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贲 > 第24章 分设三营

第24章 分设三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当薛良为铁犯难之际,薛良忽然得到消息,裴家所在后溪县发现了一处铁矿。

    而裴家又是后溪大族,肯定有门路能搞到铁。

    事不宜迟,薛良当即修书一封,命薛来富马不停蹄地送往后溪,让老丈人家想办法给自己弄批铁来。

    数日之后,后溪那边有了回信。

    薛良的老丈人裴温得知女婿在干大事,对薛良颇为看重的裴温,面对女婿的要求自然竭力满足,答应薛良会想办法给他弄来。

    又过了多日,一支裴家商队悄然进入樊乡地界,他们一行所装载的,正是薛良梦寐以求的生铁。

    不仅如此,贴心的老丈人还给薛良带来了十几个铁匠,这可把薛良高兴坏了。

    俗话说得好,自古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铁匠这等职业,不仅要有耐心和毅力,其技艺更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磨炼,才能达到高超的水平。

    所以铁匠也是乱世之中珍贵的人才资源,属于不可多得的一种。

    而薛良也正想着下一步去何处寻得铁匠,没想到老丈人居然已经替他想好,直接送了十几个技法醇熟的老师傅过来,简直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而为了避免日后这些铁匠人手不足,薛良还特意从族中挑选了数十个身强体壮,忠厚老实的家丁,充当这些老师傅的弟子,让他们随这些老师傅学习打铁技艺。

    毕竟像铁匠这种岗位,对于薛良来说可是刚需,自然是多多益善。

    如今有了铁,又有了铁匠,薛良总算可以着手下一步的计划,制作兵器。

    这帮老铁匠从前也给官府打造过兵器,对于薛良提出的要求心中有数,没过几日就赶制出一批枪头来。

    望着手中长七寸,重四两的枪头,薛良心中甚是欣喜,随后又让人将在熟桐油浸泡了多日的枪杆取了一根来。

    薛良将打造好的枪头通过目钉固定,随着枪头和枪杆相连,一根质地坚韧,便于操控的长枪就组装完成了。

    望着手中修长厚重的长枪,薛良又是测试了一番它的各项属性,只见这新打造的枪头顶尖而锋利,两侧薄刀,便于透刺,使用起来虎虎生风,堪称利器。

    确认没问题后,薛良心中一阵雀跃,总算将武器这头等难题给解决了。

    大喜过望的薛良赏了铁匠们每人五缗钱,五匹绢以做嘉奖。

    而一众铁匠们眼见薛良出手如此阔绰,登时也愈发卖力起来,没过几日就将薛良定下的枪头数量赶制完成。

    随后薛良命人将制作好的长枪分发各营,正式列装全军。

    战场上长枪一般作为主武器使用,除了长枪之外,作为副武器的手刀、骨朵也是必不可少的。

    原本薛良打算按照大宁官军配备的横刀式样打造一批制氏长刀,但横刀的制作方式难度较大,须先将烧红的熟铁锤打成弯曲状,然后在中间加入一截钢材,最后一起锻造成型。

    以他现在手下的几十个工匠及铁料,根本无法完成。

    而且横刀造价高昂,锻造一把性能优良的唐横刀需要一位七品官员半个月的俸禄。

    薛良只得退而求其次,只打造了一部分的手刀,随后选择批量打造制作简单,性价比更高的骨朵。

    骨朵这种东西制作成本低廉,顶端瓜形,故而又称「金瓜」。

    制作骨朵只须在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黎形的重铁器,凭藉重力锤击敌人,杀伤巨大,尤其是对甲兵更是有破甲之奇效,一般大宁边军之中多有配备。

    薛良此时忽又想起田间地头,农户们劳作时常用于打谷脱粒的「梿枷」——即在一个长木柄上装上一排木条或竹条。

    薛良突发奇想,在骨朵柄头安上了一个棍环,又用铁链将重铁相连,如此一来一柄链锤就制作完成了。

    相较于骨朵,链锤的攻击范围更远,杀伤力更大。

    薛良大喜,随即又让众人分发配备下去,如此一来终于是解决了武器的难题。

    望着校场内一千三百持械肃立的士卒,薛良心中涌出一阵豪迈。

    虽然如今眼下士卒们没有统一的着装,也没有顶盔掼甲,但阵势却是不输寻常官兵士卒。

    这一千三百人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经了上次大战,历经鲜血洗礼的他们,眼中都蕴含着一股锋锐,这是寻常乡勇所不能相比的。

    经过多日的训练,这一千多人已初具规模,薛良遂下令,从中抽调一百身材壮硕的士卒充当自己的卫队。

    剩下的一千二百人则按照划为三营,分别为:「中军营」、「虎步营」、「腾山营」。

    「中军营」下辖八百人,手持长枪、竹筅及木牌为武器,属于薛良麾下的中坚力量。

    「虎步营」下辖三百人,持骨朵、链锤、长刀等,择选骁勇之士充任,阵列位后,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锐不可当。

    而最后的「腾山营」则是骑兵部队,虽然人数稀少,但主要由于如今薛良麾下战马稀缺,只能暂定一百人的规模。

    而「腾山」二字自出自古赋: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为表示对其余三家的信任,薛良将「中军营」交予刘昶统辖,「虎步营」交给牛岳,「腾山营」则交到了郭炎的手中。

    刘昶自从上次大战之后宛如脱胎换骨,原先身上残存的书生气质荡然无存,再者相较于牛岳、郭盘二人,刘昶成熟稳重,顾全大局,将中军营交予他手,薛良也是比较放心。

    而膂力过人的牛岳则是有着万夫莫当之勇,担任虎步营统领更是再合适不过。

    而郭炎则是骑术高超,前番郭炎得知军中缺马,还特意将堠北庄的马匹尽数带到南垄寨,薛良遂命他统领这一百腾山营骑兵。

    得到任命的三人心潮澎湃,之后的日子更是率领麾下积极操练,摩拳擦掌,甚至心中还隐隐期待什么时候能有一场大战到来。

    薛良虽将全军分划给了三人,但他却是三军上下的唯一统帅,三人若想调动各营,都须先请示薛良,在得到允许之后方可行动。

    而薛良也在各营中分别安插了薛氏族人充当火长、队正等中下官职,倒也不是他对三人不信任,但毕竟这一千三百多人倾注了薛家全部的心血,他必须保证绝对的掌控。

    如此一来,薛良虽然身边只有区区百人的亲卫,但却依旧牢牢掌控着全军上下。

    光阴流转,时光飞逝。

    眨眼之间又是两月过去,眨眼便来到了孝安十八年八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