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妃闸
笑过之后,瑾仙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您自然知道,我是指什么。哎,太宗皇帝设立内书堂,世宗皇帝又令内侍自小练武,并设立五大监,如今看来,竟不知是福是祸。”
北离太祖萧武开国时,为防内侍干预政事,曾经定下规矩,不许教内侍识字,但后来却发现,一群文盲在御前伺候,连个奏折都拿不明白,实在是不行。太宗朝才设立内书堂,选翰林官员为教习,入宫教十岁上下的小太监读书。
后来世宗皇帝倚仗身负武功的亲信太监剿灭权宦谢九炼一党,便将有功的几名总管太监加官晋爵,将许多原是外臣经手的机要事务都交给了宦官。自此后宫中不但内侍习武成了风气,更是有了不是高手便没资格接任大监的传统。
北离的历代大监,虽然个个都是师徒相承的武林高手,但自然也都是在内书堂念过书的。师父们在成千上万的小太监里遴选传承衣钵的弟子时,不光要看筋骨的条件,更要看是不是头脑明晰,若有那虽然练武过关、却读不进书写不得字的孩子,也是断断选不中。
顺着菖蒲河走着,前面已到了天妃闸,此处的闸口连接外金水河与玉河,因此地从前有祭祀妈祖的天妃庙而得名。慧性瞧着那两个龙头口衔铜质闸板,有些发愣。随后他告诉瑾仙,瑾玉的父亲莫齐在调任都察院任佥都御史前,曾在工部做员外郎。
“那年疏通皇城的水系、重修天妃闸,还是他主持的。我还记得有天我下朝路经此地,竟看到他亲在现场监工。他还同我说,在他的家乡,家家供妈祖,到处都是天妃庙……”
“瑾玉也同我说过,岭南沿海一代,信奉妈祖者众多。”
“莫齐真是个难得的既通典籍又懂实务的人才,而且人品又是万里挑一的端正——我甚至觉得,也许是污浊的世间配不上他的诚直,既然连神佛都无力改变,也便召他回去了。”慧性一声叹息。
慧性又看看瑾仙:“世宗设五大监及各司相互制衡,原是鉴于谢九炼之祸,避免一人专权。可内宦干政,若成了法度,也非国家之幸。”
“原本万岁身边的内侍们选些文武双全的人才,也没什么不好。有些不方便外臣们经手的事务,由内臣去办,也没什么不好。就怕万岁用内臣家奴用得太过顺手,事事躲着外臣,躲着规矩……天长日久,这国家的法令朝庭的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这些事,瑾仙已想了很久。
慧性点点头:“这些话,也只有你们讲,才更能说得动先帝了。前些日子万岁来寺里进香,同我说起,原来是你向先帝进言,新朝不再设五大监,将各监的职能收缩至皇室及后宫内。那些与外朝相干的事务,都重新由各部堂掌管。哈哈,就怕你那些师侄师弟们,要恨你了。”
瑾仙苦笑:“那也只好由着他们恨我吧。不过……看了太安明德这两朝的一连串祸事,师父师叔还有我们几个,竟没有几个人能善终的。他们也总应该明白,离那些原不应该触碰的权力越近,危险便越多。如今我也只能谨小慎微地活一天算一天了。”
“当今万岁却同我说,希望你能改变心意,继续回到朝堂。说像你这般信得过的能臣,窝在皇陵里实在可惜。”
瑾仙有些茫然:“这倒不敢当,况且皇陵里若一个先帝身边的人都不在,也有些对不起主从三十几年的恩义。”
慧性慨然道:“我倒是和万岁说了,希望他能不辜负你的心意。既然是你提出裁撤五大监的职权,若你还像之前一样回鸿胪寺任职,总是不太好令众人信服。况且如今万岁看着你不流连权势可以放心起用,怎么就知道日后不遇见浊清那样因贪恋旧时荣华、生出了天大祸事的反叛。”
瑾仙正色道:“人心易变,靠不住。更靠得住的,是律令和制度。因一人一事而改了成规是大忌,万万不能自我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