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71章 师说1

第71章 师说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的有点远了,让我们回到开始的故事。

    现在来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它指的是尊师重道。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然而我们历史有一段时间,存在着一种耻学于师的观念。

    韩愈为了反驳这种风气,写了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师说》。】

    《师说》是韩愈35岁的时候写的,现在的影响力还没扩散开来。

    韩愈同时期的士大夫阶层,一看就知道这是针对他们来的。

    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已经察觉到,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力会越来越高。

    一些人已经开始做准备了。

    而还有一些人觉得事不关己。

    【现在把书翻到八十五页,我们先看题目“师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

    我们以前也学习过这种文体,比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

    “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爱莲说》周敦颐。

    虽然早就知道了语文课会提到很多人,但是骤然从程朱理学,转而提到自己,两人都忍不住想,这个转折未免太生硬了吧。

    柳宗元跟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说到韩愈必定会提到他,只是没想到不是从古文运动了解他。

    反而是他的文章先出现。

    【再来看看作者。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死后谥号为“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

    韩愈没想到还有意外的惊喜,他去世后还得了一个美谥。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他的古文运动经过天幕,将会产生有更大的影响。

    他决定今天的课程一结束,就去找柳宗元商议后续之事。

    现在的话,还是继续看天幕对他的解读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一句我们经常引用的诗句也是出自韩愈。

    还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也是出自韩愈《进学解》 。】

    宋明时期,这两句话也是读书人经常用来自勉的。

    韩文公这两句,看来也勉励了不少后人。

    【韩愈五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李纯派使者迎佛骨,长安兴起了信佛的狂潮。

    韩愈上奏《论佛骨表》,认为供奉佛骨太过荒唐了,极力劝谏唐宪宗烧毁佛骨,不要让佛骨误导了天下人。

    唐宪宗看完之后大怒,想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再加上皇亲国戚也帮忙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被贬的事件就是这个。】

    唐宪宗李纯,再一次被提到的李纯心情郁闷。

    先是一个白居易,现在又来一个韩昌黎。

    一个接一个的被贬谪,然后诗词流传后世,显得他这个皇帝有多昏庸一样。

    迎佛骨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也就是说他还没做的事情,却现在收到了指责。

    这些文人自己不懂得变通,斗不过政敌,被政敌针对之后被贬。

    被贬之后一个一个写的诗词厉害得不得了,流传千古。

    然后当朝的皇帝就被安了个昏庸的名声。

    李纯觉得自己有点冤枉。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韩愈虽然被贬到了潮州,但是对于当时的潮州而言,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韩愈在潮州做了不少惠及百姓的的事情。

    潮州现在有韩山,有韩水,有韩渠,还有一所大学叫韩山师范学院。

    这些都是以韩愈的“韩”命名的。

    除此之外,在潮州,韩愈是被当做神来供奉的。】

    韩愈之前的人们震惊了。

    什么什么?被当做神来供奉?!

    之前他们只是以为,韩愈不过又是一个失意的文人而已。

    山水改名,直到千年以后还有人供奉。

    无数人心动了。

    快告诉我们,仔细说说,这个韩愈做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也来抄一下作业。

    【现代学者梁衡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读韩愈》,其中说道: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

    武德年间,李渊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

    天幕出现的第一天就说了李世民未来会登基,还是千古一帝。

    当时李渊就出现了让李世民当太子的想法。

    但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每次要下定决心,又想到现在的太子李建成。

    世民上位的话,建成怎么办?况且现在世民的权利已经太大了。

    于是李渊的想法又犹豫起来。

    现在看到后人说大唐没有哪山哪河易姓为李,李渊十分气愤。

    秦王李世民上前劝慰:“陛下何必生气?整个大唐都是姓李的,这也包括了边界的一山一水。”

    李渊也知道,这只是文人的常用手段,用他们李家来衬托韩愈的成就。

    并且李渊因为自己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给李世民太子之位,觉得有点对不起李世民。

    现在李世民在劝慰他,他只好暂时放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