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乡村闲趣
因为牛二也会写字的消息慢慢传播出去,便偶尔帮助乡邻读个书信,回复书信,写个交易的契约,红白事抄写文联等,倒也充实。还能和外界逐渐的建立了连接;根据这些碎片信息。牛二知道了现在是处在东汉,国都洛阳,自己所处的石家窑是归平安县管辖。地处冀州,中土北部,但是再具体的,可就没信息了。
要是东汉末年,那可就玩大了。牛三清楚地知道三国期间的底层人民有多难。三国战乱,十室九空,直接干掉大多数的中土人口,紧接着后来的五胡乱中华,那可真是汉人的至暗时刻。牛二可完全有自信自己一定会在绝大多数底层受苦受难的行列里。
张道长?猛然,牛二一个激灵。爹嘴里的神医张道长不会就是张角吧,要真是他,那可真就离黄巾军不远了。太阳落山后一定要问下爹。
十月的冀州大地,太阳落山农人归,辛劳的男女老少尽皆回到家中,连同4岁多的小牛三也被晒的黑红黑红。
娘和嫂子也早停了纺车准备好了今天的晚饭,整整一大缸的菜糊糊粟米粥。两大碗咸菜,两大碗炒鸡蛋,一大碗烧猪肉,两只烧鸡。两只烧鹅,可算少有的丰盛。还没完呢,狗蛋媳妇也端来一大碗炒黄豆和腊肉。石头和他媳妇抱着一坛酒和一大盆山药也加入进来,这些都是这几日给家里帮忙的邻居。看出不多,杨氏又让牛三端着一份菜食给爷爷那边送去之后就开始了晚饭。
农家自然不可能不天天这样吃,因为今天地里忙的大活阶段性收尾了。也有庆祝的意味在。本来帮忙的乡邻都有工钱或者粮食拿的,饭自然也不用雇主家管。但是凑在一起更加热闹有趣。也几乎成为乡俗。村里很多家都是如此,那边毛爷爷家门口也是一堆人已经开始行酒划拳了。
牛二正在搬着柴火,看到杨小妹带着一个小男孩来拿了一只兔子来了。不远处也站了两个杨家村的男人,牛二脸一红,知道这杨小妹是娘给自己提的亲。杨小妹看到牛二也脸一红,害羞一笑直奔娘那边去。
一身农家粗衣,也难掩小妹那玲珑婀娜的身姿。
“三姨,我打了一个肥兔子,拿来给姨和姨夫补补身子。”
娘和大嫂赶紧迎住,让座。给小男孩兜里装着炒黄豆。一边的牛三看到,立刻跑上前阻止,自然被娘喝退。
坐了片刻,杨小妹说要借些粮食,娘叫去了爹。两人商量了一下,便用口袋装了一口袋新谷,小妹招手叫了两个男人,扛起就走。小妹也要告辞。娘也不留。因为天黑了再走可就不便。又拿了一块腊肉让带回去。叫了牛二和牛三送一送。
杨小妹皮肤白皙,在乡间算是很标致的姑娘了。不光娘中意,牛二也中意。出门没几步,小妹站住说道:“牛二哥哥,不要送了。你大病初愈,外面天凉。你回吧。等你身体好了,再来杨家村。”
牛二自然知道,这也是爹娘不让自己出门的原因。就拿了两个个烤地瓜塞给了小妹和弟弟。远处的牛三又跑了过来要闹,被牛二拉着回去了。
到家,牛二和娘还有嫂子以及其他的媳妇大娘们忙前忙后的给端碗烧水的,有空就坐在地上,在小弟,娘、嫂子以及众女孩妇人小孩围的一个石板上吃点东西。此时,民风开化,没有宋代之后的严规戒律。大哥也已生起一堆火,小孩们则把一些毛豆,地瓜,栗子,田鼠扔在火中,好不热闹。
牛二也饮了一些酒。口感较粗糙,度数也较低。
农人们的聊天内容自然以农事为主,外加乡里的八卦,尤其是一些术士的行天遁地的异能聊的最起劲。没有人对国事做任何发言。仿佛根本不知一般。自然,也不时的有村里村外的落魄人家拄着棍,牵着狗在门外搭着话。娘会拿些食物放在他们的碗中。便会得到一顿道谢,迎来送往了好几拨人,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叮叮当当…”
一阵乐器敲打声自远处传来。村里的爱乐乡民开始围着自家的火堆跳舞。带动的大哥也站起拉着过来串饭的堂姐堂哥大小侄子们围火起舞。其余人众或拍手,或击打桌碗,乐在其中。牛二自然也不甘人后参与其中。不需要会跳舞,只需要跟着气氛,任意挥扭,就很有感觉。
一茬火后,天色全暗,牛二已是微醺。娘嫂开始收拾庭院。邻人则取些火陆续回家。小孩子则开始在火灰中捡取自己的豆子,田鼠,麻雀类的食物。在未燃尽的火堆边打闹着,啼哭着,追逐着。一些人家的二茬火又升了起来。未尽兴致的则继续去别家打闹。
好一个烟火味的中土村庄,好一个人族的栖息之地。
牛二眼睛有些湿润,不是食物,不是酒。而是为眼前这些祖先的生活方式。要是真能如此从生到死,什么王权富贵,什么名扬四海,还真不稀罕。反而就是少数有大梦想、大抱负,不甘平庸的,又有些本领的人搅动人间,祸向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