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九华山隐士
青阳县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缺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时访道江汉,憩于夏侯迥之堂,开檐岸帻,坐眺松雪,因与二三子联句,传之将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歕阳崖。(韦仲堪)
青荧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这首《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并序》,是唐朝天宝年间,那个到处求仙好做名山游的大诗人李白,来到九子山,看到此九峰耸峙,峰峰奇秀,像一朵莲花开放在天地间,便与当时一同游玩的县令韦仲堪和本地石门高名士高霁,赋诗联句,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九华山其实有99座山峰,也有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惊险之处,自从李白来过以后,很多文人雅士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九华山,看到奇绝天下灵秀无比的九华山水,便一展他们的才华,这样遂使得九华山名扬天下,并一直为后人所传承。
于是,慕仙求道的仙客来了,出家僧人来了,文人雅士来了,就连占山为王的山寨大王也来凑热闹,他们纷纷占领一座山峰,或建寺庙,或是一座洞府,还有那些摒弃功名利禄的隐逸之士,也在九华山找到栖居的场所,九华山从此就热闹起来了。
莲花峰,就坐落在青阳县城的东南方,因山势奇秀,被称为九华十景中的第一景,“连峰云海”。青阳县城也因此改为:“芙蓉城”或“蓉城”的称谓了。
莲花峰,也就是九华山东起第一峰的名字,因乱石层矗如莲华,石瓣嵌空,如菡萏初舒,色青紫欲浮,状若莲花;莲花峰便由此而扬名。
这柯天凤与钱清昔日是同窗好友。柯天凤家住在与老田吴村一河之隔的柯村,因其父母因带领乡民抗捐,结果被鞑子所杀,家道从此中落,无力继续学业,只好回家维持祖业,打理几亩薄田度日。但其为人聪明好学,虽失去考取功名的机会,却也遍览山志野史、诗词例话类书籍,只要能拿到手的书,都要精心研读一番。其结果,胜过了那些无数读死书的人。且为人豪爽,风流倜傥,喜欢广交朋友,与九华山高僧及各位隐逸之士来往亲密,深谙佛学。
有一次,他又带领柯村乡民抗捐,被官府缉拿入狱,因王亮出面搭救,遂来到莲花峰牛皮寨入伙,跟王亮学得一些剑法,以一柄铁扇当剑来使用,尤其在劈、削,点,击等方面,自创了一套独特的功夫,再加上他文韬武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越发地显得书生意气,风姿卓越,在九华一带也闯出个“白面书生柯大侠”的名号来。几年后,成了牛皮寨当仁不让的当家军师。
话说柯天凤与钱清在回乡途中一路走走停停,搀扶着来到九华境内的五溪桥头。这里是池州与青阳的交通要道,而五溪桥则是去九华山的必经之路,这里有一处出名的好景,名叫五溪山色。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九华山的山势地貌就会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五溪山色”也就成为九华的十大美景之一。
这里所说的五溪,它发源于九华山,由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五股溪水汇集在六泉口而成。五溪桥头西边的小丘山上有一座望华禅寺,寺前面有一座观景亭,站在亭前,远眺东南方向,九华山峰峦叠翠,云雾缥缈,而各个矗立的山峰时隐时现,这时你如果环顾四周,会看到田野起伏,水稻葱郁,绿浪飘拂;俯视桥下,流水清澈,向北奔涌;起伏的山峦,青翠欲滴,旖旎的景色,绘成了一幅壮美无比的九华水墨画。当年图帖睦尔皇帝路过这里,看到秀丽的五溪山色时,不胜感叹道:
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
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功夫。
这一天,正好是万里无云的日子,九华山脉的十王峰到莲花峰一带,群峰峭立,耸入云霄,清晰可辨,俊秀无比的五溪山色真是秀甲江南的绝世美景。
这时五溪桥头的望华亭上,有几位身穿长袍马褂,头戴方巾的中年雅士在那里指指点点,谈兴正浓。柯天凤和钱清按捺不住,也信步走上前去,只听见其中一位站在亭边背着手的长者面对着九华山脉,慢声吟诵道: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
照眠夜后多因月,扫地春来只藉风。
几处红旗驱战士,一园青草伴衰翁。
子房“好诗,吴乔兄可真谓胸怀博大,志存高远之士,现如今只是时运不济,豺狼当道,无法施展才华而已,你的‘九华书院’,可不是‘学他贤者隐墙东’啊。”其中一位年轻人称赞道。
“光锡老弟有所不知,这首诗是唐朝费冠卿老先生,辞官不做,回归九华隐居,在少微峰下筑书堂,开学馆,教书育人,将心中的理想抱负寄托在山水之间啊!”吴乔回过头来不无感慨地说道。
那年轻人顿了顿,抬头向“五溪山色”方向看去,逶迤的九华山脉,连绵起伏,巍然壮观,不禁痴呆起来,缓言道:“现如今豺狼当道,哪里有我等施展抱负之地啊,还不如学先生‘坐依山月咏,烟际返吾庐’来的清闲。”说罢站立不语,似有所思。
这时,站在一旁久未言语年过半百的出家僧人低首吟诵道:
“路入转幽处,浑疑别有天,
虬松虽变化,牛石尚酣眠。
骤过一番雨,鸣飞七布泉。
望中千点雪,白鹭立平田。”
“还是妙智师父来得干脆,出家人泉林石下,悠游山水,管它世事风云变幻,我自快乐逍遥!”吴乔笑言道。
“九华山自从地藏王菩萨得道成佛,他发下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当今世乱如麻,现实人间就是活地狱,我为佛祖的嫡骨儿孙,理应效法地藏大士慈愿,度尽地狱众生,为世人祈福消灾,才是真正的菩萨道的实践者,也算为佛子的一片心意了!”妙智师父回言道。
钱清与柯天凤看见几位虽然衣着不甚光鲜,但谈吐不俗,肯定都是九华本地的高人,便走上前去,彬彬有礼地问候道:“小生钱清与好友柯天凤此厢有礼了!”
这时三人回转身来,其中那个年轻人回礼道:“原来是钱清老弟和柯天凤柯大侠到此!真是久闻不如一见!我曾几番寻找二位,无缘得见,今日真是幸会!幸会!不才刘光锡,因家中贫寒,上了几年私塾,便无事可做,在九华山下做挑夫,人称刘扁担。”刘光锡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向钱清和柯天凤稽首。
吴乔老先生插言道:“尔等皆是九华后起之秀,闻说几位近来做了些轰动九华山的大事,真是大快人心!钱老弟刚从大都回来,能否将外面的情况说来听听?”
钱清道:“如今世道,可谓是黑暗至极,那些来自漠北边陲野蛮的蒙古鞑子,将统治下的老百姓不当人,甚至连一个牲口都不如,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百姓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他们的士兵打了败仗,为了免于受罚,就拿平民百姓开刀,回去邀功激赏。如今官府已经腐烂到了无法维系的地步,帝国王朝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了。去年,连续的几次灾难降临到中原大地,一个是黄河缺口,洪水泛滥;一个是瘟疫蔓延,人口大量死亡,难民纷纷外出避难。更有灾民在修理黄河古道时,挖出了一具独眼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灾民们都相信这是上天的灭元旨意,在栾城、颍州,韩山童,刘福通,率先举起红巾军的大旗起兵造反。各路豪强也纷纷揭竿而起,方今天下已是大乱了。”
站在一旁的妙智大师,看到两位年轻人,一表人才,又是出言不凡,但仔细一看其中一位年轻人,腿脚却是受伤不轻,便轻言问道:“两位小哥怎么了?”钱清举手向几位稽首道:几位老师,钱清刚从元大都应试回来,因不满现时朝政,在应试卷宗上写了一首讽刺诗,被朝廷捉拿,一路追杀至池州府,幸亏王亮及柯大侠出手相救,才勉强脱得魔手。
接着,钱清又将刚才在池州发生的事情细细说来。
这时久站一旁没有言语的柯天凤道:“如今天下,是乱世出英雄,那些鞑子的好日子过到头了!几位先生都是九华山本地有名望的人物,何不都到小寨一叙,共举大事?”
“不了,你们是出世英雄,国家危难之时,理应为百姓事操劳。我等逍遥惯了,不闻世事久矣。如有机会,可去刘冲我的‘九华书院’小坐。”吴乔不无消极地推脱。
妙智师父也推卸道:“出家人不问世事,改天,你们一道去头陀岭我的小庙叙叙。”说罢,便与吴乔相携而去。
这里柯天凤对钱清和刘光锡说道:“你们二位与我同去牛皮寨小聚如何?”
钱清道:“我也不去了,离家去大都已经半年有余,现在年关将近,家父正在家中惦念,回去禀报过家父,处理完家事后,择日定去拜见兄长。”
柯天凤对刘光锡说道:“刘兄我就不邀请了,钱清兄弟腿受伤正需要一人搀扶,你们一人家在老田吴村,一人在杜村,可同一段路程,拜托刘兄将钱老弟送回家去。”说罢,独自一人向石宝寨方向疾步赶去。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