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本报记者夏大雨 > 第056章 万分之三

第056章 万分之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答应夏大雨的事,江艳艳办到了。

    也不知她是怎么办到的,具体怎么操作。

    她没有说。他也没有问。

    接下来的这一阵,他们很少见面。

    偶尔碰上,点个头,打声招呼,便擦肩而过。有时,也会简单聊上几句。然后各忙各的。

    江艳艳在办公室被各种事务缠身:电话,传真,复印,打字,表格,材料,档案,考核,会议……

    在阿木的指导下,夏大雨很快上手,从这周开始做一校。

    整个校对室总共12人,分四组,每天白班、夜班各一组,交替轮换。

    白班上午十点至下午六点,夜班晚七点至凌晨一两点。

    校对室重点校时政、民生、文化、社会等版面。

    像广告、楼市、汽车、娱乐等版面则由编辑自校自审。

    阿木有心关照夏大雨,编排校次表时,把他编到了自己这一组。

    他们这一组,还有一个小女生,名叫苏苏。

    苏苏是个小美女。说她是小美女,那是因为她身材娇小,又长了张娃娃脸,看上去就像个洋娃娃。

    社里人喜欢喊她芭比公主,简称芭比或公主。

    其实,这个小美女已快四十,娃都已经上高中啰。

    苏苏是个娴静之人,言语不多。不是坐在桌前校稿子,就是在那看小说。

    按阿木安排,他们这一组,夏大雨负责一校,苏苏负责二校,阿木自己负责三校。

    一校主要校语言文字,就是尽量将稿子里的错别字和病句揪出来,并加以改正。同时,还要检查排版、格式方面的问题。

    二校在对一校查缺补漏的基础上,重点排查逻辑方面的错漏,确保规范、准确。

    三校是最后一校,对标题、内容、格式等再次进行全面检查。

    三个校次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目的是把差错率降到最低。

    差错率有专门的计算方法,通常来说,一个错别字计1个差错,一个标点符号计01个差错,重要位置、重要人名加倍计错。

    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点五内为优秀,万分之一点六到万分之三之间为合格,万分之三以上为不合格。

    省市阅评组会对每家报纸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检。

    抽检不合格,报纸将面临停刊整顿。

    听阿木说,闲城报业旗下的日报、晚报,自创刊以来,还未出现过不合格的情况。

    不过,邻市有家报纸,去年有过一次不合格,被整得老惨了。

    一把手挨了个处分,二把手调离,相关中层干部遭撤换,当日编辑、校对受经济处罚。

    然后是没完没了的整改,折腾了大半年才被放了一马。

    所以说,万分之三是死杠杆、硬任务。

    知道这些,夏大雨不禁咋舌。

    原以为,校对是养老岗位。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校对是细活,须绣花功夫。”“板凳要坐十年冷。”这是阿木最爱挂在嘴边的两句话。

    于是,夏大雨坐在校对室的冷板凳上耐着性子“绣花”。

    一朵又一朵,一枝又一枝。一稿又一稿,一版接一版——

    专刊,特刊,号外,副刊,专页,专题……

    整版,连版,半版,1/4版;

    报眉,报头,报脚,报眼……

    电讯稿,转载稿,本地稿,指令稿……

    电头,电尾,来源,出处,署名……

    消息、通讯、评论、侧记、特写、花絮……

    主稿,配稿;主图,配图,组图……

    引题,肩题,主题,副题,实题,虚题……

    一行题,双行题,三行题……

    导读题,提示题,假题……

    新华体,京报体,南都体……

    现场感,材料味,塑料质地……

    冒着热气,泥土清香……

    头条,二条,边条,中间条,倒头条;五栏,四栏,通栏,破栏;栏头,栏花,栏标……

    硬新闻,假消息;软文,广告……

    摘录,解读,深挖……

    复制粘贴……

    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不同记者,不同风格……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每天不断接触,自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仅熟悉了各类型稿子的模样、做法、技巧,也对报纸各环节、流程、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期报纸从记者采访开始。这是报纸的最前端。

    采访部门和记者被称之为“前方”,其他部门包括社领导都是后方。

    报社接到电话、热线、传真、通知、请柬,派出记者去采访;记者自己获得线索,也可上报选题后进行采访。

    记者采访结束,任务完成一小半。写稿才是真正的开始。一个稿子必须在截稿时间前完成并提交。

    编辑从稿库里取稿,修改、润色后上版,经三审三校,最后由值班终审签字,送印刷厂。

    印刷厂连夜赶印,然后装上邮车,再送至报刊亭或订户手中。

    一张报纸就这样和读者见面了。

    夏大雨觉得,校对室的经历,为他以后出任报纸的高层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目前,这只是他的理想,或者说梦想,不,梦话。

    对于在报纸上看到过的有些稿子,夏大雨真心看不上。

    觉得自己应该也写得出来,说不定会写得更好呢。

    便也在私底下尝试做一些模仿、改写之类的训练。

    而同期进来的几个新同事,陆续有稿子见报。

    有的还上了头条,上了头版。

    宋瑶、王鹏、何丽芬、段庆祖……

    他们的名字挂在“本报讯”后边,真有些风光的感觉啊。

    当然,在试用期,“记者”这个称谓前还赘有“见习”两个字。

    要去掉这两个字,还得参加省里的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后,才能申领记者证。

    这只是时间问题,社里自会统筹安排。

    对于那些新同事,夏大雨不羡慕、不嫉妒是假的。

    看他们成天跑进跑出,各种会议,大小活动,策划选题,分口负责,下乡抓鱼。

    心里始终不得劲儿。

    校对固然重要,但毕竟属于幕后英雄。

    他更想走到前台,哪怕做个狗熊。

    一个周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

    他还是没有机会调到采访部门。

    他在等待,等待一个机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