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风峥嵘 > 第 50 章

第 50 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翘首以待的寒假终于来到了。寒假只放四个星期左右,新疆路途遥远,我决定就在北京独自度过第一个春节和寒假。

    学校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一时间曾经熙熙攘攘的宿舍楼是人去楼空,鸦雀无声。剩下的人寥寥无几,这些留下的孤男寡女颇有些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不过,我倒是心静如水,悠闲自得,打算利用这个寒假,好好地调整、恢复一下疲惫的身心。

    这个学期课程学习的艰苦程度是如此的意想不到,我好像是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伏击战,大有招架不住的感觉。现在大考已过,我开始梳理这个学期的心得体会。对于中学的数理化课,我总是兴趣盎然,觉得它们有血有肉,奇妙无比。它们虽然不如语文那样热情洋溢,但是它们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依然可以看到些许阳光。大学的数理化冷酷无情、艰涩枯燥、如鲠在喉。它们就像是水面下的冰山,看不到光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另外,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也大不相同。中学老师给人如同父母般的感觉,他们更有责任感,他们总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想方设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大学的老师都是来无踪去无影,讲课如同完成任务。一些人干脆照本宣科,浮皮潦草。师生间缺乏交流,一个学期课上下来,同学仍不知老师姓字名谁的是大有人在。因此,我发现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你得自学成才。这一点与我期望的大学学习情景是大相径庭,真是不可思议,令人失望至极。所以,我的初步适应大学学习的策略是,课前必须预习,听课时认真做好笔记,课后狂作练习题,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必须多多益善。

    隆冬时节,又传来一个爆炸性新闻:我国领导人于1979年1月29日─2月5日访问了美国。据说,我国政府想通过这个访问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成熟心态,以及中国必将实现现代化的充分信心。这个访问是在宣布建立外交关系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对中美建交的事情比较关注。那时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大陆首批赴美留学的50名访问学者已与1月17日抵达华盛顿。我也希望将来有机会出国留学,周游列国,见见世面,美国自然名列其中。这个时候《英语900句》已经流行起来,我如获至宝,反复研习。《英语900句》是美国英语,美音发音自然、随意、轻松,而英国英语发音紧张、刻板、拘束。

    不过后来听说,我国政府代表团前脚刚走,卡特就于1979年4月10日签署的一部美国国内法《与台湾关系法》,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对于美国人的言而无信,我们都感到义愤填膺。

    第一个学期的忙碌和苦读,终于在大雪纷飞的寒假结束了。现在得有空余,于是我决定去图书馆走一趟,借阅一些向往已久的文史书籍,放纵自己的身心于尽享人文世界的狂欢。

    学校的图书馆是一座不起眼的两层灰色小楼,里面的借阅处和阅览室的面积都非常狭小,阅览室充其量也就能容纳四、五十人 ,里面摆放了几张阅览桌,常常人满为患。若要想在那里占个座位,你得提前几个小时去排队,就这样也不一定如愿以偿。借阅处更是小的可怜,那间房子里也就有容纳二三十个人的空间,借书柜台前总是人挤人、水泄不通。图书馆藏书类型以理工科为主,社科类图书相对较少。图书馆的藏书量有限,与清华、北大等学校相比差得太远,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对我来讲,有这样一个图书馆已经是非常心满意足了。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我第一次能够利用的一个相对比较正规的和有一定藏书规模的图书馆,它将伴陪我度过未来四年的大学时光。在这四年里,我会经常光顾这里,我的身影将不断地出现在这里。

    我制定了一个寒假读书计划,按照我的偏好,顺着我当时热衷于读书类型的惯性,先从外国文学着手。我要利用寒假放松一刻,沉浸于掌上春秋、风花雪月,聊以弥补因为学习紧张而忍痛割爱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遗憾。

    久闻《基督山恩仇记》的大名,但是一直苦寻无果。现在终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是大喜过望。这本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爱恨情仇是登峰造极,悲欢离合是荡气回肠,读的我如醉如痴,甚至产生了幻觉,这说明我仍然文心未眠。据说这位大仲马写的小说多达百部,题材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他的文笔生动有力,情节曲折而且出人意外。他曾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马克思 也很喜欢他的作品。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一书成名,他的小说《茶花女》享誉世界。

    阅读拉伯雷的著名小说《巨人传》让我耳目一新、惊叹不已。这部讽刺小说写的夸张离奇、滑稽风趣、耐人寻味。它讲述巨人国王高康大及其儿子庞大固埃的神奇事迹:这位高康大出生时要喝17913头母牛的奶,他胖得有十八层下巴,他的一泡尿淹死了260416人。拉伯雷用这种方式痛快淋漓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看来,用小说抨击时弊,古已有之,不足为奇。

    早就听说过爱弥尔·左拉的名字,这个寒假期间终于读了他的两部作品,《崩溃》和《娜娜》。《崩溃》是一部史诗,重笔描绘1870年普法战争的悲壮和残酷,从字里行间你好像可以闻到弥漫的硝烟和血腥。《娜娜》是个社会批判小说,通过叙述风流成性、放荡不羁的高级妓女娜娜一生的兴衰,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社会的的腐化堕落和尔虞我诈。左拉的作品文笔粗犷遒劲,场景气魄宏大,细节描写暴露夸张。他推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摄影机式地反映生活,提倡自然主义的写实派风格。阅读左拉的作品,你总是能从那些他描述的那些反常、病态和畸形的人或事中,看到人性的善恶美丑。我很欣赏左拉的格言:“我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开始。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卡门是一个能歌善舞、容貌妖艳、敢爱敢恨的吉卜赛少女。为了报恩,她可以毫不在意地献出贞操。为了骗钱,她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身体。作者在这里想要阐述的是卡门的不贞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下流,而是一种出自自然天性的纯真。他通过演义一位吉卜赛女郎和一位贵族后裔之间的悲剧,点出了吻合于那个时代的一个特征,这就是理智与激情的对立。这部小说文笔简练,刻画生动,大喜大悲,情节起伏,很符合我的欣赏胃口。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小说被法国作曲家比才改编成同名歌剧,给它插上了翅膀,传遍世界,家喻户晓。我也非常喜欢歌剧《卡门》那富有异国情调的旋律,百听不厌。

    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又一次把因为学习紧张而压抑了的对文学的热爱和激情之火,在我的胸膛里熊熊地燃烧起来。它就像穿透乌云的一缕阳光,将我初入大学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阴郁心境一扫而光。尽管寒假期间校园空空如野、冷冷清清,有了文学书籍相伴我一点都不感到寂寞,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时光。

    1979年的春节在凛冽的寒风中悄然而来,空荡荡的宿舍楼毫无节日的气氛。每逢佳节倍思亲,为冲销远离亲人的寂寞,我决定逛逛王府井,见识一下京城的繁华。

    早就听说这王府井大街来历不凡,源远流长,在北京享有“金街”美誉。据考证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便改称十王府街。明朝灭亡了以后,人们便称它为王府街。清光绪、宣统年间,这里开始繁华,街道的两旁出现了许多摊贩和店铺。据清光绪十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内外城共有水井数1258个,大多水质咸苦,只有极少数甘甜,能饮用的不多,而十王府井则在甘冽可用之中。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绘制《北京详图》时,把这条街分成三段:北街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由于有一眼甜水井而称王府井大街。后来,逐渐用王府井称呼整条街了。

    此时正逢新春佳节,但见王府井大街上张灯结彩,五颜六色,喜气洋洋。店铺内外,万头攒动,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大街上北京人穿着朴素,样式土气,以蓝灰色为主调。偶尔,也可以看到几个身着奇装异服的人招摇过市,让人刮目相看。

    从北向南逛这条大街,首先映入眼帘是外文书店。当时王府井大街高楼没有几座,所以外文书店大楼异军突起、显而易见。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王府井百货大楼,这也是我游逛这里的主要目的地。王府井百货大楼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它1955年9月开业,经营日用百货。从外面看,这座大楼显得很宏伟。进到里面,只见人们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热气腾腾。每张柜台前面,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店里的货架上和柜台下,商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让人头晕目眩。我很喜欢逛百货商店,因为这里各类商品是应有尽有,只需游逛这一个商店,就几乎可以一网打尽所想要买的东西。我这是头一回光顾这么大的百货商店,心情非常愉快。我兴致勃勃地一层一层的游逛,把每一层的柜台都绕场一周以大饱眼福。完成这一切后,我仍然气定神闲,毫无倦意。

    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对面,是另一个著名的商场东风市场。出了百货大楼来到东风市场,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它们的外观对比太强烈了:一个是白雪公主,另一个是丑小鸭。不过进到门里一逛,东风市场倒是给人别有洞天的惊喜感。东风市场里卖的东西和玩意,充满了老北京的纯正气息,它不愧号称“万宝全”。东安市场是街巷式布局的,店铺、摊位的摆设,以及售货员的衣着和招揽生意的招式,给人一种梦回大清国的幻觉。

    据考证东安市场的前身是清朝“八旗兵”的兵营,1903年由于修路摊贩们开始聚集于此设摊成市。市场临近东安门,故取名东安市场。东安市场天天开放,交通便利,店铺日增,江湖艺人也来此献艺,成了北京最繁华的市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东安市场将看相、算卦、打把式卖艺跑江湖的,以及不利市场安全的摊商进行停业和撤并,并在全市第一个实行了明码标价。

    我在这里慷慨解囊,买了一串冰糖葫芦,一饱口福,聊以充饥。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王府井大街上的新华书店。于是,我信步继续南下。途中经过一个机关模样的大门口,门口有持枪警卫守卫。于是我驻足观瞧,但见大门柱上挂着一个白色大牌子,上书毛主席的题字《人民日报》。我顿时明白了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人民日报社,当年我曾满怀希望寄出了诗稿,就是在这里石沉大海、渺无音信了。

    新华书店就在眼前。据说王府井书店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店”。进到店里有如扎进书的海洋。第一次见到这么巨大的书店,我有些头晕目眩、不知所措。这就是我的免费图书馆,我要在这里博览群书。于是我在这个新华书店停留了很长时间,尽情地翻看那些感兴趣的书籍,直到心满意足,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离开新华书店,就可以看到在王府井大街与长安街交叉口的西北侧,耸立着一座高大宏伟的浅黄色建筑,那就是著名的北京饭店。据说这个饭店的中楼始建于1900年,西楼建于1954年,东楼建于1974年。这座建筑中西合璧、古为今用,相得益彰。它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1949年10月1日晚著名的新中国“开国第一宴”就在这里举行,毛主席、朱德、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代表共600多人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北京饭店那时不允许随便出入,因此它给人一种神秘感。从北京饭店顺着长安街西望,可以看到庄严的天安门广场。

    游逛首都商业第一街让我心旷神怡、乐不思蜀,不知不觉中大半天时光就过去了。于是我当机立断,见好就收,心满意足地返回学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