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集市摆摊
清屏村的集市每七天一次。在乡下,人们的许多生活物资都是在这里购得,家家户户的手艺人也都拿出看家本事,每到开集都是人满为患。
集市上,摆摊最多的还是各种吃食,比如烧饼、麻花、卤肉、吹的糖人,还有各家地里产出的花生、芝麻、萝卜、白菜等等。
也有像王家两个妯娌这样因时因势应运而生的流动裁缝铺和布摊。如果遇到从南边倒货过来的小商贩,那一定会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地难得一见的小玩意,还有有价无市的手表、收音机、电风扇等小家电,在这边都是抢手货。
附近几个村落就会形成一处成规模的集市,距离远些还有两三个,以摆摊为生的人们数着每个集市开集的日期,一个接一个的赚,只要不怕累,在当时也能收获一笔不小的收入。
赵兰英和李云丽因着王胜阳在棉纺厂的关系,能拿到些难得的料子和碎布。经过加工,就能得到板正的假领子和成套的秋衣秋裤,再不成扎几个头花,这也不少钱。若是有那要求高的,就可以自备布料,现场量好尺寸,等下个集市就可以来拿衣服。
反正衣服样式就那么几种,也没得选,只要说好做什么就不用担心做错了样子。
王家这两个妯娌只是把这个小小的摊位当成额外收入,并不以此为主业,家里的孩子也不能都扔给两个老人不管。因此,两个人仅仅是到清屏村的集市上摆摆摊,私下在村子里也有单独找过来做衣服裤子的。
到初十这一天,王胜钢和王胜阳还不用去上班,没吃早饭就帮着自家媳妇骑着车子,载着衣服布料和简易的台子、架子,出发去集市占位置。
集市可没有什么固定的摊位,每次都是先来先得,王家的小摊子每次位置也不一样,但都在一块地方附近。
每次摆摊也需要交上五分钱作为管理费,等到八九点,就能看到一个穿着制服,拿着本子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收钱。
像是占的位置多的,也是要多交钱的,他们每次来吃的那家老豆腐一次就要交一角五分。
四个人把小台子一拜,用支架撑起一块木头牌子,上头用红漆写着“王家成衣铺”。他们到的时间早,这个时候除了像他们一样占位置的,就是附近来买吃食的。
四个人轮换着到他们常去的那家吃早餐,一人要上一碗老豆腐或者浓厚的豆浆,配上现炸的油条,还可以拿个小碟子夹些老板自制的酸萝卜。这么一套下来,提神醒脑,一整天精神充沛。
每次上午要散集之前,还要额外再给在家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买上几个红糖的油条,脆脆甜甜的,正是孩子们的最爱。
吃完饭,集市上就开始上人了。李云丽和赵兰英两个人守在摊子前,有之前订做衣服的货主,也有打量成衣的路人。
“大娘,您这八尺的布料,等下个集您过来拿,您刚说的尺寸我都记下了,放心,肯定给您好好的做。”
“这套孩子的秋衣秋裤布料可不好找,您要是觉得合适就趁早买下,这稍微大点没什么事,现在的孩子一天一个样,长得快着呢。”
“小姑娘你拿的那个帽子可是仿着省里的样子做的,开春戴正好,就适合你们这种小姑娘。你要是真想买,我在搭你个头花。”
“婶子,你可真有眼光,找您的钱拿好,要是穿的好下次再来。”
正午的时候,两个人忙的团团转,看到有意向的在纠结的,两个人就费尽心思的说好话,一刻都停不下来。
这一上午忙的两个人口干舌燥,最大的那波人流过去之后,两个人赶紧靠着台子灌了几口水,两个人一合计这一会儿就进账一百多,当然是包括成品和代加工的。
人少了两个人也没闲着,把堆在脚下布料整理整理。收上来的布料和记好的尺寸卷成一卷,码到带过来的袋子里,方便回去以后两个人做衣服不出错。
跟着来集市帮忙的王胜阳和王胜钢整条街的转悠,自从王胜阳从医院回来,两家初步意向一致,看到做生意的就想着看看有什么可取之处。
虽说达成了一致意见,但是准备的事项也不少。首先是要解决货源,只有食品厂这一个是不够的。还要在镇上找临街的店铺,也不知道能不能租下来。
王胜钢提溜着一兜苹果“大哥,我看咱们村的集也没有什么可逛的了,倒是那几个从南边过来的倒爷,是真有胆量。”
“那是,一看那买东西的架势,就知道有多抢手。现在只要打上南边的标签,一准赚钱。我年前从风市带过来的那几个皮包,等着十六上了班,咱们拿去市里试试。”王胜阳这个时候也暗暗后悔自己起步晚了,有这么好的工作途径,竟然这些年也没好好利用。
说到这几个皮包,王胜阳每次出门都会捎带点东西,这也算是他们的外快。年前最后一次去风市,花了不到一百带回来四只皮包。
原本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在这附近,比王家过得好的没几个。但是看多了外面,今天挣得这一百,李云丽和赵兰英就不太知足了,一个劲的期盼家里的买卖能再做大点,然后去镇上生活住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