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诸葛笔庄矛盾暗涌
陈大娘子走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吴婆子擦擦手,把手巾啪地扔在桌上,大摇大摆走了出去。
鹿儿凑到了程月知跟前,对她说:“程姐姐,你快去洗洗手,这石灰水长期在手上,那是要烂的。”
程月知点了点头,众人也都起身往外走。每两个时辰,匠人们都可以休息活动半个时辰。他们常把这个时间用来吃东西、聊天或是干脆躺着什么也不干。
程月知邀请了鹿儿和莲子和她一同回房间,“萱草为我准备了一些吃食,你们也跟我一起去吧。”
回到了房间,萱草果然已经准备了一些点心。程月知拉了有些局促的莲子坐下,并递给她和鹿儿一人一块酪饼,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莲子推拒了两下,还是接了过来,首先叹了一口气。
“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她的眉头拧了起来,“大家都说,这是陈大娘子和白二娘子在斗法。”
程月知静静听着。
“陈大娘子是工头,她给咱们每个月的活儿都定了量。但这个量太大了,按咱们的人力根本做不完。就算勉强赶工做完了,白二娘子那一关也过不了,总是说不合格。但要是按白二娘子的做,咱们又根本做不完。两位工头就这样别着苗头,好多年了,我们也习惯了。”
鹿儿心有所感,“如果白二娘子不给过,咱们就得返工,返工又耽误交货期,陈大娘子就会找白二娘子的麻烦。”
“这些年,一些匠人受不了走了,又有一些匠人进来。换了好几拨了。我在这里干了三年,已经算是老人了。”莲子说。
鹿儿皱着眉头,“程姐姐,你和我们不一样,你看这件事可怎么办?”
莲子也殷切地看着她。
程月知沉默了半晌,对两人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在问题之外。”
鹿儿和莲子都不明所以的看着她。
程月知摇摇头,说:“咱们先吃点心,休息一下。接下来才好干活儿。这件事情,会解决的。”
接下来的几天,程月知和莲子认真学习着水盆的前两个步骤。沉浸在每日的劳作之中,虽然每天手都会泡得像红萝卜一样,起了皴口,就算擦了药,每晚也痒得睡不着。然而,她的内心却非常的充实,以前那么抽象的东西在她的手中变得具体起来,就好像看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一点一点绵延向前。只是在这充实之外,还有一些隐忧。
诸葛启文听完了陈大娘子的汇报之后,陷入了沉思。“原来以为她不过玩玩,现在看来不尽然。你说,她到底图什么呢?”他问赵海棠。
赵海棠在帮诸葛启文揉捏着肩膀,“我也瞧不出她的路数。反正啊,您这位侄女,挺厉害的。”
诸葛启文自己想来想去,又道:“她如果真正厉害,就不会被福州家里赶出来了。估计是现在有求于我,想让我高看她一眼,为自己挣个好名声,以后好嫁人呢。”
赵海棠说,“您说的对,我估计她就是这个想法。女子大了要嫁人,而她在这里就只能求着您,可不得好好表现吗?”
“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一时半会儿,哪来合适的。”
“慢慢来,不着急。”诸葛启文道。一两年,两三年,都可以。他还想就这件事情拿捏她呢。
“是,小娘子们的婚事都要千挑万选。您看宝如,二姑为她选婿都选了一两年了也没个结果,生怕一个走眼,耽误了小娘子的终生。”赵海棠不急不缓地说,“如今最紧要的事情,还是大郎(诸葛恪)的乡试。上次他落了榜,苦读了这一年,不知今年如何。”
诸葛启文叹了一口气,心不在焉地说,“这孩子啊,稳重有余而机敏不足,读书从来都是慢半拍,能通过乡试,得个出身,已经是咱们诸葛家祖宗保佑了。”
赵海棠见他如此埋汰自己的孩子,不禁心里翻了一个白眼,面上却还是恭顺无比,“正是,我只希望他平安康健,以后能在笔庄的生意上助你一臂之力就好了。”
提起生意,诸葛启文不禁沉沉叹了口气。现如今,诸葛笔的盛名早已不复存在。其实,从他父亲那辈起,诸葛笔就已然呈衰败之势了。
晋时,诸葛家的先祖已然制成“散卓笔”,王右军的《笔阵图》,便是他提诸葛散卓笔画就。到了唐代,诸葛笔被文人争求,还成了上贡特产。在南唐,诸葛笔已是一笔十金,且有“宝帚”别称。
本朝初至熙宁时,尤其是仁宗皇帝时期,更是诸葛笔的黄金时代,工艺、质量、价值、文坛声名都是前所未有的。
彼时,梅尧臣曾在《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中云:“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
彼时,欧阳修的《圣俞惠宣州笔戏书》全诗赞笔:“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彼时,书法家蔡襄在《砚记》中提到将诸葛笔与名纸、名墨、名砚并用,“斋戒发封,诹吉日,以澄心堂纸、李廷珪墨、诸葛髙鼠须笔为之记。”
而后,又有苏东坡在《书诸葛笔》曰:“宣州诸葛氏笔,擅天下久矣。纵其间有不甚佳者,终有家法。如北苑茶、内库酒、教坊乐。”其他模仿的,都是东施效颦罢了。
那时的朝廷,诸葛笔风行朝廷。徽宗皇帝时,有大臣说:“不能用诸葛笔而欲作家,如项羽弃范增而欲取中原也,其可乎?”
忆起家族往年的辉煌,诸葛启文虽慨叹却无计可施。南下之前,文坛画坛用笔风气一变,制笔名家迭出,笔制式也日益多样,如鲁直样(枣心)、鲁公样(羊毫)、观文样等,这让仍守古法的父亲也应对乏力;南下之后,更是家传中断,匠人分离,再振无门。如今,市场上更是有各种笔式,且很多笔工为了达到“易败而多售”目的,采用了减损笔管或毛料功用、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制作标准等手法,市面上涌入了大量的笔,这些笔初用时,与贵价笔并无什么区别,同样的软美易使,且价格还十分低廉。十金求一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为生存计,不得已,诸葛笔也走上了这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