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郭汝生
燕关山脚下有四个主要的城邑,自古以来按方位命名为燕东镇、燕南镇、燕北镇、燕西镇。
年语重自南而来,一路寻遍了燕南镇和燕东镇,在第十二日,他终于得了一点点线索,立刻动身前往燕北镇。
他心中念道:果然,如临行前程宝生所言,此行不易。
年语重最后在燕北镇找到了郭兴,他已改名为郭汝生,仍旧在镇子上经营替人书信的生意,可是,他拒绝回答年语重的任何问题。
既然年语重知道了郭汝生原名为郭兴,那就证明确有此人,在监舍里程宝生说过,如果真的有郭兴这个人,那事情的原委就有迹可循。
年语重不会放弃相助程宝生立此奇功的好机会,他一连数日,日日到郭兴的铺子里鞍前马后,等他回心转意,这一等又是十多日,也许世上的许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命运对人的考验,考验过了,便会有转机。
当时正值新任燕关节度使在山下画地建营,所圈之地面积甚广,圈住了一片墓地。
军队命官府通知百姓迁坟,可那是一块野墓,葬的多是极其贫困的农户或流民,况且许多墓地年久未得人祭拜,已经无据可查,官府只好应付了事,随便下发了征地的通告,仅仅有三五户人家在规定时间内赶到,迁了坟。
年语重因一路打听,造访过许多村民,恰巧听得此事。后来在郭汝生的铺子里磨洋工的时候,无意中说了出来,哪知郭汝生有一旧友,就葬在那里,他闻言匆忙赶去,还好来得及,在最后关头操办了为旧友迁坟一事。
年语重见他情绪十分波动,问他一定与已故之人相交甚深,谁知郭汝生一时心情激动,拉着年语重夜间饮酒,将事情一一与他诉说。
年语重这才知道,那所葬之人,本是郭汝生年轻时的挚交,名叫李筌。
当年燕关山是边陲之地,齐庆两国频繁交战,附近诸镇这两年归齐国管,过两年又归庆国管,百姓没有一天安稳日子。
可要论起来,李筌祖上是齐国人,郭汝生则是庆国人。但二人结交,不看什么齐国庆国,看的是人品和性情,后来李筌被齐军征兵,在军中做烽火兵,走之前把家中房子留给无依无靠的郭汝生,供他有一处挡风遮雨。
后来有一年,按大庆是盛德元年,按北齐则是太安二十七年,两国大战,庆国惨败,当地又成了北齐疆土。
战争结束,李筌卸甲归田,回到家中见到郭汝生,第一件事就是交给他一件血衣,那时庆国士兵的衣服,衣服上的血不是自然浸染上的,而是字,是血字。
李筌告诉郭汝生,当时北齐军在燕关山大捷后,用十倍的兵力围攻了庆军残余部队,决胜兀鹰峰,李筌作为烽火兵,受命第一时间先上峰顶释放战胜的琅琊信号,当他到了山顶看到庆军将士的尸体堆积如山时,他根本感受不到什么所谓的胜利,同时他发现,兀鹰峰上有一处巨石,明显是新刻的碑文,李筌知道那一定是庆国将领的遗书,待北齐军过一会儿上来后,必定会把这碑文毁掉,情急之际,李筌从一名尸体上扒下浅色衬衣,将死去士兵的鲜血涂抹巨石,把那碑文拓了下来。
“李前辈为何做此举?”听到这里,年语重心中其实已多半确定,程宝生的猜想没错。
只听已微醺的郭汝生道:“年轻人,你生活在南边,你不知,当年这里每隔几年就打仗,打仗么,不是你赢,便是他赢,这次是你赢,下次可就不一定了。”
年语重心下明白,那李筌定是怕日后庆军再攻来,他是齐人,日子定不好过,今日留下碑文,来日说不定可呈上表功,变成一道保命符。
当李筌把血衣交给郭汝生后,郭汝生便将其抄了下来,说到这里,郭汝生晃晃悠悠从柜子里拿出一张牛皮,递与年语重。
年语重一看,果然与程宝生那首一样。
“神策旌轵偃关山;七万银甲化齐尘;吾辈烈儿共死生,一片丹心报天子。”
不一样的是,这里下面多了一个落款,写的是“神策军林靖绝笔”。
“真的是林将军的遗书?”年语重道。
“血衣是从巨石上拓下来的,再下当年是一字不差抄录的,自是不假。”
郭汝生接着讲到,当时他抄完,便觉得此物留在家中恐生祸端,毕竟这里已经是北齐的国土了。可李筌觉得,如果毁了血衣,来日便无法证明区区一张牛皮上写的几行字便是林将军遗书。
他还问郭汝生,“你是庆人之后,林靖是你们庆国的护国名将,你难道不想留下它吗?”
可没想就在二人踌躇之际,北齐整顿新收复的城池,新任的刺史严查庆国子民的房屋,将那血衣搜了出来。
既然是庆国将士的血衣,自然怀疑是郭汝生所为,李筌觉得是自己害了郭汝生,于是到官府自首,将血衣认了下来,随后官府收缴了血衣,判了李筌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大概是说他身为北齐人,偷偷缅怀敌国将士。将他关进了大牢,一关就是三年。
幸好整个过程中,经手的人都嫌血衣污秽,并没有发现上面的字迹。
说到这里,郭汝生叹了口气,又温上了一壶酒。
“后来呢,李前辈是在牢中遭到什么不测了么?”年语重道。
郭汝生接着讲道,本以为熬过三年刑满,好友李筌释放出来,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谁知大庆盛德皇帝又派出一支新的军队,名为武德军,作战实力更超神策军,其实庆国一直都强于北齐的,当年神策军战败,传闻是军中出了奸细所致,这也是盛德皇帝势要为神策军战死的将士一雪前耻的原因。后来的事情,庆国人人都知道,武德军直捣燕关山,攻克后势如破竹,没过多久,北齐就亡国了,庆国的疆土扩大了将近一倍,燕关山,从此再不是边陲之镇了。
听到这里,年语重又问:“是因为战事又起,李前辈出狱的事情被耽搁了?”
“当时北齐官府的人自顾不暇,哪还顾的上牢里面的犯人,我们平头百姓的也是四处逃亡,等后来我找机会再去寻李筌,才得知牢中的犯人因逃不出,在打仗时被炮火轰了。”
年语重见郭汝生十分哀痛,尽力安慰。
“年轻人,不是我不愿意跟你说那些事,而是我心有不甘,不管是齐军,还是庆军,不管他们的将领多么忠烈,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发起战事的人,都是毁了我们生活的人。”
年语重道:“李前辈生前认为,那血衣日后可救命,可他却因为那血衣被关进大牢,被自己国家的官府关进大牢,而前辈您虽是庆国人,但后来真正害死李前辈的,却正是庆军。您不想把林将军遗书献给庆军,因为您同样恨他们,晚生理解。”
“你理解?”郭汝生挂着泪的双眼看着年语重。
“家国大义,对于一个百姓来说,是很模糊的事情,而朋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真真切切的事情,您的朋友死于战争,这战争,是齐庆两国造成的。”
“年轻人,冲你这份理解,也不枉我与你讲了这么多。”郭汝生道。
“可是前辈,李前辈生前认为,那遗书日后可救人性命,这一点,仍旧作数,只是它可救的不再是李前辈的朋友您,可是再下的朋友。”年语重道。
郭汝生似是有些心理准备,道:“当年我在得那张牛皮之前,曾临时将那遗书抄在纸上,夹在了一本书册里,你前些日子来找我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本书册如今在你手上。可是这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与你的朋友有何干系?”
“我的朋友,和李前辈一样,同样身陷牢狱,同样性高品诘,实不相瞒,如果前辈愿将此事原委一一写下交与晚生,晚生就能借此救朋友于苦难。”年语重道。
郭汝生虽不解,但他相信年语重所说的话。
第二日,他便写了一封长长的陈述书,将整件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比之昨日与年语重倾诉的还要详细,然后将陈述书与那张牛皮一同交给了年语重。
年语重十分感激,跟郭汝生行了大礼后,便出去订了马车购了些干粮,他在此地前后耽搁了二十余日,心里着急,急着回益州。
走之前,他本想着再买些好酒送去给郭汝生,同时跟他告别,却没想到,一进门,便发现郭汝生已中剑身亡,倒在家中地上,一名锦衣男子蹲在旁边,他背对着门口,似乎在验证郭汝生是否尚存气息。
年语重大惊,怀中酒坛坠落摔碎,那锦衣男子闻声回头。
年语重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凌厉却也十分英俊的脸。
“你是何人?光天化日,竟敢入室杀害良民百姓。”年语重怒道。
年语重不认识锦衣男子,可锦衣男子却认得他。
锦衣男子心下道:是他?他不就是接了风铃密诏的益州知府年施梁的儿子么?他怎么会在这里?
这名锦衣男子,是风铃密使萧无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