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心驿动 > 第14章 曲径通幽

第14章 曲径通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历史上看,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大都有三个特点:博学;善问;富于钻研精神,重视思想方法——王梓坤

    从湖边到岸上后需要穿过一个小公园,绕到一条大马路后,沿路再走百多米就能到达“比目餐厅”。公园里的道路总是七拐八拐的穿过许多绿植和花草,再加上还有许多上坡路,真的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严有理和柳雪菲心同此理,为了尽快寻得美食大快朵颐,两人都心无旁骛的加快了脚步。突然,柳雪菲在路旁几株青草前停住了,并惊呼:“这里竟然还长有菠菜!”菠菜是波斯菜的简称,原产地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波斯(现在的伊朗),据说是在唐太宗时期由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原的,古阿拉伯人曾将它列为“蔬菜之王”。

    柳雪菲在闲聊时曾经给严有理透露过,菠菜是她最爱吃的青菜,读小学时有一次回到家,发现桌上放了一盘炒好的菠菜,就忍不住吃了起来,当她母亲发现时已经是光盘了。这盘菠菜其实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并没有多余的备份,当然吃了就吃了,不可能再吐出来,大人们只能一笑了之,但是这件事,连同菠菜,却留在了柳雪菲的记忆深处,也是对物质还不丰富年代的一个见证。

    严有理当时微笑着回应说:“我现在每时每刻都给你&39;暗送秋波&39;,天天让你吃上菠菜!”柳雪菲说:“呸,谎话连篇,赵本山说&39;秋波&39;是秋天的菠菜,你能做到春天时给我送的也是&39;秋波&39;吗?再说,现在物质丰盛了,想吃什么没有?菠菜,我早已不稀罕了!”

    说笑归说笑,童年的记忆其实很难抹去,对菠菜的喜爱和敏感其实早已刻进了她的骨子里,这也是刚才她偶然路过所谓的“菠菜”时停下脚步的原因所在。

    严有理停下了脚步,俯身低头看了看所谓的这几株“菠菜”,不禁大笑起来,说:“这是一种草,不是菠菜!它学名叫&39;车前草&39;,长的确实像菠菜,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39;田菠菜&39;,牛马特别喜欢吃它的叶子,而人主要是采用它成熟的种子治病救人,就是常见的中药&39;车前子&39;”。

    “哦,原来如此,闹了个大乌龙”,柳雪菲问:“我怎么没看出来?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在你眼里,菠菜只是一道&39;菜&39;,何曾认真观察过它最初的模样?就像&39;老鼠爱大米&39;,老鼠未必认识水稻!”严有理继续说:“&39;纸上得来终作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9;,车前草的叶子贴着地面长,自由的伸向四方,并在其叶丛的中央会抽出细长的花梗,顶端有直立的像谷穗似的花蕾,而菠菜的叶子是很少贴地面的,也没有谷穗似的花蕾,就这么简单!”

    “你真像个老农民!”柳雪菲调侃说:“以后我承包一块地,雇你给我打工,专门给我种菜!”“好啊,最好是&39;包身工&39;,我的一切,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属于你!”严有理打趣的说。

    柳雪菲回应到:“我才不要呢,一个臭男人,一副臭皮囊!”“那么,我就是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啊!”严有理调皮的问道:“你舍得不要?”

    柳雪菲刚要接话时,有游客迎面走了过来,就赶紧侧了侧身子让了过去。严有理借机转移了话题,说:“不说&39;菠菜&39;的事了,再说说这个&39;车前子&39;吧,&39;车前子&39;是&39;车前草&39;的成熟干燥的种子,有利小便的功能,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讲过一个相关故事 ,挺有意思,想听吗?”

    “想听想听,讲吧!”柳雪菲一边缓缓的和严有理并排往前走,一边积极的回应道。这是严有理对柳雪菲比较满意的地方,愿意听他讲故事,这是妻子王恩茹身上欠缺的东西。什么叫夫唱妇随、什么叫琴瑟和鸣、什么叫志趣相投?这就是!它渗透于情侣之间的举手投足中,它表现在夫妻之间的一言一行中,他体现在两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中!

    严有理边走边讲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公社时期的张家口,也就是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诞生地。”在中国,&39;老张家&39;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张家口、张家界、张家港、张家川,在历史上都曾经是&39;老张家&39;的。

    “这些我知道,在历史课本里学过,快讲故事!”柳雪菲督促道。严有理接着讲:“有一个梆子剧团,经常在张家口几个乡镇给农民演出,其中一个唱&39;老生&39;的演员嗓音难听成噪音,很不受欢迎,只要他一登台,农民观众就纷纷起身上厕所,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39;车前子&39;!”

    “哦,明白了,&39;车前子利尿&39;”柳雪菲兴奋的说:“这些农民好风趣,好幽默!另外,我感觉&39;车前草&39;这个名字好特别,一定有什么典故吧?”

    “你的感觉是对的,有典故,”严有理说:“其实我们古人很早就认识车前草了,那时候的名字叫芣苢(音,扶乙),在《诗经周南》里有记载,是一个难以大众化的名字,后来改为&39;车前草&39;才广为人知!而改名与霍去病有关。相传,霍去病有一次带兵抗击匈奴时,因为天气的原因及水土不服,官兵生病的不少,而吃脚下这种青草的战马却安然无恙,难道这种草可以用来治病?生病的官兵采来该草煎服后,果然病逐渐好了。霍去病知道后,大喜道&39;好一个车前草,真是天助我也&39;,于是&39;车前草&39;的大名流传开来,这也是古代的名人效应吧!”

    “有意思!跟着霍去病,果然“去病”,怪不得人家霍去病总是打胜仗,运气真好!”柳雪菲略加思考后又问:“我还是不明白,这个草本来人家有名字,为什么霍去病偏偏叫他&39;车前草&39;呢?”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我也曾经纳闷过,”严有理认真的说:“我没查询到相关资料的解释,我个人认为,行伍出身的霍去病未必认识这种草,就是认识也未必记得住那一个拗口的名字芣苢(音,扶乙),于是他用方位来指代这种草,参照物就是他骑的战马,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打仗主要是马在前面拉着战车当道而行,所以马儿又被称作&39;车前&39;或者&39;当道&39;,霍去病随口说的&39;车前草&39;,本意应该是指他战马前的草。”

    “厉害,几千年之前的事了,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柳雪菲说:“我认为你说的好有道理啊,完全称得上是学术研究级别了,挺你!”

    两人有说有笑的竟然不知不觉的就来了到“比目餐厅”。说是餐厅,其实只是一家普通的农家院,只见院门两侧挂一对联:“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横批“幸福之家”,两扇大门全开着,院内有用帆布搭建的凉台,左侧是大灶台和一些炊具,右侧有几张方桌坐了几个正在用餐的食客。

    虽然没有门童或迎宾(怎么可能有门童或迎宾呢?这毕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餐厅),但是,严有理和柳学菲能感受到院内的温馨气息和美食风味,内心立马产生了比较强的用餐欲望,于是两人径直走了进去。

    用餐欲望是一个比较奇怪的情绪。当你跨入一个陌生的饭店后,涌入大脑的用餐环境、气味、正在用餐的人以及接触到的服务员等等因素会很快的让你产生判断: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是去还是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