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穿越明末,续命大明三百年 > 第37章 还要啥自行车!

第37章 还要啥自行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高起潜和方正化到达目的地的同时,崇祯也回到乾清宫,和工匠们一起等茅元仪进宫。

    “这《军资乘》有五十余卷,你们拿去分一分,着重看火器那一类。”

    殿中大堂上,崇祯给每个工匠都配了一套桌椅和墨宝。

    让他们着重学习《武备志·军资乘》部分。

    这部分共八大类、六十五个细分项目,囊括了行军设营、作战布阵、审时料敌、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战船军马、粮饷供应、人马医护等项目。

    瞧,还要啥自行车!

    单单就《武备志》中这部分,具有现代化思维的崇祯,就可以此为基础成立军校。

    军校的初始科目便可以按照《军资乘》这八个大类设立,之后就可以直接开课。

    既然老天爷不给系统,那只能就地取材。

    殿上这二十个工匠,可以视为御前直属的第一代教育团队。

    对于眼下这场战争,下发明确的旨意之后,崇祯能做只能等。

    其实也不是没有其他事情做,毕自严就让内监通报了好几次。

    但崇祯对于明末的事情,什么都想碰一碰,唯独就不想碰大明朝这笔烂账。

    字面意思上的烂账。

    毕老大人,请原谅。

    崇祯一边看着底下的工匠,一边吃着饭。

    此时,骆养性领着茅元仪走在前往乾清宫的宫道上。

    走到乾清门的时候,茅元仪发现旁边新建了一个公署。

    挂牌上面写着,大明御前军令司。

    茅元仪不禁心生疑惑,去年来的时候怎么没见过这军令司。

    但是他定睛一看,发现了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不是孙公吗?

    自从天启六年两人被魏忠贤排挤,辞官归乡后,就再也没有见过。

    不禁心中大动,茅元仪双眼发光,径直往军令司跑了过去。

    “孙公,孙公!”茅元仪高喊道。

    后面的骆养性被茅元仪这一喊,惊得先是一阵恍惚,后回过神来,顿时脸色惨白。

    除了平台召对时高喊陛下三思的大臣们,谁还敢在宫禁这般声调。

    骆养性内心断定,乾清宫里的那位已经听到了。

    便连忙和后面的锦衣卫一起上去拉住茅元仪。

    骆养性厉声斥责道:“茅元仪,你疯啦,皇宫大内你喊什么,若是惊到了陛下,刮了你一百次都不够!”

    茅元仪被拉住,又经过骆养性警告,回过神来,也发现自己犯了禁。

    站在军令司门口的孙承宗,本想着在室外透透气。

    听到有人高声喊叫,便循声望去。

    定睛一看,便发现是茅元仪被三个锦衣卫模样的人死死拉住,其中一个还死力捂住茅元仪的嘴。

    仔细一看,骆养性也在其中。

    孙承宗顿感不妙,连忙碎步上前,好生说道:“骆指挥使,看在老夫的面子上,还请先放开。”

    骆养性见是孙承宗,放开双手,对孙承宗拱手行礼:“骆某见过孙公。”

    孙承宗见其余两个锦衣卫还未松手,再度替茅元仪求情:“倘若怕惊扰了陛下,便由老夫带着这茅元仪一起去向陛下请罪,如何?”

    骆养性面露犹疑:“孙公,这……”

    “唔,唔,唔……”茅元仪嘴被捂住,说不出话

    孙承宗晓得内廷厂卫前后经历魏逆案整顿和此次战前整肃,骆养性有这个反应实属正常,也不对他急躁,拱手笑对:“方才之事,都是茅元仪一人之过,老夫自会在陛下面前实说。”

    骆养性内心自然懂得孙承宗话里意思。

    事不过三,便不再犹豫,摆手示意底下人放开茅元仪。

    骆养性对孙承宗拱手笑对:“那就有劳孙公。”

    “哈哈,不妨事不妨事。”

    孙承宗随即看向茅元仪,眼神凌厉,语调肃然:“你这厮,跟老夫进宫向陛下请罪!”

    军令司里的李标和周延儒听到外面吵闹,也走出门来。

    两人看到锦衣卫拿着茅元仪,也准备上前求情。

    但看到孙承宗说服骆养性后,便转头进了军令司,继续处理军务。

    骆养性继续在前头带路。

    茅元仪此时一声也不敢吭,万没想到三年后再见到孙公是这等场景,

    又回到了在客栈时的状态——憋得难受。

    来到宫门前,骆养性进宫先行通报:“陛下,孙公和茅元仪一起来了。”

    “嗯?孙公怎么也跟着来了?先宣他们进来吧。”

    骆养性顿时松了一口气,孙承宗解释肯定要比自己管用。

    孙承宗和茅元仪虽看到殿上异样,但还是径直走到御前,立马下拜:“老臣请陛下治茅元仪宫禁喧哗,惊扰圣驾之罪!”

    看到孙承宗一进来啥也不说,就直接请罪,崇祯一头雾水。

    什么宫禁喧哗?

    崇祯疑惑道:“孙公这是何意,快快请起。”

    “谢陛下。”

    茅元仪见没叫到自己的名字,就没敢起身。

    起身后,孙承宗便把乾清门外的来龙去脉给崇祯说了一遍。

    崇祯听完,内心哭笑不得。

    无他,因为刚刚在干饭,啥也没看到,啥也没听到。

    不过崇祯转念一想,这倒是个好机会。

    “茅元仪,怎么没见你说话?

    天启六年,魏阉专权,孙公受排挤而去朝,你也被牵连削籍。

    你这不说话,是不是想让孙公替你求情,好还你那牵连之苦?”

    唉,话一出口,崇祯都觉得恶心。

    这两天,孙承宗也算基本摸清了崇祯的语气规律。

    对于能谈能用的人,就算言辞上过于直白犀利,但听一下语气,算是考验之意,并无怪罪之心。

    而对于不喜不能用的人,那就是非常直接的,譬如昨天的平台,对待众大臣的语气。

    现在皇帝的语气明显属于前一种,而且也听出了一些异样的感觉,他也说不清楚。

    天子的质问,让茅元仪顿时将头埋得更深了:“回陛下,草民绝不敢有如此之心。”

    崇祯听到茅元仪的答案,也不想再多做纠缠:“朕量你也不是这等小人。

    起来吧,对你老上司道声谢。

    以后有事自己扛,别总要别人来说。”

    “小民谢圣上隆恩。”

    说完后,茅元仪调转下拜的方向,朝向孙承宗:“谢孙公替小民求情,小民没齿难忘!”

    崇祯走到二人跟前,说道:“孙公来了正好,此事正好让你也参详参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