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在地产二十年 > 第14章 导师公司

第14章 导师公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的博士副导师祝教授,皮肤黝黑、身材敦实、个头中等,脸型方正,戴着一副近视镜,说话声音很大,时刻在思考问题的样子,经常冒出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他习惯跳跃性思维。他是南方人,和我来自同一省,也是从农村出来,通过高考进入我所读的大学和系,但要比我早十来年,他的年纪也比我大十来岁。不过他本科毕业后出去工作了几年,后来又考回来读我博士导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去读中科院某所所长、著名院士的博士。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刚博士毕业,进入系里任教。那时他想挑学生帮他做课题,其他同学都嫌他没有名气,连副教授都还没有正式评上,更没有指导硕士的导师资格,不能正式带研究生,都不愿意跟他。而我从来做事理性不够,只凭眼缘和感情,觉得他看起来直爽厚道,没有啥心眼,加上和我还是老乡,都是农村出来的,觉得比较对脾气,就稀里糊涂跟着他做课题。过程中,发现他思维能力很强,似乎背景也很强,而且对我们生活、感情等各方面也很关心,还经常和我分析身边的人和事,顿时觉得眼界大开,获益匪浅,因而更加死心塌地跟着他混。随着双方接触的增多,他对我也越来越认可和信任,很多个人的私事也会交给我办,如给他家里买东西,告诉我存折密码让我帮他到银行取钱,接待他家里来的亲戚并陪同游玩等等。我俨然成了他课题组的学生头,帮他管理和安排日常科研工作,带着学生出差等。

    我读研究生的目的并不是要钻研学问或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纯粹因为本科毕业时没有找到太满意的单位。这和我所学的专业有关。当时国家实行房地产私有化不久,商品房开发刚刚兴起,尽管国家出台政策不允许炒地皮,导致海南房地产市场一下跌入谷底,但其它地方的房地产开发才刚开始不久,似乎未受影响,房地产还是被很多人看好的“朝阳产业”。而当时的地理学专业毕业生因为就业情况不佳,以致该专业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为了与就业市场接轨,扭转生源变差的不利局面,在国家下放高校专业设置权限的情况下,我所报考的系一是把系名改了,不叫地理系;二是招生时只写专业名“房地产开发”。当时我们哪知道这些,满怀“这专业毕业后准赚大钱”的憧憬就报考了。入校以后才发现原来进入了天坑专业——“地理系”,并不是房地产系,为此同学们还一起找系领导讨说法,最后系里请出老院士和资深教授给我们大讲特讲我们系的光辉过去和未来地理专业的灿烂前景,以及系里为了适应社会变化,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而在课程设置上如何绞尽脑汁等等,把年轻而单纯的我们差点感动哭了,只好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也不胡闹起哄了。四年后毕业证书上所写的专业不是房地产专业,而是与地理相关的一个专业名称,只是用蓝印在后面加了两行小字“房地产开发经营专业方向”。以致后来找工作和入职时一遍遍地向人事解释:我学的是房地产专业课程,但该专业设置在地理系,只能按国家要求的专业名称发毕业证书。人事同仁拿着我的毕业证书是左看右看,直到发现那两行蓝色小字,才勉强点了点头,搞得我每次都像学历造假被揭穿一样惶惶不安。因为专业是设置在地理系,并不像学校那样大名鼎鼎,加上彼时房地产刚起步,并没有多少岗位需求,所以本科毕业时没有多少工作机会,最后是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学院愿意让我去他们那做教师,教授房地产方面课程。我当时心里挺失落的,觉得去这么一个籍籍无名的学校,太丢人了。那就试试能否再次“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就这样我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匆匆忙忙准备考研,为了增加录取的几率,也不敢报考别的学校和别的专业,仍旧报考本系本专业,失去了一次换专业的机会。结果因为专业成绩不理想,差点落榜,好在扩招增加名额让我成功上岸了。

    既然是被动考研读研,自然不会花心思去研究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但学校有规定,要拿到学位,必须在规定的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于是我就拼命地做课题,查资料,写论文,居然两年时间发出来好几篇符合学校要求的论文,这下可以顺利毕业拿学位了。但我内心又不满足,想早点毕业出去赚钱,于是就试着向祝教授提起能否提前硕士毕业的问题,他看我帮他干活很卖命,私交也不错,就帮我想办法。最后我帮硕士导师发了一篇论文,干了一个横向课题,这样他签字同意我提前一年毕业。然后祝教授又协调在研究生论文答辩时,临时把我的毕业论文加到最后进行答辩,并获评委一致通过。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提前一年毕业就这么轻松顺利地搞定。毕竟导师们可是巴不得学生延后毕业,特别是那些课题多的导师,需要学生干活,更不愿学生提前毕业,而且越是能干的学生越是干活的主力,自然也就越难获准提前毕业。从帮我硕士提前毕业这件事和后面允许我提前博士毕业,还有博士毕业时帮我找工作等事情,我内心一直都是非常感激祝教授而且至今铭记。

    不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凡事都有代价。记得在大一上思想政治课,老师要每个同学都谈谈人际交往原则,当时一位同学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人与人就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只有相互能给予价值相当的利益,两人关系才能维持。我们当时都嘲笑他太庸俗和势利。没想到后续的人生中,却发现他这话是一语中的,说尽了这个社会中大部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硕士提前毕业的代价之一是祝教授要我考本系的博士并且由他做我的副导师,继续帮他干活。由于他刚评上副教授,当时规定只有正教授才有资格参加博士生导师资格评选,所以他还不能直接指导博士生。但我可以报考系主任,也是他以前的硕士生导师的博士生,然后由他来具体指导我博士研究,这就是变通的双导师制——正导师挂名,副导师具体指导,完美避开导师资格问题。提前毕业代价之二,那就是我的一些论文要给祝教授,由他挂名第一作者发表,以后可作为他评教授或申请课题的业绩;或者他拿去给其他人发表以帮助那些人拿到学位或评上职称,这些人都是能提供课题或帮他申请课题或提供其它好处的。为了留几篇论文在博士期间发表,那段时间我只好暂停写论文了。虽然通过这种论文交易我获得了提前毕业,但内心一直很不安,总觉得这是在助长不良学术风气,说是助纣为虐都不过分,尽管常常安慰自己那都是被迫的,身边的很多师兄弟都只能这样沦为导师的学术傀儡和名利工具。

    现在我离开了让我觉得委屈的工业园公司,也离开了我不习惯的过分闷热、过分开放、充满诱惑、充满铜臭味的城市,回到自己读了九年书的第二故乡,一个很有历史感和文化感的城市,虽然经济和商业氛围比南方的城市差很多,工作节奏也慢,但人情味重一些。只是祝教授的这个公司却是名副其实的小公司,只有连我在内的四个员工,租了一间不到六十平米的办公室,四张办公桌,一张小会议桌,八把办公椅,外加一台激光打印机和几台电脑。电脑和打印机本是祝教授在学校做课题用的,现在挪过来用。办公桌椅是房东留下的二手货。看了这么简陋的条件,想想以前我一个人的办公室都比这间大,心里的失落是肯定的。而且之前说好的十万年薪一下子变成先发每月五千,剩余的根据公司业绩年底再结算。

    似乎看出了我心里的不满,祝教授开始画大饼,说一年营业额一百万应该不难,那样的话我的收入肯定超过十万。另外他还劝我赶紧买套房在南都安定下来,他还愿意支持我五万元做首付。当时房价不到五千,以我的积蓄加他五万元付首付还真没问题。但我一直不愿借钱,总想等自己攒够了钱直接全款买房,不用欠银行的,也不用欠其他人的,这样心里没有负担。哪知后面房价上涨速度远超我攒钱速度,工作赚钱远不如炒房赚钱。固守过时观念,固执己见,不能看清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只知埋头苦干,终究要付出惨重代价。所谓选择比努力重要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安抚我,祝教授还主动问起我老婆工作的问题,后来又安排她去师母开的会计咨询事务所工作。这样我夫妻俩就成了他夫妻俩的打工仔。不过当时可没想这么多,总觉得我和祝教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觉得我们几乎无话不谈,觉得他一直很上进要强,他曾跟我说他想冲一冲院士,哪怕进不了科学院,也要争取进工程院。为此他利用自己博士生导师的关系,拼命申请有影响的大课题,也安排我帮他做学校课题,指导他带的研究生。这种追求上进、不甘平庸的精神既感染教育了我,也让我发自内心的佩服他。

    在副导师公司打工的那段日子,仿佛重新回到在学校读研究生的时光,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氛围。我在读博士时曾担任本科生的辅导员,和其中一些踢球的学生相处不错,他们听闻我回来了,马上举办欢迎宴会,后面也经常在一起踢球、踢完后轮流做东请客。日子似乎很快乐,但我心中总觉得隐隐不对,常常冒出寄人篱下,没有着落的不安全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