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贲 > 第23章 南垄寨城

第23章 南垄寨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话归正题,从王赓的口中,在座的众人都已经明白,如今的峣州兵力空虚,岌岌可危。

    若是驰援河阳的三万五千峣州军被韦殿龙的天武军击败,那整个峣州都会陷入朝不保夕的境地。

    既如此,那当今之策唯有按照薛良所说,修栅治城,屯聚乡兵!

    在座的众人纷纷点头,如今到了这步田地,必须联结自保,自己的家族方能续存。

    “我知道了,我说话算数,薛安,给他松绑,放他离去。”薛良挥挥手道。

    王庚听闻面色微喜,但随后却又陷入一阵踌躇。

    薛良见状,微微不悦道:“怎么?既已放汝自由,何不速速离去?”

    只见这是王庚扑通一声跪倒,伏地道:“好教大官人知晓,如今这外头水深火热,小人只是个养马小奴,大官人心善宽恕了小人,但到了外头只怕还是只有死路一条,还请大官人收留则个!”

    薛良闻言默然,他看得出王庚的一番话是发自内心,没想到峣州之外的世道已然凋敝至此。

    这王庚宁愿待在樊乡为奴,最起码还能有口饱饭吃,等到了外头,说不定那日又被哪路贼军拉去当炮灰,死得不明不白。

    薛良不疾不徐道:“我麾下不养无用之人,若想留下,你得拿出真本事来。”

    王庚闻听,忙道:“小人别的不会,惯善养马,无论是何等驽马,在小人的照料调教之下,不出个把月,保证养的博硕肥腯!不瞒大官人,那邓贼麾下的近百匹马都是小人一手饲喂,若是大官人相信则个,小人定当将全樊乡的马儿养的妥妥当当!”

    “哦?”

    薛良闻言有些好奇,仔细一想,自己麾下的确缺这么一个善于养马之人,况且此番与邓通大战,他也的确认识到了骑兵的威力,若是自己也想培养一支骑兵部队,那么战马则是首要。

    一番忖度之后,薛良沉声道:“既如此,你便留下罢。”

    “多谢大官人!”王庚闻言欣喜。

    说罢,薛安上前也给王庚松了绑,领着他退下。

    一段小插曲之后,众人又是经历了一番讨论,一致同意薛良的策略,樊乡、蟠龙寨、虎关镇、堠北庄四家自此达成联盟。

    而随后众人又敲定,在连接樊乡、蟠龙寨、虎关镇、堠北庄四家的中心区域——南山垄附近修葺城寨。

    而这座新筑的城寨由于建在南山垄,则命名为南垄寨。

    四家之兵皆囤聚此城,以备战时之需。

    另外薛良还提议,在此城周边区域,构筑大小坞堡数座,将附近乡民迁入其中。

    坞堡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内设望楼,角楼,平日里可避寇盗。若是敌军来犯,还能第一时间通知城中士卒。

    众人对薛良高瞻远瞩的提议表示认同,牛良骥,刘献忠二人更是对薛良愈发刮目相看。

    应对之策初步规划完成,剩下的就是需要挑选一人为众人的统领。

    由于一应计议都由薛良构思提出,所以在场的众人一致推举薛良为统领。

    薛良虽是薛家之主,但根据辈分来说还是小辈,不敢越居高位,连连辞让。

    但众人都明白,以如今薛良展露出的才能与头脑,统领之位非他莫属。

    于是乎,在牛良骥,刘献忠,郭盘三人的一致坚持下,薛良这才允诺下来。

    至此,薛刘牛郭四家真正意义上达成了同盟,算是成为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而薛良则成为了樊乡、蟠龙寨、虎关镇、堠北庄及周边乡府的核心首脑。

    而蕲田县周边大小豪强早就听闻,薛刘牛郭四家在薛良这位打虎郎君的带领下,击败了如狼似虎的邓通大军,甚至贼首邓通也在大战中被薛良一刀枭首。

    而临近乡府的大小豪强地主在得知薛良修栅治城的消息后,纷纷前来投靠,而薛良也来者不拒,按照各家地缘位置以及势力大小,围绕南垄寨周围一一部署规划。

    由于薛良曾担任樊乡屯长一职,为表尊敬,底下的人纷纷尊他一声「屯帅」。

    一时间,薛良的名号在蕲田县周边更是家喻户晓,百姓们谈及薛良的大名,无不心服口服。

    而遂春郡守孔祥儒在得知薛良击杀邓通之后亦是大喜,遂对薛良构筑营壁之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他眼中,薛良是斩杀反贼的大功臣,而他在南山垄构筑城寨,也不过是为了避免寇盗祸乱,图求自保罢了。

    况且如今的薛良声名正望,蕲田大小豪族皆以他马首是瞻,若是自己拿此事向他问罪,只怕会激起一众豪强们的不满,届时若是引发骚乱,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如今的峣州,各地郡守手中的兵马都不多,在那三万多峣州兵没回来之前,可是再经不起折腾了。

    于是乎,在孔祥儒的默许下,薛良的计划并未收到影响。

    终于,历经四个多月,在薛刘牛郭的齐心协力下,南垄寨已经初具规模,薛良也按照原定计划,将四家的私兵、部曲、以及新招募的乡勇,总计一千三百人尽数迁入其中。

    之后的日子,这些士卒们将会在南垄寨中磨形炼性,训兵秣马。

    薛良的打算,是将这支部队完全训练成一支正规化的队伍,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战斗。

    所以,薛良决定,这一千三百人不需要像民兵一般,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南垄寨中磨形炼性,训兵秣马,应对随时有可能爆发的战争。

    但这一千三百人完全脱产的士卒,对于薛良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负担。

    比如说,粮食、武器、防具等等,但好在薛家家大业大,还有刘家郭家、牛家三家的鼎力支持,供养这支千人的队伍还不算太难。

    但毕竟如今多了一千张嗷嗷待哺的嘴,薛良还是得精打细算。

    兵器方面,薛良本来打算还是为士卒们配备竹枪这种好用不贵的武器。

    毕竟这大青山上的竹子随处可见,况且这削尖的竹子尽管锋利度有限,但是硬度够高就能够轻松穿破皮肤肌肉和内脏。

    并且由于竹枪的形态,能够造成较大的圆形创口,虽然不及长矛的菱形创口杀伤力大,但是出血效果却是相当优秀的。

    但竹枪最大的缺点就是其太容易损耗,枪头在数次穿刺后就会起皮,开裂,卷尖。

    而且若是敌人着甲,尤其是铁甲,那么竹枪的伤害就会大打折扣。

    权衡利弊之后,薛良还是决定舍弃竹枪,改用木杆枪。

    薛良先是命士卒们上山砍伐了大量红松木,并将它们削成长度大小统一的木杆,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又将削好的木杆全部浸泡在熟桐油之中。

    与此同时,薛良又命人在蕲田县周边收购铁器,制作枪头。

    但大宁一朝一直都是盐铁官营,小民不得经售,否则视同谋反。

    眼下即便是薛良有钱,但若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官府也不会轻易兜售给他。

    但若是想为军队制作配备武器,铁器又是不可或缺的。

    一时间,薛良陷入了尴尬两难的境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