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69章 劝学5

第69章 劝学5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接下来是第四段,这一段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我们先看前面这几句。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并不认为圣人是天生的,他认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积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这里也是连用了几个比喻来说明学习是需要积累的,这是学习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是正面的比喻,“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是反喻;运用比喻论证,使论点更加有说服力。】

    【接着的这几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的方法是要积累,接下来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

    “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相比,“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相比,说明了“不舍”的意义。

    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

    所以说,学习的态度是要坚持下去。

    最后再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进行对比,说明了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

    所以说,最后这两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也是讲了学习态度,要专一。】

    【秦筝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了第四排的桌子边上。

    然后对坐在第四排的女生伸出手,“给我也看看?”

    刚才前桌给这个女生传纸条,刚好被秦筝看到了。

    女生摇头:“没什么啊。”

    “你要我自己动手拿吗?”

    女生才把纸条递给秦筝。

    “让我看看,你们在聊什么呢?”

    打开纸条,秦筝无语了,纸条上面写着:“中午吃什么?”】

    比秦筝先看到这两个女生之间的小动作的,是天幕下无聊的人。

    他们对于教学内容也不感兴趣,就把看各种学生的小动作当做乐子看。

    在看到有人传纸条的时候就纷纷猜测起来这是什么。

    看到纸条内容之后直接无语了。

    他们还以为是什么女子间的悄悄话呢。

    【“中午吃什么?这就饿了?”

    这话一出,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

    “老师,你都不知道我们有多饿!”

    “就是,早上吃的那点东西早就消化完了!”

    秦筝赶紧打住,“好啦好啦,我们把课早点讲完,你们就可以早点去吃饭。”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文章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习不能停止。”

    “接着又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来说明论证。这是总——分的结构。”

    “那么,他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的呢?”

    “比喻!”“对比!”

    “对的,这篇文章主要运用的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我们来回忆一下,比喻论证是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这篇课文里就用了“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木为轮” “金就砺则利”等比喻从正面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对比论证则是“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 “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比来阐明学习的正确方法和态度。】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

    说真的,这一节课,除了少数人,几乎没什么人听得进去。

    就算系统解决了语言问题,但是古今的差异还是让很多人听起来很困难。

    就比如现在的学生,就算会英语,学起来英语文章还是会觉得吃力。

    而且天幕下还没什么人监督着自己学习,所以大多数人对于这节课是干脆当做不存的。

    在观看的部分人则是无聊地看教室里学生的各种动作。

    这个学生听得很认真。

    那个学生在做小动作。

    边上那个学生快睡着了。

    当然还是有人在认真听讲的,汉之后的朝代尊崇儒家,荀子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并且汉武帝尊崇的儒术,大部分都是荀子的思想,是董仲舒整合好之后,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结合,在《举贤良对策》中呈报给汉武帝。

    所以当时的儒家思想是为了维护大汉的统治才被尊崇的。

    现在天幕讲到荀子的内容,董仲舒就在认真的看着。

    旁边有人疑惑:“这节课讲的内容也有用吗?”

    “内容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枯燥,但是我却看到了其他的东西。”

    “是什么?”

    “或许要再来一次百家争鸣了。”

    汉武帝时期,其他家学说还有传承,只是儒家逐渐独大罢了。

    现在虽然天幕说了从这之后的朝代都尊儒术,但是从天幕的教学内容来看,儒家也只是思想流派之一。

    想必其他家也都看出来了,想来很快就会结合天幕的内容,为自家学说创造新内容。

    再一次的百家争鸣,或许不远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