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学名词解释 > 第47章 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理学的发展

第47章 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理学的发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元时期的经济

    宋元时期的经济有着很大的发展。商业上,北宋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南宋的会子,元朝的中统钞、至元钞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贸易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催生了高利贷事业的发展,元代的斡脱钱应运而生。手工业上,棉纺织业有了极大的进步,出现了棉花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繁盛。

    交子

    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北宋时期,成都商业活动繁荣,商品贸易发达,但是使用的却是运输不便的铁钱,因而商人在交易中发明了交子,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逐渐才具备信用货币的特性。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不足的情况,是中国货币史的一次重大转变,推动了宋代的商业发展。同时,交子作为中国发行最早的纸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会子

    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纸币。由于南宋时期商业贸易发展繁荣,铜钱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便于支用的“便钱会子”,即可兑换铜钱的文券。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了会子,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会子才发展为兼有流通手段职能的铜钱兑换券。会子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繁荣。

    斡脱钱

    元代时期盛行的一种高利贷,“斡脱”意为合伙。元代蒙古贵族、官僚等交由西域商人代放高利贷,为斡脱钱,斡脱钱当年本利相当,第二年则是本利合起来生息,称为“羊羔息”,至元九年(1272年),元代政府设置“斡脱所”,专门负责管理斡脱钱。斡脱高利贷商业的盘剥是官府、皇室和诸王榨取人民膏血的手段之一,也是造成元代尖锐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

    中统钞与至元钞

    元代流通的纸币。元朝统治者在建立元朝以前,曾经仿效宋、金旧制,由各地自行印造会子交钞,互不流通。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先后发行过中统钞、至元宝钞等纸币,至元钞一贯合中统钞五贯,两者并行流通,终元之世不废。其中流通最广、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中统钞。元朝政府明确规定钞为唯一合法的通货,禁止金银铜钱流。

    棉花革命

    14~15世纪元代出现的棉花纺织技术革新的事件。元代妇女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那里学来的棉花纺织技术进行创新、传播,从而掀起了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棉花革命”。这场革命迅速动了长江下游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以丝绸和麻布为主的穿着传统,对后世的棉纺织业以及纺织业影响深远,并将古典的中国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宋元时期的理学发展

    两宋时期,由中晚唐发展而来的新儒学最终产生,是为宋学。宋学也包含着诸多流派:周敦颐创立濂溪学派,宣传儒家的道统论,并开始使用理学的基本范畴“理”,是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张载创立关学,强调“气”是万物的本源;二程创立洛学,认为理是先于气而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朱熹则是集理学之大成者,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而陆九渊则是心学创始人,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浙东事功学派则主张“经世致用”。各大流派相互争论学习,形成了宋学发展的局面。

    宋学

    两宋时期中国传统儒学的新产物。也称“理学”“道学”“新儒学”。宋学由韩愈、李翱开启,在两宋理学家多方面的努力下共同创建。它吸收儒、释、道三家思想,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其代表人物为周敦颐、程颐、朱熹。宋学之所以被称为理学,是因为它将“理”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及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其核心是儒家的礼法和伦理,因为融合了佛、道两家思想,为与原始儒学相区别,又称为新儒学。

    周敦颐

    北宋理学家,濂溪学派的创始人。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人),后人称为濂溪先生。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等。他提出了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学说,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动和静产生阴阳,由阴阳而立天地。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宣传儒家的道统论,并开始使用理学的基本范畴“理”,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二程

    程颢、程颐两兄弟,北宋理学家,洛学的创始人。二程受业于周敦颐,因是洛阳人,人称其学为洛学,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二程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或“天理”。他们认为理是先于气而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提出“灭私欲,则天理明”。二程的理论对于理学的发展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张载

    北宋理学家,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于长安,后移居凤翔郦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故称“横渠先生”,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他强调“气”是万物的本源,曾详细论述了气和太虚与万物的关系,指出三者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他为理学奠定基础,提出了“理一殊分”的思想,认为事物各有区别,同时也提出了“穷神知化”与“穷理尽性”的认识论,后来程朱的“格物致知”论即由此发展而来。

    朱熹

    南宋理学家,也是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其为“朱子”,其思想为“朱子学”。朱熹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音乐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涉及并有著述,著作收集在《朱子语录》中。他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要“去人欲,存天理”,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陆九渊

    南宋理学家,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江西金溪人,人称“象山先生”,著有《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把儒家的思孟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明代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的分歧,出面邀请陆九渊兄弟与朱熹会面,双方在鹅湖寺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这实际上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与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浙东事功学派

    南宋时期出现的反理学的学术流派。南宋时期,理学正式形成,并成为宋学中的主要学派。与此同时,浙东部分儒家学者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积极提倡研究学问要经世致用,形成了金华学派、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统称为浙东事功学派。浙东事功学派与脱离实际、空谈义理性命的理学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主张经世致用、农商并重,但是在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确定后,浙东事功学派逐渐走向衰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