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十指春风 > 绣坊西施

绣坊西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郎中开好药方,沈妙宜随他一同去药方抓药,十付药花了一百二十贯钱。

    沈妙宜将所剩无几的荷包收入袖筒中,心中不免闪过一丝忧虑,她拎着药往回走又忍不住盘算着还得再添置些粟米。

    方才她在厨房烧水时,本想熬些米粥,但米缸几乎是空的。

    何娘子如今病了需要营养,而她和杏儿两张嘴,也需要一日餐三,想到此,她狠了狠心又步履匆匆的赶往西市采买。

    当她回到立女绣坊时,何娘子已经醒了。

    “姐姐回来了!”杏儿兴高采烈地接过沈妙宜手中沉甸甸的竹篮。

    何娘子望着突然出现在自己家中的两位年轻姑娘,虚弱的脸上写满了疲惫。方才那个叫杏儿的姑娘说,是她们发现晕厥的自己。

    “何娘子,我叫沈妙宜,是陈三娘子介绍我来的。”沈妙宜赶紧自报家门:“我原是与三娘子一同在云青绣坊作绣,如今想换个地方做工。所以才···”她不好意思地挽了挽耳边的碎发,毕竟翻墙而入,有失礼节。

    何娘子闻言,恍然大悟。

    “三娘子叫你来的,想必你手艺不错。”她的这个师妹自幼是个犟种,眼光极高,若是一般的绣娘,她段然不会这么热心。

    “何娘子过奖了,我也是初学,还得请您多指教。”沈妙宜忙自谦,她深怕何娘子问起她们是如何进来的。

    “可是,我这里毕竟是个小作坊。”何娘子看见沈妙宜拎着满满的竹筐和药回来,心中涌出一丝歉疚:“实不相瞒,我这里的工钱,可比不上云青绣坊那边···”她抬手指了指坊中的绣架:“我们这里就是接一些零散绣活,勉强维持温饱。”

    她是个老实内敛的绣娘,不会营生只会作绣,这么些年来坊中的生意一直都靠街坊四邻和几个老主顾。

    如今泽阳镇上新开的绣坊众多,何娘子的这一家小绣坊,光景也实在艰难。

    沈妙宜听何娘子缓缓讲述,默默地点了点头。

    末了,何娘子问她想要多少工价时,她也只是笑着说:“何娘子,我只是个新手,断不是什么名家,您按市面上绣娘的工价给我便可,只是···有一点···”

    她指了指正在厨房熬粥的杏儿道:“我这里还带着个可怜的小妹妹,还望何娘子也能允许她留下来,我想教她些刺绣手艺,日后也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二人一齐望向厨房那边,瘦小的杏儿在和她差不多高的灶台煎忙碌着,三个女人的命运,从这一刻起便紧紧凝聚在一起。

    何娘子的丈夫前几年病故,二人只有一个女儿,三年前嫁去了天临府一户读书人家,日子过的还算殷实,几个月前来信,说女儿如今已有孕在身,何娘子便一心只想着多挣点银子,待外孙出生,贴补点。

    所以连日来忙着手里的活,连生病了也不肯停歇,幸好沈妙宜和杏儿及时出现,否则她晕死在家中,都无人知晓。

    半晌后,米粥的浓香在绣坊中弥漫开来:“何娘子,快尝尝。”杏儿将碗送到何娘子床前,照顾她吃粥喝药。

    沈妙宜则一心扑在了绣架上,何娘子说这件未完成的嫁衣,是老主顾为女儿定制的,婚期在下个月初二,务必要赶在那之前完成。

    图案是传统的鸳鸯牡丹,倒是不难。只是沈妙宜很少绣嫁衣,手法到底有些生疏,于是何娘子一边吃药,一边指导她作绣。

    好在沈妙宜十分聪慧,一点就通。而且到底是年轻人,体力好、手速快,何娘子对她十分满意。

    绣坊原本枯燥单调的生活,也因为沈妙宜和杏儿的到来,变得热闹丰富起来。

    每日晨起,杏儿总是第一个醒来,她个子虽小,但动作十分麻利,洒扫庭院,煮饭做菜,待何娘子也十分体贴。

    沈妙宜每日忙着张罗绣坊的绣品,店铺来客人时,她还要停下针线去耐心介绍绣样,虽是小店,可也少不了和客人讨价还价,这对沈妙宜而言是最难的。

    她不怕绣活难,也不怕客人要求多,就怕开价后客人还价,她实在是个薄脸皮,每每和客人讨价还价时,都恨不得羞红了脸。

    一来二去,街坊四邻都开始笑称她是板桥巷里的绣坊西施,人美手巧,脸皮又薄。一说就红,实在惹人爱。

    傍晚,关了店后,她们三人便在后院中吃晚饭。

    如今天气渐渐变热,后院有一个小小的木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三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十分有家的感觉。

    今日杏儿做的是茯苓粥,炒了一盘猪油苋菜,十分可口。

    “我这几日躺着实在难受,明日我随你一道儿去前面做绣活。”何娘子自觉已经好了很多,急着上绣架。

    沈妙宜闻言,还是有些担忧道:“郎中嘱咐您卧床月余,这才过了一半,还是多歇歇吧。”

    “就是,何娘子您昨日去对面布坊看料,一来一回都浑身冒汗。”杏儿搁下碗回忆着,就隔了一条街的距离,何娘子走完回来都一身虚汗,可见身子还未全好呢。

    此言一出,何娘子顿时有些发羞:“哎呦,瞧你们俩儿,我又不是个泥娃娃。”她操劳逞强了大半辈子,突然被人这样关切,心中十分动容。

    沈妙宜沉吟了片刻,想到一个折中的的办法:“您若是精神好,白日里躺在床上绣绣绷子便可,绣架上的活儿重,先别着急。”

    此言一出,何娘子也觉得再理,便点头答应。

    杏儿这几日食量好,一会儿就吃完了一大碗粥,见她起身要去厨房,沈妙宜忙嘱咐:“杏儿,我来洗碗,趁着天还没黑,你去练练手。”

    “啊?”她停住了脚步,有些吃惊的望着沈妙宜。

    “怎么了?”沈妙宜见何娘子也吃完了,只剩自己碗里还有食物便加快了速度。

    “当真要教我刺绣?”

    沈妙宜急匆匆吞下最后一口粥,含含糊糊道:“不是一开始就说好的吗?你跟着我学手艺。”

    杏儿闻言,有些迟疑。

    沈妙宜收拾碗筷往厨房去,只听杏儿嘀咕着:“姐姐买我时花了那么多银子,我应当伺候姐姐的。”

    “傻丫头,我不需要你伺候我。”她将碗筷收进木盆中,又将何娘子的药壶放到灶火上:“白日里我要忙店里的绣活儿,时间不够,每日晚饭后,咱们趁着天色没黑,抓紧时间学刺绣。”她见杏儿扭捏,便拍了拍她的小手。

    故意板着脸道:“你可要认真学,争取早日出师。”

    炉火咕嘟作响,袅袅药香飘散在空气中。

    落日的余晖还未散尽,安静的小院里,杏儿笨拙的小手紧张地捏着绣花针,在沈妙宜的悉心指导下,她一针一线,绣出了人生中第一朵牡丹花。

    板桥巷的生活就这样安静而平和的展开了。

    这也许就是沈妙宜期待已久的,自食其力的生活。

    何娘子的身体一点点好起来,白日里也开始做些简单的绣活儿,空闲时,她也会指点杏儿些针法技巧。

    只是杏儿到底是个孩子,心性不成熟,绣着绣着就开始泄气,有时候会有些小性子,何娘子倒要反过来宽慰她,当真是有意思。

    这一日,门前忽然停下一辆马车,打里面下来一位白净的小生。

    此人一进门就十分客气道:“请问,沈姑娘可在?”杏儿搁下绣花针,打量了一下来人。见是个面相英俊的小哥,衣着不俗,还十分有礼。

    “姐姐去了对面布庄,我去喊她。”

    “不必了。”

    杏儿还没迈出步子,这位小哥便出声制止了:“不劳烦姑娘跑一趟了,我自己去便可。”

    说罢,他就抬腿离开了。

    小杏儿好奇的张望过去,只见那位小哥快步去了对面布庄,过了一会儿马车缓缓离开,沈妙宜抱着一个枣红色的樟木箱子回到了店里。

    杏儿见她有些吃力,便上去帮忙。

    二人抬着箱子往后院寝室走。

    “姐姐,这箱子里装的什么呀,这么沉?”

    只见沈妙宜神情冷淡道:“都是些旧物。”二人将箱子抬到沈妙宜的小屋里,环顾了一周,杏儿见樟木箱子有几分精致,怕被虫蚁啃噬,便提议摆在窗边的桌子上。

    可是沈妙宜地摇了摇头:“搁到床下边去吧。”

    于是,两人合力将箱子推到床板下。

    “姐姐,方才那个小哥,是谁啊?”

    沈妙宜掸了掸裙摆下沾染的灰尘,一边往前院走一边问道:“你问他做什么?”

    杏儿吐了吐舌头,有些羞赧道:“就是随口问问嘛。”

    沈妙宜拍了拍她的额头,眼神略带审视道:“怎么,莫不是见他有几分英俊?”

    何娘子正巧听见这句话打趣道:“可不是,方才那小哥可是一表人才。”

    “哎呀,何娘子,你!”杏儿红着脸急于争辩。

    沈妙宜却无奈的摇了摇头:“傻丫头,男人最不重要的就是皮囊。”

    “姐姐!”

    沈妙宜不再多言,转身坐回到绣架前,拾起方才停下的绣花针,专心做绣活。

    半晌之后,安静的绣坊内,之余袅袅花香。

    沈妙宜是个心灵手巧的主儿,不禁绣活做得好,人缘也不错。

    苗圃老板在店里订做了几副夏裳,因为做工实在好,她喜欢的不得了,便赠了沈妙宜三盆水仙。

    摆在店里不仅好看,还十分好闻。

    “自从你来之后,这绣坊里的生意倒是越来越好了。”何娘子一边绣着前些天老主顾定做的裙衫,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

    沈妙宜闻言,只是轻轻一笑,并未回应。

    “姐姐人长的漂亮,绣活也好,只要来过的客人,哪个不喜欢?”杏儿也乖乖拾起自己的绷子坐在一边练习手艺。

    “昨天前街布庄的老板娘还悄悄向我打听,你许了人家没有?”何娘子一边说着,一边抬眼打量沈妙宜的反应,见她表情始终淡淡地,她也不禁好奇道:“妙宜,咱们相识有个把月了,我还不知道你婚配了没有呢。”

    此言一出,杏儿也十分好奇地凑过来,小眼巴巴地望着她。

    沈妙宜被这二人的举动逗笑了,她无奈地摇了摇头:“何娘子,我都这把年纪了,肯定婚配过了。”说话间,她手中的针线未停:“我前些年嫁过人,后来和离了。”

    闻言,何娘子和杏儿对视一眼。

    沈妙宜似乎并不受影响,依旧垂着眼专注做绣,从她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

    何娘子默默颔首,心中略有点可惜,前街布庄的儿子是初婚,这恐怕不般配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