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离离原上草 > 第14章 曾经的合伙人

第14章 曾经的合伙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飞在这个小单间已经住了一个礼拜。这里类似酒店标间,有独立的卫生间,良好的通风系统,只是没有电视、电话和窗户,手机早就交上去了,未得允许他无法和外界联系。一日三餐会有人送来,身体不适可以要求药物治疗,任何药,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都能被送到房间。每天的作息一成不变,沈飞已经有20多年没有这么规律地生活过了。

    早上6点半,房间里就会响起叫早的广播。

    7点,早饭被准时送到房间,早饭在中式套餐和西式套餐之间切换,中式是小米粥、包子、白煮蛋,西式是面包、牛奶、白煮蛋。

    7点半,工作人员过来带沈飞去一间小办公室,沈飞开始写交待材料,回忆他和宁馨馨的所有交往细节。有时候会有工作人员过来问话,每一件事都被翻来覆去地询问,翻来覆去地交待。沈飞不断提醒自己,要记住每一个版本的细节,不能自相矛盾。

    晚上6点半,沈飞在小办公室吃完盒饭,由工作人员送回他的小单间,这一天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每个晚上,沈飞都在小单间里无所事事,他花1-2个小时在脑中复盘白天的交待材料,然后就是漫漫长夜。突然而至的,不需要应酬的一个又一个夜晚,让他有了难得的机会审视过往。

    他最先想起的是杨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第一个想起的会是杨冬?是因为正身陷囹圄的杨冬让沈飞产生了难兄难弟的唏嘘吗?他们早就不是兄弟了,应该说他们从来都没有成为过兄弟,不带感情色彩的“合伙人”这个词更准确。

    沈飞和杨冬是因为miranda结识的,miranda是4a公司的媒介经理,杨冬是她的客户,沈飞是她的媒介资源。miranda是个精明并且有魅力的女人,因为她,三人常常碰面,在沈飞执掌阿尔法网娱乐频道不到两年的时间里,miranda几次成功把杨冬手里的广告预算投放到沈飞管辖的娱乐频道。

    就在沈飞担任频道总监即将满两年的时候,阿尔法网成为了国内第一家登上美股的互联网企业。沈飞自认对于阿尔法的飞跃发展功不可没,正是他主导了娱乐频道一系列的改版,用差异化打开了局面,而他从前东家带去的节目制作团队更是制作了国内第一批互联网视频节目。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科技为本的互联网企业阿尔法网却因为娱乐频道的出色吸睛能力成功破圈。然而沈飞没有想到,阿尔法网在美国上市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处,虽然高管们都拿到了股票,但他居然是按照最低标准拿的股票份额,公司官方的答复是股票额度根据年资匹配,沈飞来到阿尔法网不到两年,是年资最低的高管。他无法接受这个不公平的规则,分配的标准居然不是个人能力和贡献,而是年资?

    沈飞的失意很快就被miranda捕捉到了,她看出来这个男人是不甘于人下的,眼下正是他开始独立单干的好时机。她不轻不重地推了沈飞一把,说出了沈飞正在琢磨的念头——创业。没过多久,miranda促成了沈飞和杨冬的合伙,而她也在银河文化获得小小的一点干股,成为天使投资人。

    既然打定了创业的主意,沈飞就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布局。精锐先头部队从阿尔法网离职,不声不响地注册公司支起了摊儿。沈飞不着痕迹地把他的圈内朋友们推荐给自己实控的宣传公司。掌握着阿尔法网这个发布渠道,沈飞的宣传公司很快就制造了几起轰动全网的娱乐事件。在那个宣传还没有成为产业的年代,沈飞的超前和胆识很快在圈内打响。与此同时,他私下向心腹流露去意,试探团队成员的意向。时机成熟,他向老板提出辞职。紧跟着,他的心腹们陆续提出辞职,娱乐频道一夜之间风雨飘摇。

    从银河文化成立开始,杨冬就是隐形股东,因为他并没有从公司离职,依旧在那家最早进入中国的无线通信外企任职中华区市场总监,杨冬舍不得他的百万年薪,更舍不得这个大平台能够给他带来的灰色利益。创业从来都不在他考虑的范畴,他之所以跟沈飞合伙,不过是为了建一个仓把公司的营销预算赚进自己的口袋。

    公司的头两年,在杨冬的运作下,银河文化成了他所在的外企的营销服务供应商。其实银河文化只是他的钱袋子之一,他悄悄投资的还有音乐公司、活动公司等等。银河文化成立的第三年,杨冬意外地从外企辞职,低调地度过半年竞业期后,正式和沈飞一起主理银河文化。

    那是沈飞创业以来最痛苦的一年,他已经用两年的时间适应了“老板”这个角色,银河文化的一切都由他拍板,在公司他享有绝对的权力。杨冬走到明面上,让银河文化有了两个老板。而杨冬也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了新的团队和新的管理方式。

    每周一上午10点的管理层例会成了管理层的第一道紧箍咒,不准迟到不准轻易请假,包括沈飞在内,迟到一分钟罚100块钱的规定被严格贯彻执行。每个管理层汇报的工作,都必须有始有终责任到人,只要是悬而未决的事项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要求落实,任何借口和解释都不被接受。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大家就已经感受到,杨冬要比沈飞更像银河文化的老大。杨冬运用自己多年经营国际品牌的经验,试图在短期内将“银河”做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文化品牌,他坚定并且强硬地推动公司的上上下下执行他的计划。

    打造品牌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只看见投入看不到收成。杨冬常年在国际大企业担任高管,他已经习惯于站在高于生存线的位置,看向遥远的未来。而沈飞不同,这两年的创业历程中,他每天都要面对银河文化如何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的现实压力,他当下的目标是让团队能够活得更好,他难以接受杨冬暂时撇开生存问题不谈,把这两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儿都投到不见收益的地方。他认为做品牌的前提是公司没有生存的危机,公司良性发展下,在市场上自然会有一席之地,到那个时候再把重心放在品牌经营,做大品牌的价值,这才是稳扎稳打的路径。

    两个老板有不同的经营理念,谁都说服不了谁,勉为其难地共同经营着银河文化,连基层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公司有两种企业文化。这个时候,miranda也已从4a公司离职,来到银河文化担任副总裁兼市场总监,她周旋于两个合伙人之间当和事佬、润滑油。她认同杨冬经营品牌的理念,多年的广告行业经验告诉她,只有把品牌的价值最大化,在市场上才能拥有更大的溢价权,她希望找到折衷的办法,能让杨冬在不过度挑战沈飞生存危机意识的前提下,加快打造品牌的脚步。然而,两个男人谁都不愿退一步,他们认为那不是折衷,而是放弃正确的道路。

    较劲了一年下来,银河文化被撕裂地岌岌可危。杨冬把沈飞单独约到了公司外面,提出将银河文化卖给飞路集团,估值一个亿,大家套现离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