无碍,但不因行善求果,
真行善者,心无善恶,行无来去,
自性清净,自然行之,
如是行,即是见性,本自自在。
(求智慧者)
师父,您的指引如明灯,照亮前途,
在蠡蝉书房下,我心得以开展,
修此见性之道,遗世解脱,
朝向无上清净之境,一往无前。
(六祖)
去吧,弟子,以见性为本,以行为末,
无论何处,何时,何事,
心常见性,性明心开,
此即真禅,此即真解。
在这段充满禅意的对话中,求智慧者在六祖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了为何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并学会了如何通过直接观察和了解本性,而不仅仅是追求禅定或形式上的解脱,从而真正地理解并体验到禅宗的核心教义。
《六祖的荔枝树》78
佛法是不二之法。
(求智慧者)
师父,深究经典,常见此言佛法是不二之法。
此语扣心,思绪万千,
请师于蠡蝉书房下,开示此深奥之义,
何谓不二之法?
(六祖)
不二之法,即无对立之道,
佛法超越常人之见,善恶、对错、有无,
此外无内,内外一如,
真实之法,无二无别,一切皆含。
(求智慧者)
师父,若无对立,如何在凡尘辨识是非?
日常处世,岂不混沌?
(六祖)
不二并非不辨是非,而是超越简单对立,
见诸法真相,一切条件生,相依相成,
于无对立中行是非之辨,行而不执,
是真智慧,是行佛法。
(求智慧者)
师父,如何修习此不二之法,达到此境界?
求师指路,心切如渴。
(六祖)
修此法,须了解一切法本空,
不执于形相,不留于文字,
常修禅定,观自心,见性本无一物,
此无即是真无二,法界圆融。
(求智慧者)
师父,心虽欲修,惑深难断,
在修行的道路上,应如何自励,以免迷失?
(六祖)
自励之法,在于持续觉照,
日常所作,心行一致,观其生灭,
不离此刻,不迷未来,不恋过去,
常住当下,便见不二。
(求智慧者)
师父,您的教诲如晨钟暮鼓,激荡心灵,
在蠡蝉书房下,我将以此法修行,
迈向不二之境,无我无执,
期待一日,能见法性真面。
(六祖)
去吧,弟子,以清明之心,行于尘世,
不二之法,实无离你之物,
持此心,行此道,见此法,
终至解脱,自在如风。
在这段充满禅韵的对话中,求智慧者在六祖的引导下,深入理解了佛法是不二之法的深邃意涵,学会了如何通过禅修和日常的觉照练习,超越表象的对立,体验到一切事物的本质相连,逐渐走向更深的觉悟和内在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